涡旋资本掀起的金融风暴,在辰星资本强硬的盘面反击、精准的舆论引导以及隐约浮现的国家意志面前,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巨墙,浪潮被迫退去。市场在经过短暂的剧烈震荡后,重新回归某种微妙的平衡,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硝烟未散的味道。
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第一回合。
然而,对王辰而言,防御与反击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真正的核心,始终是构建他那庞大而坚实的产业帝国。击退涡旋的进攻,为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能够更专注地夯实根基。
一周后,长生生物总部会议室。
王辰坐在主位,听着新任命的cEo,一位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汇报着公司最新的重组与研发进展。
“……王董,基于您之前提供的‘肝细胞再生因子’关键研究方向,我们的两个核心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靶点验证和体外模型构建,进度远超预期。”cEo的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如果这条路径真的能走通,这将是肝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会议室内的其他高管也纷纷点头,脸上洋溢着振奋之色。自从王辰入主,不仅带来了充沛的资金,更带来了这种近乎“神启”般精准的研发方向,让这家老牌药企重新焕发了惊人的活力。
王辰面色平静,微微颔首。这自然又是【天眼系统】“产业洞察”与“生态赋能”结合的成果。他不需要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他只需要知道通往未来的正确路径,并用资源去推动它。
“资金不是问题,我需要的是速度和绝对的保密。”王辰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决定性的力量,“同时,启动‘长青计划’,加大对现有核心药品的质量提升和工艺优化投入。长生生物的口碑和市场份额,不能丢,还要更进一步。”
“明白!”cEo郑重应下。
会议结束后,王辰在长生生物高管的簇拥下,参观了刚刚完成升级的Gmp标准生产车间。看着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穿着洁净服的科研人员专注工作的场景,王辰心中那份实业报国的信念更加清晰。
金融资本可以为产业输血,甚至可以作为武器,但唯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产品和生产线,才是真正的国力基石。
离开长生生物,王辰的座驾直接驶向了市郊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这里,由辰星资本与华芯科技合资的“辰芯科技”已经正式挂牌成立,并租下了整栋崭新的研发大楼。王辰此行,是与冯婷一同,出席“辰芯科技”第一次核心技术人员内部会议。
当他抵达时,冯婷已经到了。她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白色科技服,少了几分晚宴上的明艳,多了几分科研领航者的专注与冷冽。看到王辰,她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目光便重新投向了面前巨大的智能传感芯片架构图。
会议室内,聚集了来自双方的技术精英,其中不少是冯婷从海外高薪挖回的华人专家,以及华芯原有的骨干力量。
会议开始,技术讨论迅速进入白热化。关于架构选择、材料应用、工艺路径,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充满了专业术语和思维的火花。
王辰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他不需要介入具体的技术争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定力和方向的象征。当讨论陷入僵局时,他会偶尔开口,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技术路线背后的商业化前景和潜在风险,让在场的顶尖工程师们都为之侧目。
冯婷在一旁看着,眼神复杂。她再次感受到了王辰那种超越技术本身、直指核心的战略眼光。他仿佛总能站在更高的维度,看清迷雾后的终局。
“……所以,基于功耗和成本的综合考虑,我认为第三条技术路径更具可行性,也更符合我们‘辰芯’立足中高端、快速抢占市场的定位。”王辰最后总结道,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
他的结论基于【天眼系统】对产业路径的预见,自然拥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会议结束,技术人员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和亢奋的情绪散去。
空旷的会议室里,只剩下王辰和冯婷。
“你每次都能让人意外,王董。”冯婷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正在安装调试的精密设备,“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你脑子里是不是装着一台超级计算机。”
王辰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我只是相信,正确的方向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而‘辰芯’,就是我们共同选择的正确方向。”
“希望如此。”冯婷轻轻呼出一口气,侧头看他,眼神锐利,“我压上了在华芯内部的大部分声望和资源,王辰,别让我失望。”
“彼此彼此。”王辰迎上她的目光,“我投入的,也是我的未来。”
两人目光交汇,空气中弥漫着信任与戒备、欣赏与较量并存的复杂气息。他们是盟友,但远非朋友。这种微妙的关系,既是合作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未来分裂的隐患。
离开辰芯科技,坐进车里,王辰揉了揉眉心。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对【天眼系统】的运用,即便身体素质提升到Lv.3,也感到了精神的消耗。
“老板,直接回家吗?”前排的沈冰轻声问道。
王辰看了一眼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景象,高楼大厦间,既有他控股的公司,也有虎视眈眈的对手。
“不,”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去灵犀科技看看。EdA软件的进展,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