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王辰在【战略推演沙盘】中进行常规推演时,沙盘上一个此前并不显眼的光点引起了他的注意——生物制药板块。光点虽不璀璨,但稳定闪烁,内部结构显示出一种蓄势待发的韧性。
他集中精神,启动【产业洞察】。关于生物制药产业的未来路径信息流涌入脑海:
【未来5-1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精准医疗需求爆发,生物制药将是黄金赛道。】
【重点方向:基因治疗、细胞免疫疗法(cAR-t等)、创新型疫苗、抗衰老药物。】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同时,【预见】功能锁定了板块内一家名为“长生生物”的上市公司。未来二十个交易日的K线图显示,该股将在小幅震荡后,开启一波超过50%的强势上涨。
王辰立刻让沈冰调来长生生物的详细资料。
资料显示,长生生物是一家老牌药企,底蕴深厚,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多个Gmp认证生产基地。但其近年因管理层保守、研发投入不足,业绩增长乏力,股价长期低迷。然而,其旗下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基因与细胞治疗实验室,近期的研发数据在专业圈内小范围流传,显示出在某个前沿靶点上的突破性潜力,只是尚未被主流市场和资本充分认知。
(市场忽略了它的潜在价值…)
一个念头在王辰脑中迅速成型:收购它。
这不仅是一次财务投资,更是切入生物科技黄金赛道的战略布局。将长生生物作为平台,注入资本,加大研发,将其在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的潜力彻底激发出来。
他立即召集孙浩、李静和投资部、战略部的核心成员开会。
“目标,长生生物。”王辰在投影上打出这家公司的LoGo,“我们的目的不是财务投资,是控股,乃至全面收购。”
孙浩快速浏览着资料:“王董,这家公司盘子不小,虽然股价低,但要达到控股目的,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而且目前看不到短期爆发点,收购理由是否充分?”
“它的价值不在当下,在那个基因细胞实验室。”王辰点出关键,“市场给了我们一个低估买入的机会。资金不是问题,辰星资本能动用的资金加上杠杆,足够。关键是速度和保密。”
李静补充道:“长生生物是本土老牌企业,带有一定的国资背景,收购可能会涉及地方政策和就业问题,需要谨慎处理,最好能争取到管理层的配合,或者至少不是强烈反对。”
“双管齐下。”王辰做出决策,“孙浩,你负责组建收购团队,在二级市场悄悄吸筹,同时接触有转让意向的机构股东。李静,你负责对接地方政府和国资部门,阐明我们的收购是战略性投资,旨在盘活资产、加大研发、带动就业,争取他们的支持甚至欢迎。”
他看向众人,语气斩钉截铁:“这次行动,代号‘生命线’。我要在两个月内,看到长生生物出现在辰星资本的合并报表里。”
会议结束后,庞大的资本机器开始悄然运转。
孙浩旗下的交易团队,像经验丰富的猎手,开始在二级市场分散、小批量地买入长生生物的股票,避免引起价格异动。同时,他与几家持有大量长生生物股份的私募和保险机构取得了联系,试探转让意向。
李静则带着团队飞往长生生物所在的城市,与当地政府、国资委以及长生生物的现有管理层进行初步接触。她展示了辰星资本的雄厚实力和在新兴产业布局的雄心,强调收购后将持续投入研发,将长生生物打造为国内基因细胞治疗的领军企业,描绘了一幅共赢的未来图景。
王辰则坐镇中枢,通过【战略推演沙盘】监控着收购可能遇到的阻力——来自其他竞购方?来自管理层抵触?来自政策审批?沙盘推演出几种可能,让他能提前布局应对。
同时,他动用【预见】功能,密切关注着长生生物的股价走势,确保吸筹成本控制在理想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