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保时捷平稳地行驶在通往金融街的主干道上,邓佳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偶尔侧头看王辰一眼。
“怎么,还在想你那堆代码?”她语气轻松,带着点调侃,“带你接触真正的资本世界,不比对着电脑屏幕有意思多了?”
王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下午的阳光,刺目而冰冷。“代码有代码的逻辑,资本有资本的规则,各有各的趣味。”
邓佳轻笑一声,不置可否。
车子最终停在一栋气势恢宏的写字楼下。这次见面的地点并非国信证券,而是周明宇首席私下引荐的一个小型、独立的固定收益投资团队的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大厦的高层,装修是极简的工业风,裸露的管道和水泥墙面与昂贵的办公家具形成奇特对比,显得专业而务实。接待他们的是团队的负责人,一位姓赵的中年男人,目光锐利,言辞精炼,没有太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赵经理在白板上快速勾勒着当前债券市场的利率曲线、信用利差走势,分析着不同评级、不同期限债券的风险与收益特征。他的团队专注于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信用债和可转债机会,风格偏向于价值挖掘和事件驱动。
王辰听得非常专注,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关于特定行业(如房地产、城投)的信用风险边际变化,或者对可转债下修条款博弈的概率评估。他的问题依旧精准,显示出他对周首席所传授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赵经理对王辰的表现略显惊讶,与周明宇初见他时的反应如出一辙。显然,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认知,确实罕见。
然而,在后续谈到具体合作模式时,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所以,我们通常要求合作方提供不低于五百万的资金门槛,并且需要签订严格的委托管理协议,由我们团队进行全权决策和操作。”赵经理推了推眼镜,语气不容置疑。
邓佳坐在一旁,优雅地交叠着双腿,闻言微微蹙眉,但没说话,只是看向王辰。
王辰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瞬间明白了。这依然是一种“招安”模式,将资金完全交给所谓的“专业团队”打理,失去自主权。
“感谢赵经理的详细介绍。”王辰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坚定,“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保留投资决策权。资金我可以提供一部分,但希望是以信息咨询和策略建议的方式进行合作,具体的交易执行,由我自己来完成。”
赵经理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王辰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看了一眼邓佳,似乎在确认这是否是她的意思,然后才转向王辰,语气带上了几分公式化的疏离:“王先生,资本市场不是过家家,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效率最高,风险也最可控。个人投资者,很容易在市场波动中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这话带着明显的轻视。
王辰笑了笑,没有争辩。他知道,在这些人眼里,他或许只是一个运气好点、被邓家小姐看上的“潜力股”,远未到能平等对话的级别。
“我明白赵经理的好意。”他站起身,态度依旧礼貌,“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今天受益匪浅,谢谢您的时间。”
邓佳也站了起来,脸上依旧挂着无可挑剔的社交笑容,与赵经理握手道别,但王辰能感觉到她笑容下的一丝不悦。
离开工作室,走进电梯,狭小的空间里气氛有些凝滞。
“你刚才为什么不答应?”邓佳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火气,“赵经理的团队在圈内是出了名的稳健,年化回报一直很稳定!多少人想投钱给他们都没门路!你倒好,送上门的机会都不要?”
王辰看着电梯镜面里自己平静的脸,以及邓佳那张因不满而更显生动的俏脸。
“佳佳,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他的声音很稳,“但我有自己的节奏和原则。把命运完全交给别人,不是我想要的方式。”
“你的方式?你的方式就是一个人盯着K线图,小打小闹?”邓佳的语气尖锐起来,“王辰,这个圈子讲的是资源和平台!单打独斗能成什么气候?”
“或许吧。”王辰不置可否,“但我还是想试试。”
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一楼大堂嘈杂的人声涌了进来。
邓佳看着他油盐不进的样子,气得跺了跺脚,甩下一句“随你便!”,率先快步走了出去,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而孤决的声响。
王辰跟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又是一次理念的碰撞。邓佳希望将他塑造成符合她那个圈子规则的“精英”,而他,却顽固地想要保留那片属于自己的、能够绝对掌控的领地。
他抬头看了看被高楼切割成狭长方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