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鸿远关于针对经济和产业链的布局,最终选择将矛头对准中医药产业,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精准猎杀。
在他背后美国幕后势力的战略蓝图里,中医药从来都不只是一门医术、一个产业,而是中国民族精神与民生根基的双重命脉。
从文化层面,它是中华数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是“阴阳调和”“辨证施治”的哲学具象,是维系民族自尊与自信的精神图腾,毁掉它,就等于斩断一段不可再生的文化根脉;
从民生层面,这条产业链上承千万药农的生计,中连无数炮制工坊、中药企业的存亡,下接亿万百姓的日常健康,药农种药材、工坊炮制药、药企产成品、诊所开药方,环环相扣养活了近千万家庭;
而最终的图谋,是彻底摧毁中国自主的医药体系,让西方凭借西药专利垄断和技术优势,全面掌控中国药价定价权,届时普通百姓将陷入“吃不起药、离不开进口药”的困境,中国的健康命脉从此被他人拿捏。
看清这三重要害,季鸿远的猎杀计划分两步走,先破国内根基,再设国际死局,两记杀招层层递进,招招致命。
第一回合:污名化绞杀——让国人自弃珍宝
1999年盛夏,一场精心策划的“中医糟粕论”风暴,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
季鸿远掌控的《意林》《读者》等媒体,几乎同时推出专题报道,封面标题刺眼夺目:《中医伪科学:无稽之谈的阴阳五行》《古方是毒瘤:拖累民族产业的落后遗产》《中药致癌?那些被掩盖的健康真相》。
文章里,虚假案例被编造得有鼻子有眼:“某地农民李某,迷信老中医的‘抗癌偏方’,拒绝西医化疗,服用三个月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后,肾衰竭离世”,“上海某儿童医院接诊多名儿童,因服用家长自制的中药补剂,导致重金属超标,智力发育受损”。
为了增强说服力,季鸿远还高价收买了一批投机学者和被淘汰的西医从业者,让他们以“专家”身份出镜,在各地文化宫、医院、社区开讲座,对着台下焦虑的民众大放厥词:
“中医的‘望闻问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就是瞎猜;所谓古方,不过是古代人不懂医学的经验之谈,里面大多含有毒性成分,长期服用只会慢性中毒”
“西方医学已经发展到基因治疗阶段,我们还抱着几千年前的糟粕不放,这是对国民健康的犯罪,中医药理应被彻底逐出医疗体系”。
舆论造势的同时,季鸿远的暗线早已渗透到中医药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
在河北安国——中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一群伪装成“市场分析师”的人穿梭在药农中间,拿着报纸上的虚假报道忽悠:“你们种的黄芩、当归都是‘落后药材’,现在没人信中药了,再过半年肯定全砸手里,不如赶紧砍树改种西药原料,一斤能多卖好几块钱”。
在浙江某百年中药厂,伪装成“投资顾问”的掮客找到了愁眉不展的老板:“你守着那几张老方子有什么用?销量暴跌,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听我的,把方子低价卖掉,转型代理西方保健品,我保证你三个月就能扭亏为盈”。
更有甚者,季鸿远还教唆一批地痞流氓,在城市里的中医诊所门口张贴“害人糟粕”“非法行医”的标语,时不时上门骚扰,吓得患者不敢进门。
这场污名化绞杀的威力,远超想象。
短短一个月,安国药材市场的黄芩价格从每斤12元暴跌至4元,堆积如山的药材无人问津,不少药农看着自家种了三年的药材烂在地里,心疼得直掉眼泪,最终只能挥起锄头,把即将收获的药材树砍倒,改种玉米、小麦;
南方三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中药厂,因销量锐减、资金链断裂,相继宣告倒闭,上千名工人失业回家,其中不少老药工已经在厂里干了一辈子,拿着微薄的遣散费,看着熟悉的厂房被贴上封条,茫然无措;
在城市里,曾经门庭若市的中医诊所变得门可罗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一辈子靠着祖传方治病救人,如今却被骂成“骗子”,只能闭门不出,有的甚至把珍藏多年的秘方手稿锁进箱子,叹着气说“不想再惹麻烦”。
季鸿远坐在临海别墅的书房里,看着下属送来的战报,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意。
他拿起桌上一份刚收购的祖传止咳秘方,上面的字迹已经泛黄,是前几天从一位走投无路的老中医手里低价买来的。
“先让中国人自己嫌弃自己的宝贝,再让他们亲手把宝贝送到我们手里,这才是最高明的猎杀。”他对着空气低语,指尖划过秘方上的药材配比,“下一步,该收网了。”
但他没想到,陆则早已洞悉他的图谋,第一回合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陆则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对着团队成员沉声道:“季鸿远的目标不是中医本身,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是民族的文化根脉和民生根基。他用谎言摧毁信任,我们就用事实重建信心;他用恐吓逼迫放弃,我们就用行动保驾护航。”
指令迅速下达,一场全方位的反击战全面打响。
陆则联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以最快速度召集了15位国内顶尖的中医宗师,组建“古方验证专家组”,针对被攻击最狠的麻杏石甘汤、四君子汤、丹参饮等10个经典古方,开展大规模临床验证。专家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三甲医院设立试点,招募上万名患者参与试验,用最严谨的科学数据说话。
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头版用整版篇幅刊发了验证结果,标题醒目:《古方不死:中医药的科学之证》。
文中公布了一组组铁证:“麻杏石甘汤治疗病毒性感冒,临床有效率达91%,退热时间平均缩短1.5天,副作用发生率仅为同类西药的1\/3”“四君子汤调理脾胃虚弱,三个月临床改善率达87%,对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治愈率远超常规西药”
“丹参饮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相关数据已通过《国际中医药杂志》认证”。
文章还点名曝光了季鸿远团队编造的“中药致癌”“误诊致死”案例,附上了公安部门调查的证据——所谓“肾衰竭离世的农民”,实为晚期尿毒症患者;“重金属超标的儿童”,服用的是假冒伪劣中药,与正规中药无关。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纪录片《文脉·药脉》,镜头跟随老中医走村串户,记录下78岁的张老中医用祖传方治愈偏远山区风湿患者的全过程,也拍下了药农凌晨四点采摘药材、炮制工坊里老药工坚守古法的细节,更采访了中药厂的工人、诊所的患者,讲述中医药如何维系他们的生计、守护他们的健康。
纪录片里,一位药农拿着刚卖出去的药材钱,笑着说:“种了一辈子药材,救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这地里的庄稼,养活了我们一家五口,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这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底。
陆则还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护医行动”,迅速抓捕了一批散布谣言、骚扰中医诊所的涉案人员,顺藤摸瓜挖出了季鸿远团队的暗线,将他们的操纵证据公之于众。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给药农提供种植补贴,保障药材收购渠道;给濒临倒闭的中药厂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给中医诊所颁发“诚信标识”,打消患者顾虑。
舆论瞬间反转,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迅速回升。
安国药材市场的订单一夜之间暴涨,药农们连夜联系收购商,重启种植;倒闭的三家中药厂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回暖的双重作用下,陆续复工复产,工人们重新回到岗位;老中医们纷纷打开诊所大门,甚至有不少年轻人看到纪录片后,主动上门拜师学艺,想要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季鸿远的第一记杀招,被硬生生顶了回去。
临海别墅里,他看着《人民日报》的报道,脸色铁青,狠狠将报纸摔在地上:“陆则,你以为这样就能赢?太天真了!”
他走到书桌前,翻开一份标注“绝密”的文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古籍名录——这是日军侵华时从南京、北平、苏州等地劫掠的中医药珍本,足足有上千本,“国内的防线你能守住,国际上的专利壁垒,我看你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