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牵头的联合声明于次日清晨刊登在《中国电影报》头版。
二十多位签名者的名字密密麻麻排开,既有《茶馆》《骆驼祥子》等经典影片的幕后创作者,也有近年崭露头角却屡遭打压的新锐导演。
声明中不仅详细列举了“圈内二代”垄断资源的三大罪状——署名造假、资本裹挟、排挤新人,更首次公开提及“部分影视项目被植入扭曲价值观内容”,暗指季鸿远势力的文化渗透行为。
报纸刚一发行,北京影视圈便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
北影厂、上影厂的几位元老级人物第一时间召开记者会,痛斥声明“破坏行业传承”,甚至拿出建国初期“师徒相授”的行业传统为陈凯歌辩护;
某跨国影视公司的驻华代表更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放话,称“中国文化审批的不确定性正在摧毁国际合作信心”,暗合境外势力炒作“文化封闭”的论调。
与此同时,针对陆则的抹黑开始在业内蔓延。
有人匿名向纪检部门举报他“利用审批权索贿”,伪造了多份标注“陆科长亲收”的虚假收据;
更有季鸿远的门生在高校影视论坛上发文,将专项整治行动歪曲为“个人权力斗争”,编造“陆则因祖父与陈怀皑有旧怨蓄意报复”的谣言。
“陆科长,这是刚收到的纪检部门协查通知,还有媒体上的舆情截图。”小赵将一叠材料放在桌上,语气中满是担忧,“现在连部分基层文化单位都在观望,怕站错队影响后续项目审批。”
陆则翻看着眼花缭乱的虚假材料,指尖在“季鸿远门生”的署名上停顿片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按下内线电话,直接连线安全部门的周明远:“周科长,计划可以提前启动了。秦峰他们提供的邮件记录,麻烦你们尽快完成技术核验,我需要最权威的鉴定报告。”
挂掉电话,他拿起那份伪造的索贿收据,对着台灯仔细观察。
纸张边缘的裁剪痕迹不规则,油墨颜色与同期公文用纸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落款日期的字体都与官方凭证不符——这些粗糙的破绽,恰好印证了背后势力的慌乱。
陆则当即决定主动出击,他让小赵通知《文化报》记者召开临时发布会,同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李馆长、文联的几位老艺术家,邀请他们作为见证嘉宾出席。
发布会当天,文化市场监管处的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
面对记者们“是否存在权力报复”“审批标准是否过于严苛”的尖锐提问,陆则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先投影出秦峰提供的核心证据——几封加密邮件的解密截图。
“这是国内某影视投资公司总监王磊,发给编剧团队的修改指令。”陆则指向屏幕,其中一行文字被特意标注
“‘将主角的价值观调整为西方个人主义,弱化集体主义情节’,这便是他们口中的‘艺术创新’。”
紧接着,屏幕上切换出技术鉴定报告,盖有国家安全部门的公章:
“经核验,邮件原始数据未被篡改,发送地址与王磊办公邮箱完全匹配。
此外,我们还查到该公司近年投资的三部历史剧,均存在歪曲近代史、美化殖民侵略的内容,而这些项目的审批材料,都有某位季姓学者作为‘学术顾问’的签字背书。”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陆则趁势拿出那份伪造的索贿收据,逐一指出破绽:“正规审批凭证需经三联复写、双人签字,而这份材料既无编号也无存档记录,经鉴定,油墨为近一周内印刷,与标注的‘三个月前’时间完全不符。”
他随即投影出纪检部门的初步核查结论,明确标注“举报材料系伪造”。
此时,李馆长等嘉宾起身发言,纷纷力挺陆则:“林景行先生当年为守护文脉呕心沥血,陆科长如今的所作所为,正是传承了这份家国情怀!”
几位参与联合声明的老导演也现场展示了“圈内二代”排挤新人的录音证据,将舆论彻底扭转。
发布会结束不到两小时,“季鸿远门生操控影视内容”的话题便传遍业内。
原本观望的基层文化单位纷纷主动提交自查报告,不少被垄断资源压迫的创作者也开始匿名提供线索,甚至有北影厂的老员工悄悄联系陆则,愿意出庭指证陈怀皑实际执导《霸王别姬》的真相。
而在城郊的私人别墅中,季鸿远将手中的报纸狠狠摔在地上。
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落,如同他此刻的心境——他没想到陆则竟能如此迅速地整合力量,不仅化解了抹黑攻势,还顺势将战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老师,王磊那边已经被纪检部门约谈,要不要让他……”站在一旁的沈曼面色惨白,她刚经历北大讲堂的惨败,如今季鸿远势力又遭重创,心中早已慌了神。
“慌什么!”季鸿远厉声打断她,眼神阴鸷
“陆则想借影视圈的整治牵出‘白帆计划’,我们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通知陈凯歌,让他以‘戛纳申报受阻’为由,联合境外电影节组委会施压;
再让满遗那圈家伙动用关系,在协商会议上提案质疑文化监管的‘过度干预’。只要把水搅浑,我们就能找到反扑的机会。”
他走到书桌前,翻开一本泛黄的通讯录,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
“另外,联系欧洲的怀特,让他在国际汉学会议上抛出‘中国打压学术自由’的议题,最好能引发多国学者的联名抗议。
陆则不是想守文脉吗?我就让他尝尝,被全世界误解的滋味!”
沈曼点头应下,转身准备离开时,却被季鸿远叫住:“记住,陆则的底牌是林家的声誉。只要能毁掉他的名声,就算他手握证据,也无法在文化界立足。”
夜色渐深,陆则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刚整理完满清圈与季鸿远勾结的初步线索,周明远的电话便打了进来:“陆则,我们查到季鸿远正在联络境外势力,可能会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危机。
另外,陈凯歌已经联合十多位影视从业者,准备明天到文化部集体请愿。”
陆则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窗外的万家灯火上。他知道,季鸿远的反扑只是开始,这场文化保卫战,注定要在国内国际两条战线同时展开。
“通知秦峰,让他继续收集业内证据,尤其是季鸿远与满清圈的资金往来;
同时告诉纪检部门,密切关注陈凯歌等人的请愿行动,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陆则的声音沉稳依旧,“至于国际舆论,我们不用刻意辩解,只要把真实的证据逐步公开,公道自在人心。”
挂了电话,他拿起外祖父的《华夏文脉考》,扉页上的字迹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陆则轻轻摩挲着纸页,仿佛能感受到外祖父当年坚守文脉的决心。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艰难,但只要守住初心,就一定能在这场风暴中,为华夏文脉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