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坊的木门刚卸下门闩,孩子们的脚步声就踏碎了晨露。小石头举着个歪扭的竹灯笼冲进院,灯笼骨架还粘着没干的竹浆,他却得意地晃了晃:“看!我照着图样改的‘走马灯’,里面粘了彩纸小人,晚上点蜡能转呢!”
虎娃正蹲在竹筐旁分拣湘妃竹,闻言抬头笑:“不错啊,就是竹骨有点歪,再削匀些转得更稳。”她拿起一根细竹篾,“来,我教你用‘煨火法’矫正竹条,这样弯度更自然。”
林澈在院角支起了竹制工作台,上面摆着刚打磨好的竹片,正用阿公给的竹刀雕刻竹笺。刀峰划过竹面,留下浅褐色的纹路,竟是把“百鸟朝凤”图缩刻在了巴掌大的竹片上。“这竹笺做奖品怎么样?刻上‘最佳竹匠’四个字,比木牌有新意。”
“好主意!”虎娃凑过去看,竹片上的凤凰羽翼用细密的竹丝纹路表现,阳光透过纹路,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光斑,“再编个竹盒装上,更显精致。”
竹丫抱着堆彩色丝线跑进来,辫子上还缠着根竹丝:“虎娃姐,我娘说用丝线混竹篾编香囊,闻着香还好看!你看这配色成不?”她摊开丝线,胭脂红、柳芽绿、月白……像把春天揉碎在了布包里。
“太好看了!”虎娃拿起丝线缠在竹篾上试编,翠绿竹篾裹着胭脂红丝线,真像竹枝上开了朵花,“这样编出来的香囊,肯定能吸引竹灵鸟停驻。”
老村长背着手在院里转了圈,见墙根堆着堆削废的竹料,蹲下身捡起一段:“这竹根别扔,我来教你们做‘竹根雕’。”他拿起竹刀,在布满结节的竹根上削了几刀,转眼就出了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竹艺不止编和刻,挖潜也重要。”
正说着,阿竹带着几个城里学生来了。穿校服的孩子们看着满院竹器眼睛发亮,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指着墙上的“百鸟朝凤”图惊叹:“这是用竹子编的?比十字绣还精细!”
“要不要试试?”林澈递过竹篾和丝线,“编个简单的竹蜻蜓,不难。”
学生们围上来跟着学,竹坊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个胖小子手笨,竹篾总缠成一团,急得鼻尖冒汗,虎娃笑着帮他理开:“别急,竹篾像性子烈的小马,你顺着它的劲就乖了。”
午后,竹丫的阿爹扛来几捆新竹,看到学生们编的竹蜻蜓,挠着头笑:“俺家竹丫说要编个‘竹凤冠’参赛,说要让竹灵鸟一眼就看中。”
虎娃心里一动,拉过林澈小声说:“咱们合做个大件吧?就用那根最粗的楠竹,做个‘竹制凤凰灯’,灯架编镂空花纹,里面点上竹蜡,晚上亮起来肯定惊艳。”
林澈眼睛亮了:“再加个机关,让凤凰翅膀能随着气流动起来!”
两人说干就干,林澈劈竹做骨架,虎娃负责编翅膀上的羽毛纹。竹丝在她指间翻飞,细密的纹路层层叠叠,真像凤凰覆羽般流光溢彩。学生们看得入了迷,连手里的竹蜻蜓都忘了编。
夕阳斜照时,老村长拿着竹根雕的小熊猫端详:“看来今年的‘最佳竹匠’要争破头咯。”他瞥了眼虎娃和林澈手里的凤凰灯架,捋着胡子笑,“我这老骨头,可盼着看你们露一手呢。”
院墙上,新贴的参赛名单又添了好几行,竹片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都透着股不服输的认真——每个人都在悄悄攒着劲,等着竹艺节那天,让自己的竹玩意儿,在阳光下绽放最亮的光。
虎娃和林澈正围着那根粗楠竹忙活,竹丫抱着她的“凤冠”草稿凑过来,纸上面画着个插满竹制珠花的冠冕,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要闪瞎竹灵鸟的眼”。
“虎娃姐,你看我这凤冠,用银丝竹劈成细篾编珠花,再裹上金粉行不?”竹丫指着草稿上的圆点,“这些都要做成能晃的小铃铛,一动就响。”
虎娃看着那满纸的“亮晶晶”,忍不住笑:“银丝竹太脆,劈细了容易断,换‘水竹’试试?柔韧性好,裹金粉也粘得牢。”她拿起一根水竹篾,手指轻轻一弯,竹篾像丝带似的绕了个圈,“你看,这样编出来的珠花还能晃,铃铛挂在上面,走路时肯定叮当作响。”
林澈正削凤凰灯的翅膀骨架,闻言抬头:“竹丫,我帮你削几个竹制小铃铛吧,用空心竹节做,声音比铜铃还清脆。”
竹丫眼睛一亮,蹦起来往竹堆跑:“我去找水竹!”
院里的学生们也没闲着。戴眼镜的小姑娘跟着老村长学竹根雕,手里的竹根被她刻得坑坑洼洼,却倔强地不肯停,老村长在旁慢悠悠地说:“别急着下刀,先摸透竹根的纹路,它想长成啥样,你就让它长啥样,咱们只是帮它把藏着的模样露出来。”
胖小子终于编好了竹蜻蜓,举着跑过来,竹片翅膀转得“嗡嗡”响:“虎娃姐你看!它能飞三米远了!”
虎娃刚给凤凰灯的骨架缠上第一层竹丝,闻言笑着点头:“不错,下次试试在翅膀上刻几个小槽,转起来能带风,飞得更远。”
日头爬到头顶时,竹坊的石桌上摆满了半成品:竹丫的凤冠框架搭了个大概,银丝竹换成了水竹,果然柔韧许多;林澈雕的凤凰灯底座上,竹纹被打磨得像绸缎,透出浅黄的光泽;老村长的竹根雕小熊猫旁边,多了几个学生刻的歪脑袋竹鼠,憨态可掬。
忽然有人喊:“竹灵鸟来了!”
众人抬头,只见几只青灰色的小鸟落在院中的竹梢上,歪头看着石桌上的竹器,其中一只胆子大的,竟俯冲下来,叼起胖小子掉在桌上的竹蜻蜓碎片,扑棱棱飞进了竹林。
“它肯定是觉得这竹片合胃口!”胖小子拍着手笑。
老村长捋着胡子:“竹灵鸟最认好竹器,它们肯来,是瞧得上咱们的活计。”
虎娃望着竹梢上的小鸟,忽然对林澈说:“咱们给凤凰灯加个哨子吧,用竹管做,风一吹就响,说不定能引竹灵鸟来落脚。”
林澈立刻点头:“我去削竹管!”
竹丫也跟着起哄:“我要在凤冠上粘竹制的小镜子,让竹灵鸟以为是星星!”
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叶晒下来,落在每个人沾着竹屑的手上,落在那些渐渐成形的竹器上。虎娃摸着楠竹光滑的表皮,忽然觉得,这些带着竹香的物件,不只是比赛的作品,更像是一个个藏着笑的故事,正随着竹丝的缠绕,慢慢长出温暖的形状。
竹坊里的笑声混着竹刀削竹的“沙沙”声,还有远处竹灵鸟的轻啼,像一首没谱的歌,在竹林里飘来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