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籍田礼在华妃主持下顺利礼成。坛前新翻的泥土还沾着潮气,这是华妃首次独掌如此重要的大典,从祭品摆放至礼仪流程,桩桩件件都料理得周全妥帖,连皇上都赞了句“协理有功”,翊坤宫顿时风光无限。
喜讯接踵而至。几日后,西北八百里加急快报传至养心殿,苏培盛捧着奏折快步上前,声音都比往常亮了几分:“皇上!西北大捷!年大将军率军大破敌军,不仅收复了失地,还生擒了敌军首领,残余敌军已尽数退至关外!””
皇上猛地放下朱笔,接过奏折匆匆翻阅,眉峰渐渐舒展,到最后竟忍不住拍了下御案:“好!年羹尧果然没让朕失望!”他起身踱了两步,语气里满是振奋,转头对候在一旁的苏培盛吩咐:“传旨!年羹尧晋封一等公,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其部将皆有升赏!另外,着内务府备些赏赐,送到翊坤宫,去给华妃道喜。”
“嗻!”苏培盛连忙应下,转身正要去传旨,却见皇上又道:“等等,再让御膳房备桌宴席,今晚在翊坤宫设家宴,朕要陪华妃好好乐一乐。”
消息传到翊坤宫时,华妃正抱着温宜逗弄。听闻年羹尧大捷、皇上还要亲临设宴,她眼底瞬间亮了起来,连抱着温宜的手都紧了几分,语气里藏不住的得意:“本宫就知道,哥哥定不会让本宫失望!”她转头看向身边的颂芝,笑道:“快,把本宫那套赤金嵌红宝的首饰找出来,再挑件石榴红的织金宫装——皇上要来,本宫可得好好装扮!”
颂芝连忙应着去了,殿内一时忙忙碌碌。温宜被华妃逗得咯咯直笑,小手抓着她的衣袖,华妃看着孩子粉嫩的脸蛋,又想起兄长的战功,嘴角的笑意就没落下过——她只觉得,这宫里的风光,终究还是该属于她的。
而承乾宫这边,甄嬛听闻西北捷报与皇上的安排,只是静静坐在窗边,手里摩挲着一枚旧玉佩。槿夕端着茶进来,见她神色淡然,轻声道:“年将军大捷,华妃怕是又要风光一阵了。”
甄嬛抬眸看向窗外,枝头的新芽已抽了绿,却驱不散殿内的寒意。她轻轻“嗯”了一声,语气平静无波:“年家势盛,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说罢,她放下玉佩,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眼底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郁。
入夜,翊坤宫门前灯火通明。华妃已换上石榴红织金宫装,静候在宫道旁。不多时,明黄色御驾行至翊坤宫,华妃连忙微微屈膝行礼。皇上从龙辇上下来,见她立在寒风里,上前便攥住她的手:“手怎么这样凉?天寒,不必在外头等着。”
“臣妾不冷,只想早些迎候圣驾。”华妃柔声道。
二人入殿落座,宴席早已备好。皇上望着华妃的装扮,笑着夸赞:“你穿这鲜艳的颜色,甚是好看。”
华妃脸上浮起娇羞,嗔道:“皇上惯会取笑臣妾。”说罢,便为皇上斟满酒。
皇上浅饮一口,随口问:“温宜呢?可是睡了?”
“夜里凉,臣妾没带她来,已让奶娘抱去哄睡了。”
皇上看着她眉眼间的温柔,点头道:“温宜能有你这个额娘,是她的福气。”
“有温宜才是臣妾的福气,给这平淡的日子添了许多乐趣。”华妃说着,夹了一筷皇上爱吃的菜送过去。
皇上接过,话锋一转:“这次你哥哥又立大功,平定了西北,年羹尧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能为皇上分忧,本就是我们兄妹的福分。”华妃语气稍顿,话锋一转,眼里满是期盼:“只是不知哥哥这次何时能归京?”
“年羹尧来信说,已快马加鞭赶来,三日后便到京城。到时朕会设宴给你哥哥接风洗尘,你也一同去,也好让你们兄妹相见。”
华妃闻言大喜,连忙起身行礼:“谢皇上!蒙皇上如此抬爱,我们兄妹日后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效力!”
“快起来吧,别动不动就行礼。”
皇上伸手将华妃扶着坐下,指尖还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笑道:“你兄妹为朝廷出力,朕自然不会亏到你们。等年羹尧到了,朕还想听听西北战事的细节,也让你多跟他说说话,已解这些日子的牵挂。”
华妃顺势靠在椅背上,眉眼间满是欢喜,又给皇上添了些菜:“皇上这般体恤,臣妾心里暖得很。等哥哥回来了,臣妾定会劝他,往后更要尽心辅佐皇上,莫负了皇上的信任。”
“对了,正好臣妾也想带温宜过去,让哥哥见见他这没见过面的外甥女呢。”华妃眼含笑意,语气里满是欢喜,“现在温宜乖巧伶俐,见人就笑,宫里的宫女太监都喜欢逗她,哥哥见了也一定欢喜。”
皇上放下酒杯,眉眼含笑:“好,让年羹尧见见他的外甥女。孩子在跟前,倒也添些活气。”
华妃闻言,笑意更浓,忙道:“可不是嘛!到时候让温宜给舅舅请安,她虽小,却会奶声奶气喊人,保准一开口就逗得哥哥满心欢喜。”
“哈哈哈,好!”皇上被她这雀跃模样逗得朗声大笑。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笑声裹在暖融融的光晕里,满室皆是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