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的尘埃刚刚落定,养心殿内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皇帝执起朱笔,在拟好的份位名册上稍作沉吟,宜修端坐在侧:“陛下可是在为册封之事烦忧?”
“也倒不是烦忧,”皇帝轻叩名册,“新晋秀女中,沈自山之女沈眉庄,是汉军旗里家世最出挑的。那日观她言行,端庄里带着持重,封个贵人不算逾矩。”
宜修眼波微漾,垂眸抚了抚袖口绣纹,语气恭顺:“陛下心中既有定数,想来都是妥帖的。只是瞧陛下方才沉吟,莫非还有别的顾虑?”
皇帝放下朱笔,指尖在名册一角轻轻点了点,目光里带了几分难得的柔和:“倒是有个叫甄嬛的,论家世虽不及沈氏,可那日见她,眉眼灵动,谈吐间自有风骨,实在深合朕意。朕也想给她个贵人的份位,你看如何?”
宜修抬眸,语气依旧温婉,却带了几分审慎:“陛下有所不知,满军旗里已定下一位贵人,汉军旗若再添两位,怕是显得厚此薄彼了。再说那甄嬛,父亲甄远道不过是大理寺少卿,虽是四品的官职;沈氏父亲却是正三品,甄氏父亲品阶终究差了些。若让她与沈氏同封贵人,难免引来非议,反倒折损了陛下的公允。”
“你说得是。”他缓缓颔首,将朱笔搁回笔山,“汉军旗里一下子出两位贵人,的确容易让旗人多心。甄远道的官职,也确实压不住这个份位。”
宜修忙起身福了福,语气愈发恭谨:“陛下圣明。臣妾倒觉得,不妨先封个常在或是答应,既全了陛下的心意,也合了规矩。日后瞧着她的品性行事,再慢慢晋封,反倒显得陛下赏罚分明,更能服众。”
皇帝望着窗外日影,沉吟片刻,终是点了头:“就依你说的,先封个常在吧。”
“既然位份没有很高,那朕便赐她个封号吧,封号‘菀’,你看如何?取其草木繁盛之意,盼她在宫中可以安稳度日。”
宜修微微一笑,语气温婉:“‘菀’,陛下选的,自然是极好的。‘菀’字雅致,与甄氏气质倒也相配。既是陛下青眼的人,位分虽低些一些,陛下若给她安排一处好些的宫殿,也算是额外的恩宠了。臣妾记得承乾宫还空着,那里景致好,离养心殿又近,陛下觉得如何?”
“好。那就赐居承乾宫吧。”
皇帝目光扫过名册,淡淡开口:“眉庄与敬嫔性子相近,便让她去咸福宫陪敬嫔。至于其余人,皇后你看如何安排?”
“延禧宫尚空着,皇上若不介意,可将新人安置在那里。”宜修顺着话头回道。
皇帝闻言颔首,不再多言,便执起朱笔在名册上从容落批:“沈氏眉庄,封贵人,居咸福宫”“甄氏嬛,封常在,封号‘菀’,居承乾宫”“安氏陵容,封答应,居延禧宫西偏殿”“夏氏冬春,封常在,居延禧宫东偏殿”……
上一世,华妃将甄嬛打发去了偏僻的碎玉轩;这一世,自己偏要主动将她推至承乾宫。如此一来,她成了独一份有封号的,宫殿既是宫中专享的奢华,离养心殿又最近。这般扎眼的存在,甄嬛便是想藏拙也难了,往后,有的是好戏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