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的夏天,蝉鸣聒噪得让人心烦,可桅兰家的小院里却满是喜悦的气息——媛媛收到了北京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这张薄薄的纸,承载着这个特殊家庭多年的期盼,也成了桅兰晚年生活里最耀眼的光。
媛媛并非桅兰的亲孙女,而是桅兰七年前收养的孤儿。那时媛媛才刚满十岁,他的父亲在煤矿因公伤亡,母亲早已不知所踪,小小的她没有任何亲属可以依靠,是三女婿晓和把她领回了家。
媛媛考上大学的消息,不知怎么就被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知道了。当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了解到桅兰多年如一日抚养孤儿,还把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时,都深受感动。
他们觉得桅兰的事迹太感人了,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份善良与伟大。于是,街道办联系了当地的电台、报社和电视台,要大力宣传桅兰的故事。
工作人员来核实情况,听桅兰说起七年来抚养孤儿的事,又看到墙上贴满的媛媛的奖状,眼圈都红了。他们说,“大娘,您这事迹太感人了,我们得让更多人知道。”
很快,桅兰的事迹就传遍了大街小巷。电台里,主持人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着桅兰与媛媛的故事,听众们纷纷被这份跨越血缘的母爱打动。
报纸上,桅兰牵着媛媛的照片占据了显着版面,文字详细记录着她多年来的付出。
电视台的记者更是专程来到桅兰家,采访她和媛媛,镜头里,桅兰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媛媛的疼爱,媛媛也红着眼眶诉说着桅兰对自己的好。
没过多久,桅兰的故事就传遍了小城。电台的早间新闻里,主持人用哽咽的声音讲述着她和媛媛的故事;报社的头版上,刊登着桅兰牵着媛媛的照片,标题写着 “白发姥姥与她的大学生孙女儿”。
电视台的记者更是扛着摄像机,在桅兰家的小院里待了一整天,记录下她给媛媛缝被子、整理行李的细节。
消息传开后,身边的人都纷纷来到桅兰家祝贺。邻居张大妈拎着一篮鸡蛋,一进门就拉着桅兰的手说:“老姐姐,你可太了不起了!把一个孤儿培养成大学生,这得付出多少心血啊!”
楼下的王大爷也带着自家种的水果赶来,不住地夸赞桅兰善良伟大。 一时间,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邻居们拎着水果、牛奶赶来祝贺,陌生人们也专程跑来,放下一沓沓现金就走,说要帮媛媛凑学费。
有人问桅兰:“您这么大年纪,图啥呀?” 桅兰总是笑着说:“不图啥,就图孩子能有个好前程。”
大家在祝贺的同时,还自发发起了为媛媛捐资助学的活动。有人捐钱,有人捐学习用品,还有人给媛媛准备了行李箱和生活用品。看着大家热情的模样,桅兰和媛媛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媛媛开学前一周,街道办还特意为她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升学庆典。庆典当天,小小的活动中心挤满了人,有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邻里乡亲,还有不少被桅兰事迹吸引来的陌生人。
活动的第一项,就是向桅兰献花。媛媛手捧着鲜艳的康乃馨,一步步走到桅兰面前,甜甜地说:“姥姥,您辛苦了,这花送给您!” 桅兰接过花,眼眶瞬间湿润了。
紧接着,很多来宾都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不少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一位中年妇女流着眼泪说:
“想不到这么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有如此的善举,让我们深感惭愧。以后我们一定要把老人家的这种精神传扬下去,给需要帮助的人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
还有一位男士表示,自己要以桅兰为榜样,多关注身边的困难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听着大家的话语,桅兰心里暖暖的,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值了。
桅兰接过花,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她活了七十多年,从没被这么多人围着,也从没听过这么多称赞的话。台下的来宾们也红了眼眶。
从那以后,桅兰走在街上,经常会有人认出她来。
有一次,她去菜市场买菜,一位摊主笑着对她说:“呀!您就是报纸上宣传的那位姥姥吧?您的事迹太感人了,您真了不起,这么大年龄了,还能抚养孤儿,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
还有一次,她在公交车上,一位年轻人主动给她让座,还说:“姥姥,您坐这儿,您的故事我都听说了,您是我们的榜样。” 每当这时,桅兰都会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心里却满是欣慰。
转眼间,媛媛开学的日子到了。那天早上,天还没亮,桅兰就起床给媛媛准备早饭。煎鸡蛋、煮牛奶、蒸包子,满满一桌子都是媛媛爱吃的。
吃饭的时候,桅兰不停地给媛媛夹菜,嘴里还不停地叮嘱着:“到了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饭,别舍不得花钱。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自己扛着。”
媛媛一边点头,一边偷偷擦着眼泪。
出发去火车站的时候,桅兰恋恋不舍地拉着媛媛的手,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她哽咽着说:“放假就回来,这里就是你的家。不管什么时候,姥姥和家里的人都会等你。”
媛媛再也忍不住,抱着桅兰哭了起来:“姥姥,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孝敬您。我放假一定早点回来陪您。”
秋风吹过,掀起她的衣角,她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因为她知道,媛媛就像一只羽翼丰满的小鸟,终于要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了,而自己,就是那只小鸟永远的归巢。
她的桌子上,多了一个相框,里面装着媛媛在北京拍的照片。每次有人来家里,她都会指着照片,骄傲地说:“这是媛媛,我的外孙女,在北京上大学呢。”
桅兰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她用一双布满皱纹的手,给了一个孤儿一个家,给了她温暖和希望。
而这份温暖和希望,就像一粒种子,在媛媛的心里生根发芽,也在更多人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