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的傍晚,马路上的红灯笼刚亮起来,栀兰心不在焉地坐在案几上画画,一个多小时了,连一个牡丹花朵还没画完。她自嘲地笑了笑,干脆把笔洗出来,放到了笔筒里。
今天是她的孙女媛媛从北京回来的日子,这孩子虽然是她领养的,可在栀兰的心里,比亲孙子还招人疼爱。媛媛每次回来,都跟栀兰贴贴乎乎地,说话也柔声柔气,一见到媛媛,栀兰的心都要化了。
栀兰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筹备,把媛媛的屋子给收拾干干净净,还去早市买了一些媛媛爱吃的菜和小零食。
自从吃完午饭,栀兰这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一个下午,她不知道朝后窗外张望了多少回了。
明明媛媛在电话里说得很清楚,她坐的是晚上那趟火车,要七点钟左右到家。可是栀兰就是坐不住,隔一会儿就去望两眼。
七点半了,舒婉去接媛媛的车,终于拐进了巷口,栀兰一眼便认出那抹熟悉的身影,心里顿时热流涌动。
车门一开,媛媛背着小书包跳下来,嘴里喊着“姥姥”,就往二楼跑。
栀兰早已开着房门,站在门口等候了。“哎呀我的媛媛,你可算回来了。”说着她又回头问舒婉,“咋这么晚呢?我算着早就该到家了?”
舒婉笑着递过行李,说路上堵得厉害,差点误了时间。
孩子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把她给栀兰买的各种小食品不住手地往外掏。塞到栀兰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姥姥,你尝尝这个,可甜啦……姥姥,你尝尝这个,可香啦……”
媛媛知道栀兰一天到晚离不开热水,特意给她买了一个自动保温的电热水壶,一看那包装,就值好几百块钱。
栀兰看着这么贵重东西,有些不忍心。她告诉媛媛,“你能有这份孝心,姥姥就已经很满足了。再回来不用给我买东西,你的那点工资,还得留着还房贷呢。”
媛媛兴高采烈跟栀兰讲起公司里的事:“姥姥,您就放心吧。今年我带的团队拿了优秀项目奖,老板还给我涨了工资。我现在的工资,还房贷绰绰有余。”
栀兰笑着摇头说:“我啥都不缺,你自己在外照顾好身体就行。你刚毕业那会儿,我还担心你在北京待不下去,现在看着你当经理了,我这心里呀,比吃了蜜还甜。”
夜里,祖孙俩躺在床上聊天。媛媛摸着栀兰鬓角的白发,心里有些发酸:“姥姥,明年我想接您去北京住阵子,我带您看看我工作的地方。”
栀兰却叹了口气:“我这老骨头走不动啦,守着这老房子挺好,离你的几个姨和舅都近,邻里街坊都熟,还能上老年大学。倒是你,一个人在外,要是有个伴儿就好了。”
初六早上,媛媛返回北京上班去了。栀兰的心里又是自豪,又是不舍,一个人在家总是磨磨叨叨。站在道口,望着远去的车影,久久不肯回屋。
那天晚上,雪停了,月亮挂在天上,洒下一层银辉。大闺女扶着栀兰,顺着马路边的人行道慢慢地散着步,脚下的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
栀兰突然停下脚步,拉着女儿的手说:“你以后留意点,要是遇到像媛媛这样的孩子,再给我领回来一个。你看我现在身体还行,再培养一个大学生没问题。”
大闺女听了忍不住笑出声,轻轻拍着母亲的手背:“妈,您这是想孩子想疯啦?媛媛才走,您就张罗着要再领一个。”
栀兰也不生气,只望着月亮轻轻地说:“不是我疯了,是这屋里太静,心空落落的。我是想,要是能再拎个孩子回来,我把他培养到上高中,剩下的事就归你们管了,我有事干就不寂寞了。”
“妈,那您是想领男孩还是女孩呀?”
栀兰笑着说:“男孩女孩都行,只要是个正常的孩子,我都想好好培养他。能给他暖饭热汤,教他做人做事,就像带媛媛那样。”
她轻轻叹了口气,“人老了,不怕吃苦,就怕心没个着落。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听他们叫一声姥姥或奶奶,那声音能暖到骨头里去。”
“妈,你真了不起!您当年把六个儿女培养起来,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现在条件刚好起来,您又想着别人家的孩子。你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啊。”
“嗨,啥贡不贡献的,我是想着,我这一辈子没干成啥么大事,能培养两个好孩子,也算是没白来这世上一回。”
筱媛心里一怔,没想到一天学都没读过的栀兰,竟有如此境界。“好,等初八开工以后,就找人帮你问问哈。”她决心成全母亲的心愿。
过完年,筱媛特意去找了在福利院工作的朋友:“我妈想再领养个孩子,要是有合适的,你一定跟我说。” 朋友点点头:“阿姨真是个好人,我帮你留意着,有消息马上通知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栀兰每天除了上学,画画,写日记、遛弯,就盼着筱媛朋友的电话。她经常会想起媛媛刚领回来时的模样:
那年,媛媛刚刚才十岁,瘦得像只小猫,怯生生地躲在她身后,喊第一声 “姥姥” 的时候,她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这些年,她省吃俭用,供媛媛读书,看着她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心里满是欣慰。
“妈,福利院刚送来一个两岁的小男孩,长得特别可爱,眼睛圆圆的,就是有点怕生,咱要不要去看看?”五月的一天,大闺女筱媛兴奋打来电话。
栀兰一听,赶紧问:“孩子有没有什么毛病?他父母是咋回事呀?”
“朋友说孩子很健康,就是父母出了意外,没人照顾,才送到福利院的。”
栀兰一听,又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当即表示:“好,咱们领回来!我这就收拾房间,给孩子准备行李。”
挂了电话,栀兰就忙了起来。她把媛媛小时候住的房间仔细地打扫了一遍,找出来媛媛小时候用的小被子铺在床上,又去集市上买了小男孩子常用的日用品和小玩具。
“明天早上,去福利院。”栀兰信心百倍地跟自己说。
物业的老板娘看到栀兰一下午里出外进好几趟,忙忙碌碌地一直没闲着,问道:“大婶,你这是忙活啥呢?”
栀兰笑着说:“我要再领养个孩子,以后家里就更热闹啦。”
老板娘忍不住称赞:“大婶的心肠可真好,这孩子能遇到你,是他的福气啊。”
这边话音刚落,大闺女筱媛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声音有些失落:“妈,我朋友说,刚才,那个孩子的亲属突然找到福利院,说啥要把孩子抱走,说他们能抚养。”
栀兰心里一阵失落,但她很快就缓过神来,对电话那头的筱媛说:“被亲属抱走了更好,总比跟着外人强。等孩子长大了,还有亲情在,这多好啊。”
筱媛听着妈妈的话,安慰她说:“妈,您别上火,以后会有合适的孩子,咱们再领养。”
栀兰笑着说:“只要孩子能有个好归宿,我就放心了。我没事,你不用担心。”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栀兰一直信奉的准则。她知道,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来路与归处,强求不得,唯有善意能照亮一段路。
她看着院子里的果树又长出了新枝,心里想着: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个孩子来到这个家,到时候,我会像疼媛媛一样,疼这个孩子,给他温暖,给他爱,看着他长大,把他培养成为媛媛那么优秀的人。
秋风起的时候,媛媛又寄回了东西,除了给栀兰的毛衣,还有好多栀兰喜欢的小玩意,丝巾啦,镇纸啦,还有几本画册和书法册子,栀兰一样一样地摆弄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知道,只要心里装着爱,总有一天,温暖会降临在这个家里,降临在每一个需要爱的孩子身上。而她,会一直守在这里,用自己的余生,去温暖那些渴望被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