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清晨刚褪去薄雾,百骑司的队伍便已抵达被贬黜官员周文举的府邸。周文举曾是魏王李泰的亲信,在李泰谋逆案中因情节较轻,被削去官职,贬为庶民,软禁于府中。此次百骑司前来,是按李恪的指令,对魏王余党府邸进行彻底清理,排查是否有遗漏的罪证或党羽联络信件,确保不会留下隐患。
府邸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庭院内杂草丛生,仆从也仅剩寥寥数人。百骑司士兵们按流程搜查,从正厅到厢房,从书房到库房,每一处角落都不放过。副统领赵峰亲自带人查看周文举的卧房,目光扫过墙面时,发现一处墙砖的颜色与周围略有不同,敲击时声音也更为空洞。“这里有问题!” 赵峰心中一动,立刻命士兵小心撬开墙砖,墙后赫然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密室。
密室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里面只摆放着一个破旧的木柜。赵峰打开木柜,发现里面除了几件旧衣物,只有一个上了锁的铁盒。他撬开铁盒,里面并未出现预想中与魏王往来的密信,只有一封折叠整齐的泛黄信纸,纸上的字迹娟秀却透着诡异,所用文字更是晦涩难懂 —— 并非大唐常用的楷书或行书,而是由许多奇怪的符号与偏旁组成,如同密码般排列。
“立刻将此信带回百骑司,交由译码官破解!” 赵峰意识到这封信绝非普通信件,当即下令。半个时辰后,密信被送到百骑司译码房,三名经验丰富的译码官围着信纸,逐字逐句分析,结合大唐各地的方言、异体字以及过往截获的密信规律,耗费近三个时辰,终于将信中的内容初步解读出来。
当译码结果送到李恪面前时,李恪正与东宫属官商议农桑院的新稻种推广事宜。他接过密信,目光快速扫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 信中并未提及魏王李泰,反而多次出现 “西北峡谷能量”“奇异器械”“光门异动” 等字眼,与当初黑风峡谷的时空事件高度吻合。更令人心惊的是,信中写道:“尊主有令,前番峡谷行事未果,恐引天威,暂避锋芒,隐匿于暗处,以待天时。麾下众人,勿要轻举妄动,静待尊主下一步指令。”
“尊主……” 李恪低声念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能与‘西北峡谷能量’‘奇异器械’关联,又能让手下如此敬畏,这‘尊主’,极可能便是当初逃脱的‘影先生’!” 他立刻召来百骑司统领秦峰,将密信递给他,“秦统领,立刻彻查周文举,审问他这封信的来历,是谁交给她的?‘尊主’的麾下还有哪些人?他们潜伏在何处?”
秦峰接过密信,看完后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殿下放心,属下这就去提审周文举,定要问出个究竟!”
然而,审讯过程却异常艰难。周文举面对密信,起初百般抵赖,声称从未见过此信,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直到秦峰拿出百骑司在密室中提取到的他的指纹与密信上的痕迹比对结果,他才脸色惨白,终于吐露实情 —— 这封信是半年前,一名自称 “影使” 的黑衣人交给她的,黑衣人只说 “尊主有令,此信需妥善保管,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取出”,并未告知更多信息。他虽不知 “尊主” 是谁,却从黑衣人的语气与行事风格中,感受到一股令人恐惧的势力,因此不敢违抗,只能将信藏于密室之中。
“那黑衣人有何特征?你们如何联络?” 秦峰追问。
周文举摇了摇头,声音带着颤抖:“那黑衣人戴着面罩,只露出双眼,看不清面容;他从未留下联络方式,只说若有指令,会主动来找我。我…… 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审讯无果,秦峰只能将结果禀报给李恪。李恪坐在东宫书房,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满是警惕:“看来,‘影先生’的势力渗透之深,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不仅在朝堂中有眼线,甚至能将亲信安插到魏王党羽之中,可见其布局之久,谋划之深。此前峡谷一战,他并非彻底失败,只是暂时转入潜伏,等待卷土重来的时机。”
他立刻下令,命百骑司扩大排查范围,不仅要追查 “影使” 的踪迹,还要重新梳理近年来被贬黜、辞官的官员,以及地方豪强、江湖势力,寻找与 “影先生” 相关的线索;同时,加强对皇宫、东宫、国库等重要场所的守卫,防止 “影先生” 的势力暗中破坏。
消息很快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看着密信的译码结果,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原以为 “影先生” 经峡谷一战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动作,却没想到对方早已在大唐布下如此庞大的潜伏网络。“看来,时空纠葛确实尚未终结。” 李世民低声自语,“这‘影先生’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势力,他们对大唐的威胁,远未结束。”
平静的盛世之下,一场无形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影先生” 的势力如同潜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发起致命一击。而李恪与李世民,也已做好准备,一面守护大唐的盛世,一面警惕着暗处的敌人,等待着与 “影先生” 的下一次交锋。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注定还将继续,而大唐的未来,也将在这场较量中,面临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