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州外海的辽阔海面上,波涛汹涌,海风呼啸。牛进达站在船头,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他身后,是一支严阵以待的演练舰队,旗帜飘扬,气势磅礴。
这一次,牛进达的舰队再次启航,进行海上演练。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船上多了一件新奇的物件——皇帝陛下亲赐的“指向仪”,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指南针。
这指南针被放置在一个精美的木盒中,盒盖上刻有精美的龙纹图案,显得格外庄重。牛进达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取出指南针,仔细端详着。这指南针的指针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神秘与重要。
牛进达深知这指南针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和赏赐,更是一种先进的导航工具,能够帮助他在茫茫大海中准确地找到方向。有了这指南针,他的舰队在海上航行时将更加安全、高效。
牛进达将指南针小心地放回木盒,然后下令舰队启航。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号角声响起,风帆扬起,舰队如离弦之箭般驶向大海深处。
在那茫茫大海之上,浓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之低令人咋舌。这样的恶劣天气对于任何一支船队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船队极容易迷失方向,稍有不慎便会在茫茫大海中徘徊,甚至可能遭遇不测。
然而,这次牛进达所率领的船队却并未因此而惊慌失措。只见他镇定自若地下令取出一件神秘的“指向仪”。当这件仪器被取出来时,众人皆惊叹不已——那是一枚悬浮在空中的磁针,它宛如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般,稳稳地指向一个特定的方向!
“妙啊!此乃神物也!”牛进达见状,不禁喜出望外。有了这指南针的指引,船队在雾中终于能够保持一个大致的航向了。尽管海图十分简陋,但结合指南针的指示以及偶尔天气好转时观察到的星象,船队开始勇敢地向更远的深海区域探索。
虽然这次航行最终并未发现新的陆地或航线,但指南针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卓越导航能力,无疑给了牛进达和他的船队巨大的信心。回到港口后,牛进达立刻上疏朝廷,极力称赞这一神奇的仪器对于航海事业的重要性,并恳请工部加紧制作,将其装备到所有的海船上。
当李世民展开那份奏报时,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那小小的指南针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因为他明白,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发明,或许会成为大唐海上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世民深知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大唐的海上力量一直以来都受到技术和导航工具的限制。然而,这小小的指南针的出现,却让他看到了大唐海军能够远航探索、拓展疆域的希望。
他想象着大唐的舰队在广袤的海洋上航行,凭借着指南针的指引,不再迷失方向,勇敢地驶向未知的领域。这不仅将增强大唐的军事实力,更有可能带来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李世民不禁对那位发明指南针的人充满了赞赏和敬意。他决定给予这位发明家应有的奖励和荣誉,以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创新。同时,他也下令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大唐的航海事业中,让这一伟大的发明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李世民的心中,这小小的指南针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大唐迈向深蓝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