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下那场惨烈而辉煌的防御胜利,其影响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当官方驿报与各种民间渠道的消息几乎同时抵达灵武朝廷、各地节度使府以及像成都这样的重镇时,整个大唐为之震动,随之而来的,是杜丰这个名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了朝野上下。
灵武,肃宗行在。
郭子仪手持来自太原的详细战报,当看到守军最后关头依靠一批“特制军械”与“猛火火柜”力挽狂澜,并注明此乃“蜀中记室参军杜丰设法输送”时,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帝国柱石,也不禁动容。他遥望南方,目光深邃。
“杜甫有子如此,国之幸甚!” 他对身旁的将领慨叹,“此子不仅洞察先机,预警安禄山,更能于万里之外,投送关键之物,解太原倒悬之危!其志其能,远超其龄!传令,以陛下之名,拟旨嘉奖杜丰,擢升其官阶,仍令其协理蜀中,支援北伐!”
这道嘉奖的旨意,不仅是对杜丰功劳的肯定,更是灵武朝廷对蜀中力量的一次正式拉拢和背书。杜丰的名字,第一次以正面、功臣的形象,进入了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视野。
成都,暗流转向。
太原大捷的消息,彻底粉碎了崔圆与“行在”李侍郎等人试图压制杜丰的企图。形势比人强,在如此煌煌战功面前,任何诋毁与掣肘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引火烧身。
崔圆不得不亲自出面,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扬太原胜利,将部分功劳“自然而然”地归于自己“调度有力、支援及时”(尽管他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则不得不进一步放权,默许杜丰以“协理北伐及地方事宜”的名义,更大范围地调动蜀中资源。那几位之前跳出来指控杜丰的世家,更是偃旗息鼓,甚至派人携厚礼至杜丰府上“赔罪”,姿态放得极低。
杜丰的声望在蜀中一时无两。“杜参军”三个字,在民间代表着能带来粮食与工作的“活菩萨”,在士林代表着力挽狂澜的“少年英杰”,在军中(至少在他影响的范围内)则代表着能带来胜利与希望的统帅。原本许多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官员和士绅,开始主动向杜丰靠拢。
杜丰小院,根基深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盛名与权势,杜丰却异常冷静。他深知,名声如浮云,权力似流水,唯有实实在在的力量,才是立身之本。
“公子,如今形势大好,我们正可借此良机,进一步整合蜀中力量!” 苏瑾难掩兴奋,进言道。
杜丰却摇了摇头,目光清醒:“先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我们看似风光,实则立于风口浪尖。崔圆等人暂时蛰伏,绝非心服口服,只是在等待下一次机会。灵武朝廷的嘉奖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了各方势力的棋盘,未来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更多关注和制约。”
他走到新绘制的蜀中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位置:“当前要务,非是急于扩张,而是‘深耕’与‘固本’。”
“第一,‘以工代赈’需从成都周边,推广至剑南道各主要州县。不仅要修水利,还要筑路、架桥、垦荒。我们要借此,将蜀中的经济命脉和人力资源,更深地与我们绑定。此事由明澜总揽,柳家商业网络配合,务必落到实处,惠及百姓,方能根基牢固。”
柳明澜郑重点头:“我已拟定章程,可联合各地信誉良好的商号与士绅,成立‘蜀中兴业社’,以股份制形式,共同推进各项工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她已迅速将现代商业理念与古代实际情况结合。
“第二,‘砺锋营’需化整为零,以‘护路队’、‘巡堰使’、‘剿匪团’等名义,分散派驻至各工程要地和关键州县。明为维护地方,暗中则负责选拔、训练新兵,监控地方动向,铺设我们的情报和力量网络。雷万春将军需统筹全局,严明军纪,宁缺毋滥。”
“第三,” 杜丰看向苏瑾,“‘隐刃’与‘纸鸢’需加速整合与扩张。利用我们新获得的官方身份和柳家商路,将情报网络不仅覆盖蜀中,更要向长安、洛阳、江淮乃至河北延伸。重点监控史思明残部动向、朝廷(灵武与‘行在’)内部纷争,以及……永王李璘的动静。凌素雪和张顺恢复后,可负责北方情报线的重建与拓展。”
苏瑾肃然领命:“属下明白。‘蜀江纸’和新的密码体系已开始应用,信息传递安全性与效率大增。”
“第四,” 杜丰最后说道,语气格外凝重,“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财源,不能完全依赖柳家或官方拨付。‘蜀江纸’的改良与量产要加快,此物一旦推广,利润惊人。此外,蜀中盐铁茶丝,我们亦可借助‘兴业社’和官方身份,逐步参与,但需循序渐进,避免与旧有势力激烈冲突。”
他这一系列安排,条理清晰,目光长远,并非急于争权夺利,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稳固的、可持续的根基。权力、财力、军力、情报力、民心,五根支柱,正在他的谋划下,于蜀中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
柳明澜看着侃侃而谈、目光深邃的杜丰,心中充满了骄傲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眼前的少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长安诗会上初露锋芒的神童,而是一位真正开始执棋布局、胸怀天下的雄主胚子。
“杜郎,你……真的与以往不同了。”她轻声叹道。
杜丰转过身,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是坚定:“乱世逼人成长。我只是不想让我们在乎的人,在乎的这片土地,再经历更多的苦难罢了。”
名动天下,是机遇,更是考验。杜丰没有被盛名所惑,反而更加沉着地将注意力投向内部,投向基础,投向那支撑起未来所有宏图伟业的根基之地。他知道,安史之乱的烽火还远未平息,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方。唯有将蜀中真正打造成铁打的营盘,他才能进可挥师北伐,平定天下,退可保境安民,延续文明的火种。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太原的捷报,如同一声号角,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由他——穿越者杜丰,亲手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