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妃入宫,并未让朝堂的暗流平息,反而因这场打破常规的册封,激起了更深的波澜。
武安伯等人联合了一些守旧的御史言官,开始上奏折,或明或暗地批评皇帝册封不当,有违祖制,担心“匠医之流”惑乱宫闱,甚至影射皇帝耽于奇技淫巧,荒废朝政。
李琮对此早有预料,他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既不反驳,也不采纳,态度暧昧。私下里,他却加紧了通过陆铮对武安伯等人势力的暗中调查和渗透。他知道,与这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彻底摊牌的时刻还未到,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时机。
同时,西北传来消息。兀术败退漠北后,内部矛盾激化,几个部落首领离心,暂时无力南侵。但那个汉人军师柳玄却不知所踪,靖安侯提醒需警惕其暗中活动。而甘州在杨肃、萧煜的治理和苏芷柔留下的医政基础上,恢复速度远超预期,已成为稳定西北的重要支点。萧煜在奏报中,除了军务,还隐晦地提及希望能早日迎回仍在京中的苏医官(苏芷柔),继续主持伤兵疗养之事。李琮看到此处,目光微动,提笔批了“知道了”三个字,心中自有计较。
这一日,李琮在御花园偶遇正在采集药草的苏芷柔。夕阳下,她提着竹篮,身影单薄却沉静。
“懿妃在宫中可还习惯?”李琮问道。
苏芷柔敛衽一礼:“回陛下,宫中一切安好。只是……偶尔会想起甘州的伤兵和慈幼堂的孩子们。”
李琮看着她清澈的眼眸,忽然道:“若朕让你有机会,继续行医济世,甚至比在甘州范围更广,你可愿意?”
苏芷柔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芒:“陛下……此言当真?”
李琮微微一笑:“君无戏言。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你也需在宫中先站稳脚跟。”他心中,一个关于建立皇家医学院、推广新式医疗的构想,已渐渐成型。而这,需要苏芷柔这样的核心人物。
另一边,长春宫内,顾明月终于攻克了显微镜的最后一个技术难关,兴奋地想要与人分享,第一个想到的竟是皇帝。而她不知道,她的这项新发明,即将在李琮下一步整顿工部、发展格物学的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
在看似平静的后宫之中,实则暗潮涌动。皇帝的布局深远而微妙,他巧妙地操控着各方势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旧势力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在表面上维持着平静,暗地里却在密谋着如何重新夺回失去的权力。
新晋的妃嫔们,各自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和期许进入宫廷。有的是为了家族的荣耀,有的是为了个人的欲望,还有的则是被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她们在这座宫廷的大舞台上,或明争暗斗,或相互扶持,都在努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场更大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它将彻底改变后宫的格局,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命运。在这座巨大的宫廷棋盘上,每个人都像是一颗棋子,被命运的手摆布着,却又都在试图挣脱束缚,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