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的捷报虽振奋人心,但随军医官呈上的伤亡名录,却像一块巨石压在李琮心头。伤兵满营,药材短缺,尤其是精通外伤的名医更是凤毛麟角。这日朝会,他便将此事提出,令太医院及各地州府举荐良医,速援西北。
三日后,一位特殊人物的到来,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来自江南杏林世家、有“潇湘医仙”之称的苏芷柔,应召入京。
李琮在偏殿召见了她。只见殿外盈盈走入一位女子,约莫双十年华,身着一袭水绿色的简单衣裙,未施粉黛,却眉目如画,气质清雅如空谷幽兰。她青丝仅用一根玉簪松松绾起,步履从容,周身似乎都萦绕着淡淡的药草清香,令人见之忘俗。
“民女苏芷柔,参见陛下。”声音温婉清越,如泉水击石。
“苏姑娘不必多礼。”李琮虚扶一下,心中暗赞此女风姿不凡,“朕闻姑娘医术通神,尤擅金疮外伤,此次西北将士伤亡颇重,特请姑娘前来,望能施以援手。”
苏芷柔抬起头,露出一张精致却略带疲惫的脸庞,眼神清澈而坚定:“陛下言重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乃民女本分。西北将士为国戍边,民女义不容辞。只是……”她微微蹙眉,“民女一路行来,见各地药仓虽开,但药材调配混乱,品质良莠不齐,且运往西北路途遥远,恐耽搁救治时机。”
李琮心中一动,此女不仅医术高超,竟还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苏姑娘有何高见?”
苏芷柔从容道:“民女以为,当在西北战地就近设立伤兵营,由精通外伤之医官统一管理。药材则需专人验收,按伤情轻重分类,建立快速通道,优先保障前线。此外,民女祖传有一‘止血生肌散’方子,效果颇佳,愿献于朝廷,可令太医院加紧配制,送往军前。”
思路清晰,切中要害,且无私献方。李琮不禁刮目相看。“苏姑娘所言极是!朕即刻下旨,就按姑娘说的办。并授姑娘太医院特使之职,全权负责西北战地医政,一应人员物资,皆可调配!”
“民女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苏芷柔深深一拜,眼中闪烁着济世救人的光芒。
---
几乎在苏芷柔入宫的同时,京城最负盛名的“锦绣阁”内,一场看似寻常的闺阁小聚,也暗藏机锋。
做东的是安阳郡主南宫燕,先帝幼弟之女,年方十八,容貌明艳娇媚,一双桃花眼流转间风情万种,喜着华服,是京中有名的风流人物。她今日邀了几位手帕交,品茗赏花,实则另有所图。
席间一位气质清冷、身着月白素锦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便是近日才名动京城的才女谢云书。谢云书出身书香门第,但家道中落,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棋艺和过目不忘的才华,在文人雅集中声名鹊起。她话不多,但每每开口,必能引经据典,切中要害,令人不敢小觑。
南宫燕亲热地拉着谢云书的手,笑道:“云书妹妹近日可是风头无两,连宫里都听说你的才名了呢。听说陛下近日为西北战事和朝政烦忧,若是妹妹能作几首边塞诗,或写一篇鼓舞士气的雄文,托人递进宫去,或许能得陛下青眼,一展才华呢。”
谢云书神色淡然,轻轻抽回手:“郡主说笑了。云书微末才学,岂敢妄议国事。诗词小道,不过是寄情消遣罢了。”她心知南宫燕是想借她之名接近圣听,甚至可能卷入某些纷争,故而婉拒。
南宫燕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被笑容掩盖:“妹妹太过自谦了。罢了罢了,不说这些,尝尝这新进的西湖龙井。”
另一旁,一位穿着利落胡服、不施钗环的女子秦怀玉(已故镇北侯独女,自幼习武,性格爽朗)则对她们的机锋不感兴趣,自顾自地摆弄着腰间的一柄镶宝石的匕首,撇嘴道:“要我说,与其在这里吟诗作对,不如真刀真枪去西北杀几个鞑子来得痛快!可惜我是女儿身……”
南宫燕掩口笑道:“怀玉姐姐还是这般豪气。不过嘛,这京城自有京城的玩法。”她目光流转,心中盘算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各有特色的女子,在即将到来的选秀和新朝格局中,为自己,或者为自己背后的势力,谋取最大的利益。她听闻皇帝对那位研制千里镜的顾明月颇为赏识,这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兴趣。
---
西苑光学坊内,顾明月对京城暗涌的胭脂谋略一无所知。她正全神贯注地与沈墨一起调试新制成的简易测距仪。两人对着远处的一座假山反复测量、计算、调整透镜位置,时而争论,时而欢呼,配合得越发默契。
沈墨看着顾明月被汗水沾湿的鬓角和专注发亮的眼睛,心中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他从未见过如此聪慧、执着而又纯粹的女子。
而皇宫深处,李琮看着苏芷柔制定的详尽的战地医疗方案和献上的药方,心中感慨。这天下,有战场厮杀的勇士,有朝堂争锋的臣子,有匠心独运的匠人,也有苏芷柔这样悬壶济世的医者,甚至还有南宫燕、谢云书那样身处后宅却心思各异的女子……这个帝国,正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而变得复杂、生动,也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