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佳听了,问道:“你想去妈妈那儿,还是去艾叶阿姨那儿?”梁九斤想都没想,就说:“艾叶阿姨。”
宗渝虎不解,说道:“艾叶阿姨的药渣苦!”梁九斤摇头说:“妈妈的,全是洗锅水。”蒙自然听了,笑道:“艾叶阿姨那儿能吃的,大都是助消化的药渣,越吃越饿。”
梁九斤听了也笑,说道:“不管,就吃药渣!”侯佳佳点头笑道:“反正都要饿,就算是助消化的药渣,吃下去总能抵挡一阵儿。”
四人说笑着找到艾叶,她正在治疗室制作艾柱。见梁九斤盯着自己看,知道他饿极了,忙伸手,去拿特地留给他的药渣。
手伸到一半,艾叶就停了下来,不忍心再让梁九斤吃药渣。
她从腰间取下钥匙,让蒙自然拿些淮山药来,梁九斤喜上眉梢,说道:“艾叶阿姨,不要淮山药,要山楂片,我保证一片一片慢慢吃。”
艾叶听了,心想:“九斤上次来要吃的,知道库存的山楂片多,留着淮山药好给别人治病,才这么说的。”
想到这儿,她心疼地看着梁九斤,拉长了声音,怜爱地说:“知道啦!”
不一会儿,蒙自然回来,让宗渝虎、侯佳佳和梁九斤撑开各自的衣袋,往里面各放了一小把桑葚干,给梁九斤多放了十几片山楂。
梁九斤取出四片山楂,往艾叶、蒙自然、侯佳佳和宗渝虎嘴里,各塞了一片,才慢慢吃了起来。
第二天是12月22日,农历冬至,气温低了不少,雨雪天变成了中雪天,地面上覆,盖了薄薄的一层雪。
按照南京习俗,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喝鸡汤、吃汤圆。
周娴香提前一天,把最后一点黄豆泡了,在中午下课之前,和包前芳一起,把它们磨细了,烧出稀稀一大锅豆浆来。
不一会儿,孩子们放了学,地道里的人开始排队打饭。除了一勺稀饭,每人还分到了一勺豆浆。舀豆浆的时候,周娴香会兜底搅一下,尽量让每个人都吃上点豆渣。
按照地道管理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病人和孩子多分半勺豆浆、半勺稀饭,排到付家欢的时候,他没有多领,让周娴香打给了梁九斤。
喝了口热豆浆,付家欢伸了伸脖子,叹道:“真香啊!下雪天喝上一口,真的暖和!”
周娴香点头说:“就是不知道,这场雪要下多久,地道里到处都湿哒哒的。”
付家欢摇头说:“冬天的雪,可不敢停了!我老家有个说法,‘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周娴香一边打着豆浆,一边说:“在城里住惯了,我怎么糊涂了!北平也有‘腊雪是宝,春雪不好’的说法。”
付家欢点头说:“要想知道雪下多久,我们温县有一种说法:‘天降罗面雪,一下下半月’。河南湿气重,冬天的时候,天上和地上的温度差不多,大概在零度到零下五度之间。”
喝了口豆浆,他又说:“因为温差不大,雪花从天上飘下来,改变了形状。等它们下到地面上,就像细针从罗筛里筛出来一样,又细又尖。所以,我们就叫它‘罗面雪’。这种雪花,落在人脸上也不会融化!”
蒙自然在一旁听了,希望宝图被雪多覆盖几天,想请付家欢上竖井,看看外面下的雪,是不是“罗面雪”。
付家欢答应,和蒙自然、侯佳佳、宗渝虎请示了宗怀仁,正要出发,梁九斤一摇一摆也跑了过来。
侯佳佳见了,逗他说:“九斤,你就不要上去了,才吃的这点东西,还不够你折腾的。”
梁九斤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桑葚干,得意地笑道:“还有!”侯佳佳白了他一眼,拉了他一起走。
众人上到观察孔,付家欢伸出手,接了几片雪花一看:见落到手里,已经是半雪半水,遇到温暖的手心,很快就全部融化了。
付家欢不放心,再次伸出手,在观察孔外多停了一会儿,收回来再看:见手上雪花的形状并不完整,冰柱之间互相连接,没有分裂开来。
于是,对蒙自然说:“南京的雪,与河南的“罗面雪”,完全不一样。”
他看了看天色,又说:“从云像上看,云层厚重,流动缓慢,空气里的水汽很足。看来,这场雪一下停不下来啊!”
侯佳佳听了高兴起来,又伸出头,去观察孔往下看了看:见宝图已经被雪泥覆盖了薄薄的一层,上面留着杂乱的军靴印。
侯佳佳撤回身子,心想:“等太阳出来晒一晒,宝图上面,会结一层泥盖,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付家欢不知道她的心思,见她趴在观察孔上,盯着下面看了好久,以为她除了观察雪情,还在看城砖。
于是,他接着说:“佳佳,我天天做砚台,对南京城砖已经非常熟悉,每块城砖都是双面塑字,一面塑府州县行政区域的名字,一面塑总甲、甲首、小甲、窑匠、制砖人夫的名字,每块砖最多有九级责任人。”
侯佳佳听付家欢这么说,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举动。不过,他说的角度比较新鲜,以前没有听别人说过,便用心去听。
付家欢见了,继续说:“明朝初年,为了建造南京城墙,朱元璋先后征调全国各地工匠、人夫和罪犯百万余人,来南京服役。建城需要的巨量城砖,除了一部分在南京城附近烧制外,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我还发现过,由河南官员督造的城砖。”
听到这儿,侯佳佳觉得没有新意,心想:“付爷爷说的这些事,我们一起做砚台的时候,听了不知多少遍,他现在重复说出来,是不是有了解决饥荒的想法?”
于是,没打断付家欢,由他继续说:“由于上这些地方的土质有差别,城砖的质地也不一样。粘土砖呈青黑色,沙土砖呈灰黑色,它们质地细密,透水性比较强;高岭土砖也叫瓷土砖,这种城砖为米黄色或奶白色,表面光滑,质地紧密细腻坚固,是城砖中的精品;而我们河南的城砖,大多数是观音土做的。”
蒙自然听了,问道:“观音土?!”
付家欢点头,接着说:“观音土原名叫高岭土,饥荒的时候,有人靠吃高岭土活了命。从此他们就相信,能够活命,是观音菩萨给予的恩惠,也就把高岭土叫成了观音土。”
宗渝虎腹中饥饿难耐,大感兴趣,问道:“他们取来土,直接放进嘴巴吃吗?”
付家欢摇头说:“不是,我吃过观音土。先取了土来,将它们晒干磨成粉,加进糖壳之类的东西,做成粑粑再吃。“
停了一下,他边想边说:“吃了观音土以后,有的人排不出来,土滞留在肚子里,越积越多,最后就涨死了;大多数人肠胃好,吃了观音土后,还是能活下来的。”
见宗渝虎听了咂舌,他笑了笑又说:“吃观音土,可以填饱肚子,吃得时间短,吃得不多,就不会送命。”
侯佳佳听了担心,问道:“要是吃久了呢?”
付家欢听了,叹气道:“吃久了,就会出现肚子胀气、手脚浮肿、便秘、营养不良等情况,甚至会死亡。”
梁九斤听了害怕,摇头说道:“九斤不吃。”付家欢点头。
蒙自然听到这儿,明白付家欢细说城砖的目的,是想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
于是说道:“我们现在就去找宗前辈,把这个情况给大家说说。”付家欢点头,众人一起下了竖井。
不想会议大厅里,已经聚着了不少人,众人正聊着粮食和燃料的事情。
包前芳抱紧了肚子,正在说:“听奶奶说,太平军被清军围城的时候,南京城也闹过饥荒,爷爷带着邻里,去扒废弃的城墙砖吃。城砖扒回来,砸碎后,熬煮成浆糊,把浆糊放在桶里沉淀,等到泥巴沉淀下去,上面就是可以喝的米汤了。”
花寻春听了,点头说:“我妈小的时候,有一天饿急了,抱着还没有沉淀好的泥汤,张嘴就喝了一大口。大人们见了,赶紧去拖她,怎么都拖不开。妈妈抱着木桶不撒手,一直喝到肚子溜圆。过了几天,因为喝下不少泥水,就开始便秘,过了好长时间才好。不过,总算没有饿死,慢慢熬了过来。那个时候,附近几条街的人,都靠喝这种泥米汤,才活了下来。”
管叔平点头,边想边说:“有句话叫‘饥不择食’,人在饥饿面前,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吃!我有个朋友,老家在苏北,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大堆去了粒的玉米骨头,闻上去已经发了霉。但他却如获至宝,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玉米骨头拿回家,用刀斩碎,再掺上石灰,放了水搅拌。搅拌好后,盖上塑料布闷几天。然后拿出来,用水使劲地涮,把里面的石灰涮掉。”
见众人听得紧张,他叹了口气,又说:“这个时候,玉米骨头已经变软。我的朋友就让老婆,在里面掺上玉米面,蒸了好几锅窝窝头出来吃。听他说,那些窝窝头拿在手上就是一堆渣渣,放进嘴里,要一边喝水一边往下咽。那种石灰加霉菌的味道很难吃,不过,也救了他们一家人的命!”
冯照山听了摇头,说起了自己的事:“小时候,我吃过烂红苕,烂得像稀泥。母亲用刀,把没有烂透的烂红苕切成片,用石灰泡了以后洗干净,装进簸箕放在太阳下晒干。之后,放进石碓窝捣碎,再用石磨磨成粉,最后,做成窝窝头。窝窝头里面,用泡豇豆切碎做馅,吃起来有一股烂臭味儿,能让全家人填饱一顿肚子。”
听到这儿,蒙自然开口,请付家欢说了观音土的事,众人听了,觉得也是一个解决饥饿的办法。
蒙自然见蒙回春一直没有说话,请他也说说。
蒙回春点头,叹道:“南京城墙是用糯米汁和石灰拌成的砂浆砌成的,在明朝宋应星所着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三分,用糯米粳、杨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和土。’”
看了看众人,他又说:“今天听了大家说的故事,我非常相信,也开了眼界。不过,老夫行医多年,对这些办法,有几点自己的建议:第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磨碎了城砖吃观音土,否则,一定会给肠胃留下后遗症;第二,霉变的食物,用石灰杀去霉腐部分,是可以吃的,不过,已经没有任何营养;第三,把砖粉、砌泥煮了,再沉淀出来的米浆,应该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多次熬煮。”
宗怀仁听了,点头说:“人多力量大,希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城墙,能保佑大家,平安渡过这次劫难。”
接着,他又说:“有关燃料,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我只强调一点:通过邻里接口去民居里拆木头,一定要等日军下一次扫荡后。不然,我们宁愿吃生的,也不能冒险。”众人听了,点头同意。
正在这时,吴九光过来找蒙自然,让他立即去无线电室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