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忙跑进他家,见王梦瑶正在哭,刘心雨、刘心扬、刘斛梗、应茹笋和王守常站在一旁,唉声叹气。
王梦瑞说:“姐姐别哭了,爸爸妈妈让你上班,挣了钱交我的学费,我是不会答应的。你不上中学,我就不上小学!”王梦瑶听了,伸手打了他一下,边哭边说:“关你什么事,我看你敢不上!”
见蒙自然等人进来,刘斛梗忙让坐,又介绍说:“温校长指定蒙自然,做学前班班主任,商首夫是待聘老师,协助蒙老师工作。”
刘心扬听了说:“蒙老师,商老师,求你们想想办法,帮梦瑶姐姐继续上学!”
王守常见他没说清楚,细说起来:“蒙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很穷,没那么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本来,梦瑶也是上不了学的,所幸学校有减免政策,加上梦瑶成绩优秀,连续两年拿到了免费生资格,才和心雨一起,跳了三级,上到了初小四年级。”
喝了口水,他又说:“两年前,梦瑶得的是免费生第三名,免交二十块大洋学费,可是,杂费不能免,家里又没钱交,准备放弃了。这件事被温校长知道,他见梦瑶是个好苗子,赶上学校缺一个门卫,就让我来干,每个月三块大洋的收入,正好补贴心雨的杂费。”
看了看我梦瑞,他接着说:“今年八月份,梦瑞就要上学。按照南京风俗,要优先让男孩儿上学,这下,家里要多支出二十块大洋。加上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长期服药,开支不菲,只能让梦瑶休学,到外面上班,挣钱补贴梦瑞的学费。所以,梦瑶妈妈才说,让她读完初小,就不读了。”
王梦瑶听了又哭,应茹笋抚着她说:“这不,孩子一听就炸了,跑过来找心雨帮忙。”王梦瑞说:“我和爷爷不放心,追着姐姐一路过来,路上遇到了你们。”
林允娇听了,问道:“梦瑶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王守常听了,叹气道:“都怪我和老婆子没本事,忙忙碌碌干了一辈子,只糊了一张嘴,好不容易,才把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养大,手上没有一点积蓄。现在,我们年纪也大了,挣不了多少钱,只能靠儿子养活了。”
想了想,他又说:“不怕你们笑话,我的几个女儿,嫁得都不好,日子过得结结巴巴,不要我们去帮衬,就已经烧高香了。平时,我们身边就这个儿子,也没有正经事情做,教人养养信鸽、虫鸟,过年过节的时候,炒个炒米什么的,收入很少。”
他接着说:“好在,我们有个能干的媳妇,她每天帮人梳头,有一些收入。上门给人家梳头,每个月一块大洋,别人到家里来梳,每个月半块大洋,每年的三个大节日,在发髻上插一朵鲜花,每次再增加一角钱收入。算下来,每个月梳头的收入,有十五块大洋,加上我的三块大洋,一共有十八块大洋,一家六口人,吃喝拉撒睡,穿衣磨鞋看病,全都在里面了。”
王守常的话,让蒙自然非常感动,他逐渐回忆起来:前世有许多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但迫于家境穷困,大都选择了辍学。
想到这儿,他激动地说:“王梦瑶一定要上高小,王梦瑞也要上学前班,你们都别放弃!”
想了想,他又说:“我曾经在这一带,生活了十六年,后来才去日本读大学。我知道,很多人家,能吃穿不愁,就很不容易,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上学。家长经常说一句话:‘读书又不能当饭吃,我一天学没上,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其实,如果有钱,大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上学。还有一点,小孩都都贪玩,根本不想上学,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们更是求之不得,就会早早地辍学。”
看了看王守常,他又说:“王爷爷,你们重视孩子教育,孩子又希望上学,你们这样的贫困家庭,真的不多,真的了不起!其实,梦瑞的学费并不多,只有二十块大洋,我们一起想办法,应该可以解决。”
看了一眼侯佳佳,他接着说:“我有个想法,如果可以,能一举两得,同时解决两个贫困同学的学费?”
侯佳佳听了,立即猜到,她高兴地叫道:“我知道,蒙老师说的另一个贫困学生,是范竹豪?”
蒙自然点头,把付家欢和范竹毫的遭遇,对众人复述了一遍,然后说:“可不可以请付爷爷多做一些毛笔,留一些在棚子里卖,再拿出一些,发动大家,拿出去卖,只要物美价廉,相信一定能卖掉。这样积少成多,就不愁学费了!”
王梦瑶听了,停止了哭泣,说道:“文具铺里的大字笔卖六分钱,小字笔卖五分钱,付爷爷的毛笔卖多少钱?”
蒙自然听了,向王梦瑶竖起大拇指说:“厉害,这是关键问题!我们现在就去请教付爷爷。”说完,带着几个孩子,和商首夫、林允娇一起去了菜地。
不一会儿,范竹毫跟在众人身后,一蹦一跳地跑了回来。
王梦瑶手里拿着两枝毛笔,高兴地对王守常说:“爷爷你看,付爷爷的大字笔卖五分钱一枝,小字笔卖四分钱一枝,不比文具铺的毛笔差。”王守常接过来看了看,用手指捏了捏笔尖,又放在嘴里润了,然后再手心里试了试,递给了刘斛梗、应茹笋。
王梦瑞见了,兴奋地说:“付爷爷还说,卖一枝毛笔,能赚二分钱,如果我们从他那儿拿笔,再给我们便宜一分钱。大字笔四分钱一枝,小字笔三分钱一枝。”
刘心雨点头说:“如果王爷爷在学校门卫室卖,付爷爷可以赊笔给你,先卖再结账。”刘心扬听了,补充道:“付爷爷说,他还能用废城砖做砚台,做出来的砚台,保证又好又便宜。”
侯佳佳边想边笑,说道:“卖一枝毛笔,赚两分钱,卖一百枝,就能赚两块大洋,卖五百枝,梦瑶姐姐就能上学了。再加上砚台,我们就发财啦!”
看着众人,范竹毫说:“爷爷那儿,已经有一百多枝做好的毛笔,我们每天还能做五十几枝新笔。”
商首夫想了想说:“单在我们学校卖,也卖不掉多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别的地方卖。”
蒙自然听了,点头说:“在学校传达室卖,要经过温校长的同意。我们可以先去文具铺、去字摊、去别的学校门口卖,还可以通过在笔杆上刻名字、刻名言、刻有纪念意义的话文字,来增加毛笔的吸引力。”
商首夫听了,也说:“学前班开设了手工课,可以让大家做毛笔,谁做的,就刻上谁的名字,既帮助了别人,又能提高了自己的手工。”
王守常、刘斛梗和应茹笋点头,都说可以试一下,不过不能抱太大希望,只要能补贴学费就好。
蒙自然和商首夫商量后,蒙自然说:“现在,我们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今天晚上,就和温校长提这件事,争取能得到他的支持;第二,利用春节假期,去了解毛笔、砚台的市场需求,争取先帮王梦瑞挣到四块大洋,让他交了学前班学费。”孩子们听了,十分高兴,约好明天下午去夫子庙。
讨论结束,王家爷孙三人起身告辞,众人去送。路过菜地,去棚子那儿拜访付家欢,见他正拿着一块城砖,在仔细打量。
看到众人,付家欢指着城砖说:“你们看,这些废砖,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黏土砖、沙土砖和瓷土砖。学校这儿的,大部分都是黏土砖,做砚台,用这种黏土砖最好。它不像沙土砖容易渗水,也不像瓷土砖难以下墨。”
蒙自然听了点头,给他介绍了王守常,又看着城砖问:“能不能,先请付爷爷先做两个出来?”付家欢听了,返身走进棚子,拿出两个新做的砚台和笔墨报纸,其中一个砚台,里面已经磨上了墨。
付家欢说:“我已经做了两个,试了一下,还不错。”说完,拿起墨块,在另一个砚台里放了一点水,磨了一会儿,提笔蘸墨,在报纸上写了“新春”两个字。
众人见他写字,用笔灵活、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两个字稳稳地落在报纸上,怎么看怎么舒服!
王守常拿起两个砚台,举过头顶,看了看砚台底,问道:“这样的砚台能卖多少钱一个?”付家欢听了,笑着说:“砚台是用废城砖做的,没有成本,最多是功夫钱。”
王梦瑶听了说:“文具铺这样的普通砚台,一角钱一个。”蒙自然听了点头说:“付爷爷,你多做几个,明天下午,我们带去夫子庙卖。另外,我打算和温校长提,在学校传达室卖,你看怎样?”
付家欢听了说:“谢谢蒙老师,毛笔和砚台,我先按大小、型号多准备一些,明天你们过来拿就是。我想,在学校传达室卖,还是不要提了。学校就是学校,不能变成卖场。这样做不好,会影响同学们学习。”蒙自然点头,又问:“如果能免除学费,你同意让范竹毫上学前班吗?”
没等付家欢回答,范竹毫抢着说:“我不要上学,要帮爷爷做毛笔、卖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