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攻一路则沿“吉田口”擂鼓鸣号,旌旗招展,缓缓上行。果然,山上守军迅速察觉,警钟长鸣,滚木礌石准备就绪,注意力尽被吸引。
正当佯攻部队与守军在前山隘口对峙之际,韩冲所率主力经过一昼夜极度艰苦的跋涉,如神兵天降,赫然出现在守军核心阵地——久须志神社、浅间大社所在山腰平台——后方绝壁之下!
守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韩冲趁势发动猛攻!将士们借助绳索飞速攀上悬崖,弩箭齐发,火铳轰鸣,如潮水般涌入敌阵。武士僧兵虽悍勇,然腹背受敌,装备战术皆处劣势,抵抗迅速崩溃。激战不足一个时辰,山腰要地尽落我手,残敌遁入深山。
韩冲留兵清剿固守,亲率最精锐五百勇士,携旗帜,向最终顶峰发起冲刺!
越近巅峰,空气愈稀薄,风雪愈狂暴,路径愈险峻。然将士们望见咫尺之遥的山顶,想着东征伟业将竟于此,热血沸腾,忘却疲惫严寒。他们相互扶持,冰镐凿阶,绳索牵引,一步步,坚定不移,向上!向上!再向上!
终于,在一个风雪骤歇、金色阳光刺破云层的午后,韩冲与五百壮士,成功屹立于富士山白雪皑皑之巅!
山巅狂风呼啸,几欲立。俯瞰脚下,云海翻腾,天地辽阔。一股征服者的豪情与历史参与感的震撼,在每个人胸中激荡澎湃!
“插旗!”韩冲用尽全身力气,嘶声怒吼,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将士们奋力将粗大旗杆深深插入万年冰雪之中。一面、两面、三面……十二面巨大的黑底金鹰战旗,在富士山巅迎风怒展!金色鹰徽在湛蓝天幕与皑皑白雪映衬下,熠熠生辉,傲视苍茫大地!
与此同时,山下信号兵见山顶反光信号,立即点燃预备好的无数烟花信号火箭!霎时间,万箭齐发,流光溢彩,白日亦绚烂夺目!海面上陈大疤舰队万炮齐鸣(空包弹),轰鸣撼天动地,如同向天地宣告这历史性的一刻!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山巅之上,将士们相拥欢呼,热泪盈眶。这不仅是一次登山胜利,更是一次象征性的终极征服,宣告黑石城的意志已覆盖这片土地的制高点!
消息如闪电传遍四方。山脚下的人们仰望山巅那从未见过的异国旗帜,目瞪口呆,心中充满难以言喻的震撼与复杂。整个扶桑,仿佛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
凌风在山下大营,接到韩冲以信鸽传回的捷报,远眺山巅那依稀可见的迎风旗帜,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却又冷冽如冰的笑容。他转身,对老拐与陈大疤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肃杀:
“传令!依预定方案,将此前俘获、经反复审讯确认罪证确凿、参与袭扰我沿海、屠戮我同胞之倭寇元凶巨恶、及其核心党羽,悉数押解至富士山脚下,择吉日(实则择刑日),公开处决,刑用凌迟!并布告四方,严查其亲族党羽,一体连坐,绝不宽贷!我要用他们的血,在这倭人视为圣洁之地,祭奠我万千死难同胞之灵!亦要让所有倭人刻骨铭心:犯我中华天威、屠戮我百姓者,虽远必诛,虽藏于‘圣山’之荫,亦难逃天谴!”
冰冷的杀意,随着这道最终命令,弥漫开来。征服的荣光与复仇的冷酷,在这富士山脚下,交织成了黑石城东征史诗的最终篇章。龙旗所至,皆为汉土!天威浩荡,四海宾服!
富士山巅的黑底金鹰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尚未满三日,那耀眼的金色鹰徽仿佛已将凛然天威深深烙印在这片被视为“灵峰”的冰雪之巅。山脚下,黑石城大营的中军帐内,却已悄然将战略的目光投向了东方那片更为广阔、也更具实际意义的平原地带——关东平原的腹地,那片面向太平洋、水网密布、被称为“江户”地区的低洼地带。尽管时值关东地区最为酷寒的腊月,呵气成冰,但帐内因烧着旺旺的炭火盆而温暖如春,与帐外寒风呼啸的严冬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凌风并未端坐于主位,而是与陈大疤、韩冲、老拐这几位核心臂膀,随意地围蹲在帐中一个烧得通红、噼啪作响的巨大铜火盆旁。人手捧着一碗刚沏好的、香气浓郁的热茶,茶汤橙红透亮,并非扶桑常见的抹茶,而是正经从福建武夷山快船运抵的顶级大红袍,茶香醇厚,暖意融融,驱散着严冬的寒意,也缓和着大战间歇期的紧张气氛。
“疤叔,瞧你这坐立不安的劲儿,咋,富士山顶的风还没吹够,又想急着去东边吹海风了?”凌风吹开浮在茶碗边缘的细密茶沫,呷了一口,略带戏谑地瞅着身旁摩拳擦掌、独眼中精光四射的陈大疤。自成功登顶插旗后,这位水师提督的求战之心便愈发炽烈,整日念叨着要一鼓作气,荡平东隅。
陈大疤将手中的粗陶茶碗往脚旁的小马扎上重重一顿,溅出几点滚烫的茶汁,嗓门洪亮:“城主!您就别拿俺老疤打趣了!咱连倭人这祖坟山头都插上旗了,剩下江户湾边那点子地方,那还不是咱砧板上的肉,想啥时候切就啥时候切?要俺说,趁着现在弟兄们士气正旺,舰队直接开进江户湾,炮口对准那江户城,陆军弟兄们一个冲锋登陆,把那破城一围,里头那些吓破胆的残兵败将,还不得立马开城投降?咱们也好早点收拾利索,说不定真能赶上来年开春,坐在那江户城里头,安安生生赏他娘的樱花了!”
韩冲相较于陈大疤的急躁,则显得沉稳许多。他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目光却如同鹰隼般锐利,缓缓摇头道:“疤叔,欲速则不达。江户城虽非京都那般象征意义重大,然其地处关东平原核心,背倚利根川水系,面朝江户湾,地势低洼,河渠纵横,町屋密集,乃易守难攻之地。自鹿儿岛、京都接连易手,富士山又失其‘神圣’,残存的幕府势力、溃散的武士浪人,恐大多猬集于此,已成惊弓之鸟,却也可能是困兽犹斗,负隅顽抗之心未必全无。若一味强攻,纵然凭借火力优势最终可下,然在这水网町巷之中进行逐屋争夺之巷战,我军将士伤亡必不会小。加之眼下已近腊月年关,天气酷寒,将士远征已久,思乡之情日切,若再强行发起大规模攻坚,恐师老兵疲,士气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