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工坊的灯还亮着。陈渊把最后一行数据敲进终端,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联络信号灯——三盏绿灯安静地亮着,代表昨天派出的三个方向都传回了确认消息。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昨晚写完那份《蒸汽动力民用化改造指南·初版》后,他就没合过眼。不是不想睡,是脑子里一直转着一件事:技术做出来了,得让人用上才行。一个人、一座城能走多远?可要是大家都能用,那就不一样了。
老王来得比平时早,手里拎着两个铁皮饭盒。“又熬一宿?”
“快好了。”陈渊接过饭盒,打开一看,是热腾腾的杂粮糊和一块煎蛋。
“你这人真是,命不要了也要往前冲。”老王坐到旁边的长凳上,“我听电工组说,你让他们准备三套便携式通讯包?”
“对。”陈渊边吃边说,“咱们这边稳定了,得往外走一步。不能光自己过好日子。”
“你是想拉别人一起干?”
“不是拉,是合作。”陈渊放下勺子,“咱们有技术,别的聚落可能有煤、有铁、有人手。互相补缺,谁都不吃亏。”
老王嚼着食物,眯起眼:“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你想过没,外面那些地方,一个个都关着门过日子,谁信外人?前些年有个商队路过,带点零件就想换半座仓库的物资,结果被轰出去了。”
“所以不能空手去。”陈渊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台缩小版的蒸汽引擎模型,只有巴掌大,但结构完整,“带上这个,再加上手册复印件。他们可以先看,再试,不用立刻答应什么。”
老王盯着那小机器看了会儿,笑了:“你还真当自己是个推销员了。”
“总得有人开头。”
吃完饭,两人开始挑人。陈渊要的是懂原理又能讲明白的,老王则坚持得有个会说话的。“光讲技术没人听,得有人能把话说到心坎里。”
最后定下三人:钳工出身的小赵,对机械理解深;焊工老刘,嘴皮子利索,以前在集市上摆过摊;还有个年轻学徒阿强,手脚麻利,负责搬运和演示协助。
临出发前,陈渊把他们叫到一边:“别提联盟,别说结盟,更别许诺保护。就说我们搞了个新玩法,省煤省力,愿意分享。有兴趣的,咱们慢慢来。”
小赵问:“万一人家直接扣下东西不给回音呢?”
“那就等。”陈渊说,“信任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咱们只管把门敲开,进不进,是他们的事。”
使团出发后的第三天中午,南门外传来哨声。守卫报告说,西岭聚落的代表到了,带着回礼——两筐粗煤和一张手绘地图。
陈渊和老王赶到边界时,对方一行五人正站在岗亭外等候。领头的是个中年女人,穿着厚实的皮袄,脸上有道旧疤,眼神很稳。
“你们那个小机器,我们试了。”她开门见山,“接在水泵上,跑了四个钟头,没坏。”
“效果怎么样?”老王凑上前问。
“出水量翻了一倍,烧煤少了三成。”她顿了顿,“但我得说实话,我们不信天上掉好处。”
陈渊点头:“没人白给东西。我们想要的是信息交换。你们有多少资源,缺什么材料,我们也一样。定期互通,谁需要什么,就找能提供的谈买卖。”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陈渊说,“不绑死,不强迫。你们觉得行,就继续;不行,下次不来就是了。”
女人沉默了一会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我们的库存清单,三个月内的产量预估也在上面。你们要是真想合作,这就是诚意。”
当天下午,另外两个方向也传回消息。北谷村愿意派技术员来实地学习,条件是提供两吨耐火砖;东线矿屯则提出用铁矿石换三台引擎原型机,但他们要求派人监督组装过程。
晚上,工坊会议室里摆开了三张桌子,每张桌上放着不同聚落送来的资料。陈渊和老王对照着画了一张大表,分列资源、需求、合作方式三栏。
“你还真把这事做起来了。”老王一边记录一边感叹。
“不是我做的,是大家愿意动。”陈渊看着表格,“以前各自为战,是因为没选择。现在有了新路子,人自然想试试。”
第二天,三方代表齐聚城邦议事厅。没有仪式,没有客套,坐下就开始谈。
问题很快冒出来。北谷村的人担心学了技术反被断供配件;矿屯的代表则怕引擎一旦普及,自己的铁矿价格会被压低;西岭那位女首领最直接:“你们现在没事,万一哪天又被打,这些系统全废了,我们岂不是白忙?”
屋里一时安静。
陈渊站起来,走到墙边挂起一张图——是城邦现在的能源分布图。“我们不保证永远太平。但我们可以保证,教给你们的技术,都是能独立运行的。图纸开放非核心部分,你们可以自己改,自己造。我们只提供初始支持。”
老王接话:“至于打仗……谁都不想打。可要是大家都有点实力,谁还想轻易动手?煤够烧,水够用,活轻松了,谁还愿意拼个你死我活?”
有人冷笑:“说得轻巧。”
“我们也不是求你们马上信。”陈渊说,“这三个月,我们叫‘试行期’。每月一次碰头,交换清单,看看有没有实际交易达成。没成果,散伙也不亏。”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最后,三方同意建立定期联络机制,每月第一周在轮值聚落召开信息互通会。首次会议定在十天后,由西岭主办。
当晚,陈渊回到工坊,把三份初步协议扫描存档,上传到公共终端。屏幕上跳出“共享机制已激活”的提示。
老王坐在旁边,翻着明天要发给培训小组的课程表。“你说,他们会真的来吗?”
“来了就是进步。”陈渊看着信号灯,三盏绿光依旧稳定。
“下一步呢?”
“先把这第一步走扎实。”
门外传来脚步声,阿强抱着一堆文件进来。“西岭那边刚传来的,说是补充条款,希望我们在培训时多教点维修技巧。”
陈渊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加一项课程吧,叫‘常见故障排查’。”
老王笑了一声:“你还真打算当老师了。”
“谁让咱们开头了。”
三人围着桌子继续整理材料。墙上的钟指向凌晨两点,燃料监测仪发出轻微提示音,显示今日消耗量比上周同期下降百分之八。
陈渊喝了口凉茶,继续敲字。
屏幕光映在他脸上,手指在键盘上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