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刚走出两步,听见那声“滴”。
他停下。
不是错觉。右肩关节的自检灯又闪了一下,蓝光在昏暗的维修区里划出一道短促的亮线。
他转身走回去,站在“铁疙瘩”面前。刚才贴便签时还没这情况,现在却自己启动了局部检测程序。说明这台拼装机甲的某些模块还在运行,甚至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他伸手摸了摸肩部外壳,温度正常。没有过载迹象,也不是系统重启。更像是……某种低功耗待机状态下的周期性自检。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忽然想到什么。
仓库角落那台报废无人机引擎,之前拆下来的时候,主控板早就烧了,可涡轮叶片还能手动转动。赵铁锤说它废了,是因为飞控系统彻底瘫痪。但它本身不是死物,只要供能,就能转。
那如果不用它当推进器呢?
他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涡轮当成小型发电机?利用机甲运动时的震动或者余热驱动,给电容缓慢充电?
这样就不必依赖主电源一直供电。哪怕战斗中断电,也能靠储备能量打出一发狠的。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再联想到通讯站拆下来的高压电容,三个一组串联,储能量不小。要是能把它们和涡轮联动起来,做成一个独立的小型能源回路,专门供给粒子炮——
第一击威力提升不说,还能避开主电池高温报警的问题。
散热方面也能沾点光。现在主电池一充能就飙温,是因为所有负载都压在上面。如果把武器充能这一块切出去,压力自然减轻。
他低头看数据板上的测试记录,翻到动力波动那一栏。
之前的方案是加风扇强制风冷,治标不治本。但现在换个思路:减少发热源,比拼命散热更有效。
他抬头看向工具架旁边堆放的零件箱,里面静静躺着那台无人机引擎的涡轮组件,银灰色外壳上有点锈迹,但结构完整。
如果把这个涡轮接到液压系统的残余动能输出口,说不定能在机甲移动时自动蓄能。
有点像自行车发电灯的原理。蹬得越快,灯越亮。虽然效率不高,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蚊子腿也是肉。
关键是,这套系统完全可以用废料搭出来。不需要等mK-2的齿轮组,也不用额外申请材料审批。
他拿起笔,在控制台边的空白纸上画了个草图:
涡轮 → 发电机模块(模拟)→ 电容阵列 → 粒子炮触发线路
中间加个稳压芯片,防止电流倒灌。
看起来粗糙,但逻辑通顺。
他盯着图纸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一声。
之前总想着怎么修“铁疙瘩”,换个零件,调个参数,像个普通维修工一样打补丁。可现在才发现,真正的突破口不是修,而是改。
把它从一台勉强能动的试做机,变成会“偷能量”的怪胎。
敌人以为它慢,以为它弱,结果一交手,第一炮打得比谁都猛。等他们反应过来要追,人已经跑没影了。
非对称作战的核心,不是硬拼,是让人猜不透你有什么底牌。
他正想着,通道尽头传来脚步声。
赵铁锤回来了,手里拎着半袋螺丝零件,进门就问:“灯关了?我还以为你走了。”
“没走。”陈渊指着“铁疙瘩”的右肩,“它刚才自己亮了自检灯。”
“哦?”赵铁锤走近看了看,“是不是线路接触不良?上次接神经接口留的隐患?”
“不像。”陈渊摇头,“是正常的自检流程,电压稳定,响应也干净。说明这部分系统还活着。”
赵铁锤摸了摸下巴:“所以呢?”
“我在想,既然它能自己运行一部分功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给它塞点‘活’的东西?”
“比如?”
“比如别光想着换齿轮、加风扇。”陈渊拿起笔,把刚才画的草图推过去,“咱们手头有台报废无人机的涡轮,能不能让它干活?”
赵铁锤低头看图,眉头慢慢皱起:“你是说……拿它当发电机?”
“对。”陈渊点头,“接在液压系统的动能输出口,平时走路、抬手产生的震动都能带动它转。虽然发电量不大,但够给电容慢慢充电。”
“然后呢?”
“然后粒子炮就不靠主电池供电了。”陈渊指了指武器线路,“加一组独立储能,战斗前预充好。开火时直接释放,不伤主系统,还不容易过热。”
赵铁锤没说话,蹲下身,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模拟气流走向。
几秒后,他抬头:“这主意有点野。”
“我知道。”
“但……不是不行。”
陈渊笑了。
赵铁锤站起来,走到零件箱前,把涡轮拿出来放在桌上。“这玩意儿转速高,噪音大,装上去肯定藏不住动静。”
“本来也不想藏。”陈渊说,“敌人听到声音,以为我们在充能,就会防着正面。其实我们早就在背地里存好了,就等靠近了打一枪。”
“心理差。”赵铁锤咧嘴,“你这是把技术问题,变成了心理战。”
“资源少的人,就得这么活。”陈渊打开数据板,新建了一个文档,“我打算叫它‘动能回收预充系统’。”
“名字太长。”赵铁锤摆手,“叫‘偷能装置’得了。”
“行,叫啥都行,只要能用。”
“位置呢?”赵铁锤指着机甲背部夹层,“你想把电容放这儿?”
“嗯。这里离武器近,走线短,损耗小。而且万一被打中,爆的是假目标,核心还在下面。”
“诱饵设计继续用?”
“当然。”陈渊点头,“现在是双保险。外表看着是个弱点,实际藏着杀招。”
赵铁锤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那你原来计划的风冷系统还搞不搞?”
“搞,但可以简化。”陈渊说,“主电池负担轻了,散热压力小,做个基础导风管就行。涡轮本身还能当风扇用,一举两得。”
“巧了。”赵铁锤拍了下桌子,“这涡轮外壳本来就有散热槽,稍微改改就是现成的风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原来的两个改进项——换齿轮和加散热——现在因为这个新构想,全被重新定义了。
不是简单替换,而是系统重构。
“铁疙瘩”不再是哪坏了修哪的试验品,而是一台围绕“偷袭”逻辑打造的特殊机型。
赵铁锤拿起笔,在草图上画了几条新线路:“电容这里要加个隔离闸,防止主系统故障时倒吸电。”
“我已经标了双键确认机制。”陈渊指着触发开关,“必须同时按住两个按钮才能释放能量,避免误触。”
“稳妥。”赵铁锤点头,“明天我就把涡轮拆出来试试转速,顺便测测发电效率。”
“我来改布线。”陈渊说,“驾驶舱底板得拆,但这次我会绕开神经接口。”
“别碰错就行。”赵铁锤提醒,“上次的事可别再来一遍。”
“记着呢。”陈渊笑了笑,“疼一次就够了。”
赵铁锤把草图铺平,用夹子固定在工作台上。灯光照下来,映出两人低头讨论的身影。
“按这个路子走,‘铁疙瘩’真能打出点名堂。”
“不一定打得赢。”陈渊看着机甲,“但一定能吓人一跳。”
“这就够了。”赵铁锤拍拍他肩膀,“在战场上,让人害怕的从来不是最强的那个,而是你看不透的那个。”
陈渊点头。
他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不是靠更强的装甲,更快的速度,而是用现有的东西,玩出别人想不到的花样。
这才是他们能活下去的方式。
他拿起数据板,开始细化电容安装角度。
赵铁锤则蹲在地上,用手比划涡轮的固定方式。
“这里得加个减震垫,不然震动太大影响瞄准。”
“用旧座椅里的硅胶块就行,弹性够。”
“行,我去库房找找。”
“等等。”陈渊抬头,“先别急着拆。”
“怎么?”
“我想再算一遍能量转化率。”陈渊调出无人机引擎的技术参数,“如果转速不够,发的电连预充一半都达不到,那就白忙。”
“有道理。”赵铁锤坐回椅子,“那你算,我看着。”
陈渊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输入公式,核对数值。
赵铁锤盯着屏幕,嘴里念叨:“要是能再有个小型变压器就好了……”
话没说完,陈渊猛地抬头。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