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暖阳刚把苗秆晒得发绿,列国的农夫已扛着控旺具往田里赶。秦国的汉子背着控旺粉袋,袋口扎着蓝布条;楚国的农妇挎着竹制支架,竹条削得溜光;鲁国的田夫提着测苗尺,尺上刻着匀匀的刻度。脚步踩在田垄的软泥上 “闷闷” 响,像给拔节的苗秆打招呼,引得埂边的蒲公英都撑开了白绒伞。
“公孙先生,您看这谷苗长得太疯了!” 王二愣子蹲在苗垄间,手指量着苗秆的高度,快到膝盖了还在往上窜,“昨儿个按秦国的法子测了下,节间距都快两指宽了,再不管就得倒伏,您给瞅瞅咋控才好。”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田埂的老槐树上,剑鞘上的 “壮纹” 旁,新长出的 “控纹” 像圈交错的支架,把旧纹路护得稳稳当当。“这控旺跟给苗‘勒腰带’似的,得控得匀、护得妥,” 他用测苗尺量着苗高,“阿柴从秦地老农那学的法子,秦国的控旺粉抑徒长、楚国的竹架防倒伏、鲁国的测苗尺定长势,三样配着来,苗才长得稳、穗才结得实。”
说话间,小石头抱着个竹编的控旺篮跑过来,篮底的编纹刻着圈形刻度,倒跟剑上的控纹一个样。“这是跟鲁国家爷学编的‘分粉篮’,” 王二愣子媳妇拎着个布包跟在后头,包里装着调粉的木勺,“一格装控旺粉、一格盛支架绳、一格放测苗尺,干活时不混茬,还能按刻度撒粉,免得撒多了。”
小石头把控旺篮往剑边一放,剑穗突然晃了晃,坠下根细竹条,正好卡在篮底的刻度缝里 “咔嗒” 卡住,原本撒粉的漏孔顿时定了量,粉粒落在苗间像撒细盐,引得跟着看热闹的小黄狗都凑过来,鼻子凑着苗叶嗅。
一、控旺前的巧准备
整理控旺工具的场面比春日的庙会还热闹,列国的器具往院坝里一摆,秦国的控旺粉袋、楚国的竹支架、鲁国的测苗尺排成排,磨尺的 “沙沙” 声、削竹的 “哗哗” 声、说笑的 “哈哈” 声缠成团,转眼间,件件工具就收拾得称手,像等着给苗秆 “搭架子” 的帮手。
“这控旺具得按苗情选,” 秦国的老农正给控旺粉袋扎小孔,手指捏着袋口试撒粉量,“秦国的控旺粉细,适合撒在谷苗上,撒匀了不烧叶;楚国的竹支架韧,刚好给稻苗搭架,风吹不折;鲁国的测苗尺准,量苗高定控旺度,不瞎控。就像给不同苗秆选不同的‘约束’,得对症。”
公孙矩帮着改竹支架,把燕国的软藤条缠在楚国的竹条上做绑绳,又在支架底部加了层秦国的铁皮尖,插土时 “噗” 地一下就扎稳,倒跟剑上控纹的节奏对上了。“你看这支架高度,” 他往竹条上刻了道痕,“谷苗要控高,架做矮点;稻苗怕倒,架做高点;豆苗居中,一架能护三棵,不挡光。”
阿柴在旁边调控旺粉,突然指着地上的影子喊:“师父,您看这测苗尺的影子,跟剑上的控纹对上了!”
众人扭头一看,可不是嘛!控旺粉袋的影子撒着细点,竹支架的影子立着直线,测苗尺的影子刻着刻度,三股影子在地上织成张网,把列国的巧思都兜在里头。
“昨儿个试调粉时差点吵起来,” 李掌柜提着个藤篮过来,篮里的小米粥还冒热气,“秦国的小伙想多撒粉,说控得快;楚国的媳妇说要少撒,讲别伤了穗芽。最后各让一步,按苗高定粉量,连教书先生都夸这法子细。”
绣娘抱着个布包袱走来,里面是列国农夫用的护具:秦国的布手套沾着粉,鲁国的草围裙打着补丁,楚国的麻护腕缝着软布。“这是给大伙备的,” 她往每个手套里塞了块山楂糕,“手套防粉沾手,围裙挡泥溅身,嘴里含点酸的,干活不犯困。”
小石头突然指着槐树上的麻雀,众人抬头,见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出个歪歪扭扭的 “控”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正中间。
二、协作控旺的热乎劲
控旺的时候,列国的农夫自发分了三伙。秦国的汉子在前头 “撒粉”,控旺粉袋 “沙沙” 地晃着,粉粒均匀地落在苗叶上,像给苗穿了层薄纱;楚国的农妇跟在后头 “搭架”,竹支架 “噗噗” 地插在苗旁,再用软藤条轻轻绑住苗秆,不松不紧;鲁国的田夫提着测苗尺殿后,“哗哗” 地量着苗高,把超标的苗做上记号,方便再补控。
“今儿这控旺,比给苗系腰带还妥帖!”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竹支架吆喝,手里的藤条刚绑好一棵谷苗,“秦国的粉撒得匀,楚国的架搭得稳,鲁国的尺量得准,三样齐活,苗想疯长都难!”
公孙矩站在田埂上,看着控旺后的苗秆都收了 “疯劲”,直挺挺地透着精神,旁边的小石头正踮着脚学撒粉,粉总撒在苗心。“撒粉得绕着苗撒圈,” 公孙矩握着他的手往苗根挪了挪,“别撒在心里,不然苗会蔫,撒在叶上才管用。”
才干了不到两个时辰,东头的谷田已撒完粉,西头的稻田刚搭好架,北坡的豆田正量着苗高,三伙人配合得像台转得顺溜的机器,引得路过的菜农都停下担子瞅新鲜。
“你看这搭配多妙,” 隔壁的老太太坐在埂上择马齿苋,银白的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撒粉的是秦国的老汉子,搭架的是楚国的大姑娘,量尺的是鲁国的半大孩,忙着忙着就忘了谁是哪国的,倒像一家子护自家的苗。”
控到列国合耕的 “共稳田” 时,田里更热闹了。秦国的农夫数着撒粉量,楚国的农妇记着支架数,鲁国的田夫算着苗高均值。指尖碰过的苗秆,都透着股沉稳,连飞过的黄鹂都落下来,在支架上停了停,好像也在夸苗长得稳。
“这混着控旺,控的不光是苗劲,更是咱心里的踏实,” 李掌柜蹲在埂上喝茶,粗瓷碗沿沾着泥点,“就像去年咱修的防倒栏,秦国的铁匠打铁桩、楚国的木匠做木架、鲁国的石匠垒基座,栏牢了,苗稳了,穗才结得实。”
歇晌时,小石头拉着公孙矩去看自己搭的小支架,虽绑得有点歪,却把苗秆护得稳稳的。刚走到剑旁边,田里的苗叶被风吹得晃了晃,影子落在剑鞘上,竟和控纹叠在了一起,像给剑鞘盖了层绿网。
“这剑和小石头,怕是一伙的吧?” 有人在埂上大着嗓门笑。
三、防倒护穗的暖互助
控完旺,楚国的刘婶发现西头的稻田有几棵苗秆有点歪,再吹大风就得倒。“这苗得赶紧加固,不然穗芽长出来就完了!” 她拎着竹支架往歪苗旁蹲,“刚削的支架还鲜着,插进去准能护稳。”
秦国的张大哥赶紧扛着小锄过来,帮着挖支架坑:“俺来帮你挖坑,坑得挖深点,好让支架扎稳。” 鲁国的王大叔也提着藤条过来:“俺给绑紧点,绑松了不管用,绑紧了别勒伤苗。”
防倒的场面比控旺还热闹,列国的人围着歪苗转:秦国的挖坑、楚国的插架、鲁国的绑绳,分工得像提前约好的。小石头也跟着学加固,他把支架递给刘婶,张大哥帮着扶架,王大叔帮着教他绑藤条,刚加固好,苗秆就直了腰。
“俺家的豆田也有几棵歪苗,能借点支架不?” 南头的赵婶拎着空篮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楚国的刘婶赶紧往她篮里装支架:“拿去用,这支架多的是,等收了豆,你再还俺点竹条就行!”
“俺家的测苗尺断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断尺过来。鲁国的王大叔赶紧把自己的尺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够量自家的苗。”
绣娘也提着个布包来送水,里面装着解暑的绿豆汤:“天热了,大伙喝点水,别中暑,苗要护,人也得顾着。” 众人接过碗,你一口我一口,绿豆汤的甜混着控旺粉的淡香,比啥都解渴。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护穗要览》,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防倒也讲‘支架护苗’,竹架软、木架硬、藤条韧,混着用才护得稳,这就是‘一苗一架,穗稳粒满’的理。”
四、应对大风的妙协作
控旺后没几天,突然刮起了大风,田里的苗叶被吹得 “哗哗” 响,刚搭的支架也晃了晃。列国的农夫大清早赶到田里,个个都急得搓手。
“这风来得太急了!” 王二愣子蹲在田边,手扶着摇晃的支架,脸皱成了疙瘩,“支架得赶紧加固,不然苗全倒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埂上,剑鞘上的尘土被风吹得打旋,顺着控纹往下落,落在土里晕出小坑。“别慌,按老法子来,” 他指着田里的支架,“秦国的汉子往支架底加培土,楚国的农妇往藤条上加绑绳,鲁国的田夫把歪的支架扶直,再给苗叶喷点清水,缓解失水,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秦国的汉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跑,给每个支架底培上土,踩得实实的;楚国的农妇抱着藤条,给松了的绑绳再加一道,绑得牢牢的;鲁国的田夫拎着水桶,给吹蔫的苗叶喷清水,叶片很快就舒展开了。
“俺家还有旧的木板,能拿来挡风!” 西头的张婶扛着木板跑过来,木板上还沾着去年的漆;“俺去烧点温水,给苗喷着更舒服!” 东头的李叔拎着水桶往灶房跑,温水的热气很快飘满了田埂。
折腾到晌午,风终于停了,田里的支架都稳稳的,苗叶也透着精神。王二愣子摸着苗秆上的穗芽,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靠一家,准保护不住!”
公孙矩摸着剑上的控纹,风吹过的纹路更清晰了。“这大风就像过日子的坎,” 他望着田里的人,“只要大伙心齐,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五、岁月里的控苗盼
立夏那天,田里的苗都开始长穗芽了,谷苗稳、稻苗直、豆苗壮,绿油油的铺了满田。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粉袋、楚国的支架、鲁国的测苗尺,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穗芽上,嫩黄的芽尖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珍珠。
“今年这苗控得稳,秋收准能结满穗!” 王二愣子扛着锄头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让每棵苗都结满籽!”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支架,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穗芽,像在跟小苗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控纹旁,新的 “穗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长出的穗芽。
“师父,夏天的时候,穗芽能长到俺手指长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穗芽上的露珠。
公孙矩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你还能帮着数穗粒,看哪棵苗结得最多呢。”
后来,这控旺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立夏,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控旺、一起防倒、一起护穗。老槐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控纹、有穗纹、有壮纹,像把春日的护穗图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稳穗,不过是把各家的细心用在一块地里,你控一苗、我扶一棵、他护一穗,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槐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穗芽的嫩,摸着总带着点软;只有公孙矩知道,那软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护过的穗芽在生长,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拔节,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