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的吴侯府,孙权正坐立不安。季汉的总攻在即,东吴的粮草却越来越少,士兵们的士气也很低落。他看着桌上的奏折,叹了口气:“要是能再拖延几天,等咱们的火油船再多造几艘,就好了。”
陆逊走过来,躬身道:“主公,臣有一计。咱们可以派诸葛瑾再去季汉,假装劝和,拖延时间。季汉的刘备和诸葛亮都是仁德之人,说不定会同意暂缓进攻,咱们就能趁机做好准备。”
孙权眼睛一亮:“好主意!就派诸葛瑾去!让他务必拖延住季汉,至少争取三天时间!”
第二天一早,诸葛瑾就带着礼物,匆匆赶往季汉的营地。他心里很清楚,这是假劝和,真拖延,但为了东吴,他只能这么做。
季汉的营地门口,诸葛瑾被士兵们拦住。他赶紧说:“俺是东吴的诸葛瑾,要见刘备陛下和诸葛丞相,有要事商议。”
士兵们赶紧报告给诸葛亮。诸葛亮和刘备对视一眼,都猜到了诸葛瑾的来意。“他肯定是来拖延时间的。”诸葛亮笑着说,“咱们就将计就计,假装同意跟他们谈判,暗地里加快准备,等他们放松警惕,就发动总攻。”
刘备点点头:“好!让他进来。”
诸葛瑾走进大帐,看到刘备和诸葛亮,赶紧躬身行礼:“陛下,丞相。俺这次来,是受吴侯之托,想跟你们商议罢兵言和之事。吴侯说了,只要你们暂缓进攻,东吴愿意每年向季汉进贡,还愿意划让江夏的部分土地。”
刘备故意沉吟了片刻,说:“子瑜兄,朕也不想打仗,毕竟打仗会让百姓受苦。不过,朕兴兵是为了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不是为了进贡和土地。孙权若真有诚意,就该归降,这样才能让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诸葛瑾赶紧说:“陛下,归降之事太大,吴侯需要时间考虑。不如咱们先停战三天,吴侯和大臣们商议一下,三天后给你们答复,怎么样?”
诸葛亮笑着说:“兄长,三天时间太长了。最多两天,两天后要是孙权还不答复,咱们就发动总攻。”
诸葛瑾心里一喜,赶紧说:“好!两天就两天!俺这就回去告诉吴侯,让他赶紧商议。”
诸葛瑾走后,刘备笑着说:“孔明,你这招将计就计太妙了。咱们表面上跟他们谈判,暗地里加快准备,两天后就能发动总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点点头:“是啊。东吴肯定以为咱们会等他们的答复,放松警惕。咱们正好趁这两天,把战船和武器准备好,再派探子摸清他们的最新布防,确保总攻万无一失。”
他对身边的侍从说:“传令下去,让关羽、赵云、高顺等人,加快准备,两天后准时发动总攻。另外,派探子密切关注东吴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常,就提前进攻。”
侍从领命而去。营地的士兵们虽然知道在谈判,但也没有放松准备——他们都明白,谈判只是拖延时间,真正的大战,很快就要来了。
与此同时,诸葛瑾回到建业,告诉孙权:“主公,季汉同意停战两天,两天后给咱们答复。咱们有两天时间准备了!”
孙权高兴得跳起来:“好!赶紧让工匠们加快造火油船,让士兵们做好准备。两天后,就算季汉发动总攻,咱们也能应对!”
东吴的工匠们和士兵们都忙碌起来,每个人都在跟时间赛跑。他们知道,这两天时间,是东吴最后的机会,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挡住季汉的进攻。
然而,他们不知道,季汉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两天后发动总攻。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即将在长江之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