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名“惊蛰”小队队员拖着疲惫不堪却异常亢奋的身躯,迎着朝阳返回黑龙沟基地时,整个基地都轰动了。虽然他们浑身沾满泥土、草汁和石灰粉,有人衣衫褴褛,有人还一瘸一拐,但那双双眼睛里燃烧的火焰,却让所有人动容。
王猛和林枫早已在基地入口处等候。没有立刻询问结果,王猛大手一挥:“先回去清洗、吃饭、处理伤口!一个时辰后,全体集合!”
一个时辰后,黑龙沟内那片唯一的平地上,全基地人员肃立。气氛庄重而热烈。八名队员已经换上了干净的军装(尽管打着补丁),伤势也经过了沈月兰的妥善处理,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最前方。
王猛走到队伍前,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八名队员身上,声音洪亮如钟:
“同志们!就在刚才,我们派往黑风峪执行侦察考核任务的八名同志,全部安全返回!”
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和掌声。
“他们带回了‘敌军’补给点的详细情报!”王猛举起那个被刘大脚冒死带回的密封信封,“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配得上‘惊蛰’这个名字!”
王猛并没有急于宣布考核的细节成败,而是请林枫对这次考核进行战术复盘。林枫走到前面,展开地图,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了整个行动过程:
“此次考核,优点突出:路线选择合理,渗透阶段隐蔽性高,团队协作意识强,尤其在遭遇突发情况撤退时,没有慌乱,没有抛弃战友,战术动作执行到位。”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峻:“但问题同样明显:对暗哨的清除不够彻底,存在侥幸心理;潜入成功后,撤离时机把握稍显犹豫,导致被反应过来的敌人咬住;在被动局面下,虽然撤退有序,但付出的代价是‘一人重伤’,影响了小队整体机动性。”
这番复盘,既肯定了成绩,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不足,让所有队员,包括旁听的其他人,都陷入了深思。这不是庆功,而是一次真正的实战总结。
复盘结束后,王猛再次走到台前,神情变得无比庄重。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那八名历经淬炼的战士,声音沉稳而有力:
“经过六天‘地狱’般的训练,以及这次接近实战的终极考核,我,王猛,以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二分区独立团三连一排排长的名义,并报请上级批准,正式宣布——”
他顿了顿,整个山谷鸦雀无声。
“‘惊蛰’小队,今日成立!”
短暂的寂静后,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王猛继续宣布:“任命:赵虎,为‘惊蛰’小队首任队长!刘大脚,为副队长!”
赵虎和刘大脚向前一步,啪地立正敬礼,激动得眼眶泛红。
“现在,授旗!”
一名战士双手捧着一面旗帜走上前。旗帜是简陋的,土布制成,但上面绣着的图案却意义非凡——一道金色的闪电,撕裂漆黑的云层,下方是“惊蛰”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赵指导员和沈月兰连夜赶制出来的。
王猛将旗帜郑重地交到赵虎手中:“赵虎同志,接旗!希望你们‘惊蛰’小队,如惊雷乍响,驱散黑暗,成为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
“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期望!”赵虎接过队旗,声音洪亮,带着微微的颤抖。他将队旗高高举起,金色的闪电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惊蛰!惊蛰!惊蛰!”全体战士随着旗帜的舞动,齐声高呼,声震山谷。这一刻,所有的汗水、疲惫和伤痛,仿佛都得到了加倍的回报。
林枫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支凝聚了他心血的小队,终于破茧成蝶。但他更清楚,授旗仅仅是开始。
仪式结束后,林枫将赵虎和刘大脚叫到一边,语气严肃:“记住,今天的考核暴露了问题,也证明了你们的价值。但真正的战斗,比考核残酷百倍。小队需要立刻投入更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应对突发状况和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赵虎重重地点了点头:“林教官,你放心!我们绝不会松懈!”
“惊蛰”小队的成立,标志着黑龙沟基地的军事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利刃铸成,终需饮血。一个紧迫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支新生的精锐力量,他们的第一个实战任务会是什么?他们能否在真正的战场上,将训练成果转化为胜利,证明自己并非只是训练场上的王者?
(第二卷 第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