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小队成立的兴奋余温尚未散去,实战的考验便已悄然而至。分区司令部通过秘密交通线送来一份紧急情报:驻守在马家镇据点的日军中队长佐藤一郎少尉,因其手段残忍、屡次带队清乡、屠戮百姓,被当地民众称为“活阎王”。近期,佐藤更是计划在镇外修建新的碉堡群,进一步压缩我游击队的活动空间。分区首长指示:寻找战机,坚决打击佐藤的嚣张气焰,迟滞其筑堡计划。
这份情报摆在了王猛、赵指导员和林枫的面前。王猛一拳砸在桌上:“这个佐藤,血债累累!正好拿他给‘惊蛰’开刃!”
赵指导员比较谨慎:“马家镇是敌人重点经营的据点,守备森严,强攻肯定不行。”
林枫仔细研究了情报附图和马家镇的地形,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排长,指导员,这不正是‘惊蛰’小队发挥作用的绝佳机会吗?我们不需要强攻据点,只需要……除掉佐藤!”
“斩首行动?”王猛眼中精光一闪。
“对!”林枫指着地图,“情报显示,佐藤有个习惯,每隔三五天,会在傍晚时分,只带少量卫兵,骑马到镇子东头的河边遛马。这是他在据点外警戒最松懈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施远距离精确狙杀!”
这个计划风险极高,但收益也同样巨大。一旦成功,不仅能除掉一个残暴的敌人,极大鼓舞军民士气,更能沉重打击马家镇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甚至可能迫使碉堡修建计划推迟。
王猛和赵指导员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批准了这次行动。任务代号:“惊雷”。这是“惊蛰”小队的首次实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任务细节由林枫和赵虎、刘大脚共同制定。林枫负责战术设计和武器保障,赵虎负责行动指挥,刘大脚负责渗透路线和撤退路线的规划。目标:狙杀佐藤一郎。行动时间:两天后的傍晚。行动地点:马家镇东侧河岸林地。
林枫为这次任务做了精心准备。他挑选了一支状态最好的三八式步枪,亲自进行了精细校准,确保精度。同时,他赶制了十几发“特供”子弹——使用最均匀的火药,配重最精确的弹头,力求万无一失。主射手确定为黑娃,赵虎担任观察手和掩护,刘大脚带领其余队员负责外围警戒和接应。
两天后的下午,“惊蛰”小队悄然离开了黑龙沟。他们化装成樵夫和农民,分批向马家镇方向运动。气氛凝重而肃杀,每个人都清楚肩上担子的重量。
抵达预定潜伏区域后,小队按计划展开。刘大脚如同鬼魅般前出侦察,确认了佐藤遛马的路线和周边敌情未有变化。黑娃和赵虎则潜入河岸对面一片茂密的灌木丛,这里距离佐藤通常遛马的河岸空地约有一百五十米,视野良好,且便于隐蔽和撤退。
黑娃静静地趴在地上,将步枪架好,用杂草和树枝进行了精心伪装。他调整着呼吸,眼神如同冰冷的镜片,透过标尺缺口,紧紧盯着河岸空地。赵虎趴在他身旁,用林枫用旧望远镜改制的简易观测镜,观察着远处据点方向的动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夕阳将河面染成一片金黄。据点方向传来了马蹄声,由远及近。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来了!
只见佐藤一郎骑着东洋马,带着两名骑兵卫兵,慢悠悠地沿着河岸走来。他穿着黄呢子军装,挎着指挥刀,神态悠闲,丝毫没有察觉到死神的降临。
“目标出现,距离一百六十米,风向偏东,风速二级。”赵虎压低声音,报出参数。
黑娃的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冰冷的触感让他无比冷静。他微微调整枪口,准星稳稳地套住了佐藤的胸膛。
就在黑娃即将扣动扳机的瞬间,异变突生!一名原本在河边玩耍的本地小孩,突然朝着佐藤的方向跑了过去,似乎是想看看高头大马!这个意外情况,瞬间打乱了狙击计划!
佐藤和卫兵的注意力被小孩吸引,马匹也停了下来。如果此时开枪,极有可能误伤小孩,而且暴露后,小队将陷入重围!
“怎么办?”赵虎急得冷汗直冒,通过预定的手势向后方潜伏的刘大脚发出紧急信号。
黑娃的食指僵在扳机上,呼吸依旧平稳,但眼神中闪过一丝焦灼。机会稍纵即逝,佐藤随时可能离开。
千钧一发之际,刘大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示意另一名队员,在不远处故意弄出一点声响,吸引卫兵的注意。
果然,一名卫兵警惕地扭头望向声响处。就在这注意力被分散的刹那,黑娃的准星再次牢牢锁定佐藤因为转头而暴露出的侧颈!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黄昏的宁静!
佐藤一郎身体猛地一颤,直接从马背上栽落下来!
“撤!”赵虎低吼一声。
黑娃毫不犹豫,抓起步枪,与赵虎迅速后撤,与接应的刘大脚等人汇合,按照预定路线,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消失在茫茫暮色之中。
枪声惊动了整个马家镇,日伪军顿时一片大乱。然而,当大队敌人赶到河边时,除了佐藤的尸体和惊惶的马匹,早已不见袭击者的踪影。“惊蛰”小队的首战,似乎完美收官。但,他们真的能够如此顺利地从敌人重兵驻扎的区域全身而退吗?那声枪响,会不会引来更严密的搜捕和意想不到的麻烦?
(第二卷 第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