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卷着细碎的雪沫,扑打在百家镇公社大院门口那张刚刚贴出、墨迹还未完全干透的大红榜文上。
然而,这刺骨的寒冷,丝毫无法阻挡此刻聚集在榜文前那黑压压一片人群心中喷薄欲出的火热。
几乎全县,乃至全地区的人,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张决定无数考生命运的榜单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紧张和期盼。
有人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有人踮着脚尖,脖子伸得老长,拼命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搜寻。
有人因为紧张,身体微微发抖,紧紧抓住身旁同伴的胳膊。
突然,一个尖利得几乎变调的声音划破了凝重的空气:
“中了!我中了!赵家村的赵卫国!榜上有名!”
这一声,如同投入滚油中的水滴,瞬间引爆了全场!
“我也看到了!李家庄的李晓梅!考上了省师范学院!”
“还有我们王家村的王永强!”
“张家坳的张建军!”
惊喜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同节日的鞭炮,接连炸响。
然而,随着认出名字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开始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大红榜上,来自“百家镇公社”的名字,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
从榜单前列,到中后段,几乎每隔几个名字,就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带着百家镇印记的姓名。
韩立民——北京农业大学!
刘解放——省工业大学!
孙秀英——地区师范专科!
钱进步……
周文化……
一个,两个,三个……
人们开始下意识地数着。
十个!
二十个!
三十个!
当最终的数字被反复确认后,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狂烈的喧嚣!
“三十八个!老天爷!百家镇考上了三十八个大学生!”
“全县第一!不!我听县里的人说,咱们这录取人数,放到全地区,也是这个!”有人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了不得!真了不得!一个公社,比好些县考上的都多!”
“状元乡!这是出了个状元乡啊!”
惊叹声,赞扬声,如同潮水般涌来。
所有百家镇的人,无论家里有没有考生,此刻都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骄傲和狂喜。
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和他们的家人,更是喜极而泣,相拥在一起,泪水肆意流淌,那是十年压抑后终于得以释放的激动,是命运被改写后的巨大幸福。
很快,更加详细的消息传来。
韩立民不负众望,以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首都的顶尖学府。
更有好几名考生,成绩进入了地区前十,被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录取。
整个百家镇公社,不仅录取总人数雄踞榜首,录取院校的质量,也远超其他公社,甚至超过了县城许多重点单位。
“百家镇出人才了!”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四里八乡,传到了县城,传到了地区。
原本默默无闻的百家镇,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着这个神奇的公社,谈论着那位有魄力组织脱产复习、有远见狠抓教育的公社书记诛皎。
“听说他们公社,书记亲自抓复习,管吃管住,还请了老师!”
“难怪能考这么好!这是下了血本啊!”
“诛书记真是有眼光!这下百家镇可露了大脸了!”
公社大院里,早已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锣鼓敲了起来,鞭炮放了起来(虽然依旧不多,但代表了最热烈的心情)。
人们自发地聚集到这里,向诛皎和公社干部们表达着由衷的感激和祝贺。
诛皎站在人群中央,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接受着乡亲们的赞誉。
但他并没有被这巨大的成功冲昏头脑。
他看着眼前这些激动万分的年轻面孔,看着他们眼中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责任感和规划。
“同志们!乡亲们!”诛皎提高了声音,压下了现场的喧闹。
“今天,是我们百家镇大喜的日子!我们三十八位优秀的儿女,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叩开了大学的大门!这是他们个人的光荣,更是我们整个百家镇集体的骄傲!”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这说明什么?”诛皎目光炯炯地扫视众人,“说明我们百家镇的人,不比任何人差!只要给我们机会,给我们条件,我们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奠基未来!这次高考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走出去,更是要告诉我们所有人,重视教育,尊重知识,是我们百家镇未来能够持续发展,能够永远走在时代前面的根本!”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希望,今天金榜题名的同志们,到了大学,不要忘记生养你们的这片土地,不要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学好本领,将来回来建设我们更美好的百家镇!”
“同时,我也希望,这次的成功,能够激励我们公社更多的年轻人,奋发向上!明年,后年,我们要有更多的人考上大学!让我们‘状元乡’的名声,一直传下去!”
“好!”
“书记说得对!”
台下响应如潮。
欢庆活动持续了很久。
诛皎看着被众人簇拥着、脸上洋溢着青春光彩的韩立民等人,心中默默盘算。
这三十八人,就是他撒向未来的种子。
他们将在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领域学习深造。
数年后,当他们学成归来,或者在其他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时,必将成为他宏大蓝图中,一股极其重要的支撑力量。
人才培养的长期投资,在这一刻,看到了第一笔丰厚的回报。
百家镇,这个曾经普通甚至有些贫困的乡村,因为他超越时代的布局和魄力,终于在这场意义非凡的高考中,一鸣惊人,完成了向“状元乡”的华丽蜕变。
这不仅仅是三十八个大学生的成功,更是他诛皎,用知识和远见,为这片土地注入的、能够影响深远的活力与希望。
寒风依旧,但百家镇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着一团火。
一团名为“希望”和“未来”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