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晨曦中,那行幽蓝的字迹如同烙印,刻在林昭的视网膜上,更刻在他的灵魂深处。狂喜、震惊、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如潮水般退去后,留下的是钢铁般的决心和科学家特有的冷静。
“星轨未绝,归途可期。”——这意味着连接依然存在,甚至存在“回去”的可能性?还是只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这无疑是蒙雪的口吻,那份跨越生死时空的确认,让他浑身战栗。
他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量子编码能够承载如此复杂的情感化中文信息,其本身的复杂程度就远超当前人类的量子通信理论。这更像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意识映射”或“存在状态”的片段传输?
玉珪是钥匙,而这两枚种子,是信号放大器?还是……坐标信标?
林昭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给这个项目起了个代号——“星尘计划”。一方面,他要彻底解析种子化石中的量子编码结构;另一方面,他需要设计一套能够主动发射特定量子信号、尝试与那股残留波动建立双向通信的设备。
这需要跨界合作。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以“研究古代遗物中奇特量子残留现象”为名(隐瞒了核心真相),秘密联系了国内顶尖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和生物信息学专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大多数同行对他的“奇思妙想”将信将疑,经费申请也屡屡碰壁。但凭借他过往的学术声誉和一些无法忽视的原始数据(种子化石的量子痕迹是真实存在的),最终还是组建了一个小而精的秘密研究团队。
与此同时,那些关于秦朝的梦境愈发清晰。他不再只是旁观,有时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触感”——阳光的温度、泥土的气息、甚至是蒙雪指尖的微凉。一次,在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后,他趴在实验室小憩,梦中竟清晰地“听”到蒙雪在轻声吟诵他教过的那些诗词断句,声音带着淡淡的思念和期待。
这不再是日有所思,这更像是……某种程度的量子同步?
故纸余音
就在“星尘计划”艰难推进时,一个意外的发现从考古学界传来。
一支联合考古队在勘探汉代一处早已湮灭的边陲小城遗址时,发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好的竹简。竹简内容庞杂,多是地方行政文书和民间记录,但其中一卷名为《雪山野老杂记》的残简,却引起了林昭的注意。
“野老”自称是先秦遗民,避世于陇西雪山,杂记中多记山野奇闻和古老传说。其中一段写道:
“……始皇末,星坠于野狐之峪,地动山摇,有异人林氏,持星珪现世,助今上(指扶苏)定乱局,革弊政……尤善格物,造奇器利民,尝于北疆军中传‘净创防痈之术’,活人无算……后与墨家女公子蒙氏雪归隐山林,不知所踪……余曾于雪山之巅,见其居处,窗前有异种红梅,寒冬怒放,幽香袭人,非世间凡品……”
林昭拿着这份报告的复印件,双手颤抖,热泪盈眶。
归隐山林!窗前红梅!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虽然只是野史杂记,语焉不详,但这足以证明,蒙雪活下来了!他们最终生活在了一起!离开了波谲云诡的朝堂,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宁静!
那“异种红梅”,是否就是如今这种子的来源?蒙雪一直在培育它,并将他们的故事、她的思念,以某种方式寄托其中?
这份来自故纸堆的旁证,极大地鼓舞了林昭。它证明了他的经历真实不虚,也证明了他和蒙雪的羁绊有了一个相对完满的(古代的)结局。但这并没有减弱他追寻“星轨”的决心,反而让他更加渴望知道细节,渴望能跨越时空,亲口对她说一声“我收到了”,甚至……见证他们的隐居生活。
“星尘计划”的团队在得知这份“考古佐证”后(林昭选择性透露了部分信息),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研究投入度大大提高。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调试,第一代“量子共鸣仪”终于搭建完成。它是一个结合了粒子加速器微型环、超导量子干涉设备和复杂算法的庞大而精密的系统,旨在模拟并放大种子中检测到的特定量子波动,尝试进行“呼叫”。
首次启动实验,气氛紧张得如同发射火箭。林昭亲自将一枚种子化石放置在共鸣仪的核心探测槽内。
“能量输出稳定……”
“量子态准备就绪……”
“开始注入编码序列……”
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着屏幕上瀑布般流过的数据。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除了设备自身的噪声,没有任何异常反应。
失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就在林昭几乎要下令关闭设备时,异变陡生!
探测槽内的种子化石,突然散发出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乳白色晕光!同时,共鸣仪的主屏幕上,代表量子纠缠度的数值猛地跳升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开始出现规律性的、绝非随机噪声的波动!
“有反应了!”一名团队成员失声惊呼!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昭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接着实验室的辅助监控系统),突然自动亮屏,一个空白的文档被打开,光标自行移动,敲出了一行古朴的秦篆——幸好林昭早已熟练掌握——:
“君已收到?”
简单四个字,却如同惊雷,在实验室炸响!
成功了!虽然信号极其微弱,不稳定,但双向通信……建立了!
林昭强忍着激动,颤抖着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回应,用的是同样的秦篆:
“已收到。阿雪,安好?”
片刻的沉默(或许是信号延迟),光标再次移动:
“甚好。梅已九度花开。君处……星海依旧?”
梅已九度花开……九年了?在那个时空,已经过去了九年?
星海依旧……她是在问现代的星空是否一样吗?还是指他所在的“星海彼岸”?
泪水再次模糊了林昭的视线。他深吸一口气,继续敲击:
“星海如故,思念如潮。亟盼……重逢之期。”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种子化石的晕光开始明灭不定,屏幕上的量子纠缠度数值也开始剧烈波动,显然连接极其不稳定。
最终,在信号即将中断前,光标艰难地移动,留下了最后一段断断续续的文字:
“能量……将竭……种子……乃信标……寻……另一枚……齐聚……或可……暂开……星门……”
文字到此戛然而止。种子化石的光芒彻底熄灭,屏幕上的量子信号也归于平静。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信息量巨大!另一枚种子?齐聚?暂开星门?
林昭猛地看向保存另一枚种子化石的专用容器。
难道……需要两枚种子同时作用,才能短暂打开一条稳定的时空通道?
而蒙雪那边,似乎也面临着能量耗尽的困境。这九年(甚至更久),她是否一直在用某种方法维持着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她从哪里获得的能量?是玉珪的残留?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新的线索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更深的谜团和更艰巨的挑战。
“星尘计划”的目标,从此不再是简单的通信,而是……寻找并激活“星门”!
一场跨越两千年的科技与神秘学的赛跑,开始了。而终点,或许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