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这个词从苏晓无意识的呓语中浮现,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专案组内部激起层层涟漪。它太过普通,又因出现在特定语境下而显得格外诡异。是实指的镜子?还是某种隐喻?抑或是苏晓被药物和仪式影响后,混乱意识产生的扭曲意象?
心理医生尝试了多种引导,但苏晓清醒时对“镜子”一词毫无印象,催眠状态下的反应也停留在重复划刻符号和念叨这个词,无法提供更多线索。
就在众人对“镜子”一筹莫展之际,对陈景明教授遗留社交网络的挖掘,却意外地提供了一个看似无关、却又隐隐契合的方向。
一名调查员在走访陈景明一位早已移居海外的远房亲戚时,获得了一条模糊的信息:陈景明晚年(九十年代初)似乎对某种“光学投影与感知扭曲”的技术非常着迷,曾多次写信(当时尚无电子邮件)与海外某位学者讨论,信中提及过“利用特殊镜面阵列进行信息编码与潜意识植入”的设想,并认为这是实现“形态场共振”的可操作路径之一。那位海外学者的研究方向,正是视觉心理学和感知操控。
“光学投影…特殊镜面…潜意识植入……”陆时反复咀嚼着这些词语。这与韩东明利用符号、药物、电磁场进行意识干预的手段,在底层逻辑上惊人地一致,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韩东明继承了陈景明的核心思想,但技术手段随着时代进步而更新了。
那么,“镜子”在“渡鸦”的体系里,是否并非简单的反射工具,而是一种进行意识干预的“设备”或“仪式”的一部分?
这个猜想,让另一条沉寂已久的线索重新变得重要起来——从林媛裙褶里发现的那张写着“K-31”的编码纸片。
“K-31”最初被解读为K区仓库的编号,但仓库本身更像一个中转站或加工点,并非仪式核心场所。如果“K”代表的不是地点,而是某种分类或项目代号呢?比如……“镜面”(K 可能是 “镜” 的拼音缩写?或者某种代号)?而“31”是序列号?
技术组重新调取了全市范围内所有可能与“镜面”、“光学”、“投影”相关的场所登记信息,包括废弃的光学仪器厂、电影院、剧院、甚至大型商场里的镜屋迷宫等,进行交叉比对。同时,也将“K-31”与已知的“渡鸦”相关日期(如1985年小组建立、1998年无名女尸案等)进行数学关联分析,但并未得出明确结果。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技侦部门对韩东明海外学术数据库访问记录的深度分析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韩东明在访问那些关于中世纪符号学的加密数据库时,曾多次尝试下载一个名为“维尔贝克的镜厅手稿”(the Verbeck mirror hall manuscripts)的受限文件集,但均因权限不足而失败。
“维尔贝克”?这个姓氏立刻引起了陆时的注意。他迅速检索内部和公共数据库,发现“维尔贝克”是欧洲一个历史悠久的、以精通光学和机械自动机闻名的家族,其家族成员在十七、十八世纪曾为多位贵族建造过充满奇巧装置的宫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各种利用镜面反射和投影技术制造的“幻象厅”和“无限镜廊”。这些装置在当时被视为娱乐奇观,但也有一些野史记载,暗示维尔贝克家族与某些秘密教派有牵连,利用这些光学幻象进行宗教仪式或精神控制。
“渡鸦”的符号源流,加上维尔贝克家族的镜面技术……这绝非巧合!
“立刻查这个‘维尔贝克的镜厅手稿’到底是什么内容!还有,维尔贝克家族是否有后裔或相关技术流传至今?尤其是可能流入国内的!”陆时意识到,他们可能触及了“渡鸦”组织另一个重要的技术来源和仪式工具。
国际协查请求迅速发出。几天后,反馈信息陆续传回:
“维尔贝克的镜厅手稿”是一批私人收藏的、未被完全公开的图纸和笔记,据信包含了维尔贝克家族最核心的镜面幻象设计原理,其中确实涉及利用特定角度和曲率的镜面阵列,配合光线和声音,对观察者产生强烈心理暗示和感知扭曲的效果。手稿目前由欧洲一个私人基金会保管,访问权限极高。
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调查发现,就在五年前,一家注册地在开曼群岛、背景成谜的“文化遗产投资公司”,曾试图通过中间人高价收购这批手稿的电子复制权,但被基金会拒绝。该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层层穿透后,指向一个与李建明名下那家艺术品咨询公司有过间接资金往来的离岸账户。
线索再一次闭环了!“渡鸦”组织,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陈景明的“形态场共振”设想,在实践工具上,也一直在寻求历史上已有的、利用物理手段进行意识操控的技术——维尔贝克家族的镜厅技术!
“镜子”的隐喻,此刻变得无比清晰和具体。它很可能就是“渡鸦”进行最终“仪式”时,用来增强符号效应、扭曲受害者感知、甚至试图开启所谓“真理之门”的关键装置之一。
那么,“K-31”会不会就是指代某种特定的镜面阵列设计方案或安装地点?苏晓提到的“镜子”,是否意味着她在被绑架期间,见过甚至经历过这种镜厅环境?
陆时立刻下令:“重新提审李建明茶社的所有核心员工,特别是负责场地布置和设备维护的人,询问茶社或其关联场所,是否有过不同寻常的镜面装饰或暗室!同时,扩大搜索范围,寻找本市可能存在的、具有复杂镜面结构且近期有异常活动的场所!”
“渡鸦”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它是一个融合了古老邪教符号、前沿神经科学、历史黑科技(镜面幻象)的复杂而危险的混合体。它们追求的“真理”,或许就是一种极端的、对他人意识和生命形态进行操控与重塑的能力。
而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能帮助他们完善这套“镜厅仪式”的特定个体。
案情板上的“镜子?”后面,被陆时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箭头,指向维尔贝克家族的徽标(一只站在棱镜上的乌鸦)和“K-31”。
光影交错,镜影重重。真实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
猎人与猎物,都置身于这座由无数镜面构成的迷宫之中,下一个转角,看到的会是真相,还是自己扭曲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