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南极冰原之下,时间与空间的规则似乎都被扭曲、稀释。黛、武藤明和六个孩子穿行在一条宽阔得超乎想象的通道内,四壁并非冰冷的岩石或金属,而是一种散发着柔和白光的、温润如玉的未知材质,其上流动着如同活体神经脉络般的银色纹路。空气温暖而恒定,带着一股类似雨后泥土与臭氧混合的清新气息,与外界那个能将灵魂冻结的白色地狱判若两个世界。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只有他们一行人略显凌乱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呼吸声在空旷的通道中回荡,更衬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古老与幽深。
孩子们紧紧跟在黛和武藤明身后,小手互相牵着,惊魂未定的脸上,大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环境的好奇与一丝残余的恐惧。格桑的牺牲,像一块沉重的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黛。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怀中《伏尼契手稿》的“灵网”中,代表格桑的那个光点变得何等微弱,如同狂风中的残烛,每一次闪烁都牵动着她的神经,带来一阵尖锐的愧疚与心痛。
“这地方……不像‘创世纪’的风格。”武藤明压低声音,他的左手始终按在腰间的枪柄上,眼神如同扫描仪般警惕地审视着周围每一个细节。通道笔直地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两侧偶尔会出现一些巨大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拱门,门扉紧闭,表面刻满了无法理解的几何符号和星图,其精密与宏大使人类现有的科技显得如同孩童的涂鸦。“更古老,更……‘完整’。”
黛点了点头,指尖轻轻拂过温润的墙壁,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仿佛回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家”。她怀中的《伏尼契手稿》正在微微发烫,与这通道深处某个存在产生着强烈的共鸣。“这里的力量……中正,平和,带着一种……悲悯的观察感。”她尝试描述自己的感受,“与‘创世纪’那种充满侵略性和控制欲的能量截然不同。”
他们继续前行了不知多久,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终于,通道到了尽头,前方豁然开朗。
那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其壮丽的巨大空间。穹顶高远,仿佛模拟着星空,无数光点在缓慢移动、演化,如同缩小的宇宙。空间中央,并非任何控制台或仪器,而是一棵……“树”。它并非由木质构成,主干如同纯净的能量结晶,枝叶则是流动的光丝,无数细小的、包含着复杂信息的光粒如同叶片般在光丝间生灭、流转。这棵“光之树”静静地扎根于虚空,散发着抚慰灵魂的辉光。
而在“树”下,盘膝坐着一具……遗骸。它并非人类的骨骼,骨架更加纤细高大,颅骨的比例也略有不同,但整体形态依稀可辨。它身披一件早已失去光泽、却依旧完整的银色长袍,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姿态安详,仿佛只是陷入了永恒的沉眠。遗骸面前,摆放着一块平滑的黑色石板。
真相的回响:守护者的终末
黛不由自主地走向那具遗骸,武藤明示意孩子们原地等待,自己则警惕地守在她身后几步之外。当黛靠近时,那块黑色石板突然亮了起来,浮现出与《伏尼契手稿》上同源的、流动的符号。同时,一个温和、疲惫、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又蕴含着无尽沧桑的声音,直接在她的意识深处响起,与“巨灵之颅”和梵蒂冈的“守望者”AI如出一辙,但更加古老,更加接近……本源。
“欢迎,后来的继承者。我是‘观察者’埃里奥斯,编号734,本前哨站的最后守护者。”
随着声音,庞大的信息流如同温和的潮水,涌入黛的意识,也通过她与《伏尼契手稿》的连接,有限度地分享给了武藤明和那些精神力特殊的孩子。
他们“看”到了:
· 遥远的过去,一个被称为“播种者”的先进文明,他们在宇宙中播撒生命的种子,观察其演化,记录其兴衰。他们并非造物主,只是文明的园丁与记录者。地球,只是他们无数观察站中的一个。
· “播种者”自身也面临着某种无法逾越的瓶颈或灾难,他们逐渐凋零,最终消散于时空的长河。只留下这些自动化的观察站和少数像埃里奥斯这样的“守护者”,继续执行着永恒的观察使命。
· “创世纪”组织的起源:他们并非“播种者”的继承者,而是在偶然间发现了某个已废弃的、级别较低的前哨站残骸。他们从中获取了碎片化的先进科技,却完全曲解了“播种者”的理念。他们将文明的周期性演化错误地解读为需要主动干预的“筛选”与“清洗”,并狂妄地试图取代“播种者”的角色,打造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受控的文明。
· 埃里奥斯的孤独守望:他守在这个南极主控节点数万年,观测着人类文明的萌芽、成长、争斗与闪光。他看到了“创世纪”的崛起与偏执,却因最高指令的限制(非观察员不得主动干预文明进程)而无法直接阻止,只能记录下这一切,并在他自身能量即将耗尽、陷入永久休眠前,留下了这份最后的警示与……馈赠。
· “协议”的真相:那块令牌碎片所关联的,并非武器,而是“播种者”设定的、防止其科技被滥用的“文明保护协议”。当检测到某个文明内部出现试图利用前代科技进行种族清洗或极端控制的行为时,该协议会授权观察站启动“文明多样性强制保全程序”。
抉择:继承与超越
信息流结束。黛怔怔地看着那具名为埃里奥斯的遗骸,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悲悯。原来,他们对抗的,不过是一个可悲的、误解了上古遗产的疯狂组织。而真正的“守望者”,早已在孤独中耗尽了最后一丝能量。
“所以,‘方舟’的最终阶段……”武藤明的声音带着一丝明悟后的冰冷,“一旦启动,触发的将不是他们自以为的‘升华’,而是这个前哨站发动的……‘清除’程序?针对他们自己的清除?”
“正确。”埃里奥斯残留的意识回应,“但他们已部分屏蔽了此节点的直接控制。要激活协议,需要……一个媒介,一个获得本节点认证的‘活体密钥’,携带协议指令,深入‘创世纪’核心,从内部瓦解其屏蔽,引导净化能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黛的身上。她是唯一与多个前代文明印记产生深度共鸣,并获得《伏尼契手稿》——这本很可能是“播种者”留给人类的、用于在特定条件下接触真相的“接口”——认可的人。
这意味着,她需要离开这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重新返回危机四伏的地面,主动进入“创世纪”基地的心脏地带。这几乎是十死无生的任务。
黛看着埃里奥斯的遗骸,看着他即便在永恒的长眠中,依旧保持着的守望姿态。她想起了格桑,想起了白鸽,想起了杉田,想起了沈文渊,想起了所有为了守护文明星火而倒下的人。
《庄子》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薪柴会燃尽,但火焰,只要有人接过,便能一直传递下去。
她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武藤明,扫过每一个孩子稚嫩却坚毅的脸庞。
“我该怎么做?”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在这古老的殿堂中回荡。
埃里奥斯的遗骸似乎微微动了一下,一道凝练的、蕴含着“协议”指令和部分前哨站权限的白色光流,从“光之树”上分离,缓缓注入黛手中的《伏尼契手稿》。书页上的光芒变得更加璀璨,那些信念的光点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一条新的、通往“创世纪”主基地更深层的隐秘路径图,直接显现在她的脑海。
“武藤,”黛转向他,眼神清澈,“孩子们……就交给你了。带他们活下去。如果……如果我失败了,你们就是……新的守望者。”
武藤明紧抿着嘴唇,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没有说什么劝阻的话,因为他知道,这是她的路,也是他们所有人唯一的希望。
黛最后看了一眼那永恒的守望者埃里奥斯,然后毅然转身,向着来时的通道,向着那片冰雪覆盖的战场,迈出了脚步。
她的身影,如同扑向烈焰的飞蛾,渺小,却带着点燃长夜的决绝。
永恒的守望,从未停止。只是守望者,换了一代又一代。
而这一次,守望者选择了……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