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1班那位二辩精心构建的逻辑陷阱,在赵敏真诚的叙述面前溃不成军。果然,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如果说,之前的比赛是势均力敌,那么从这一刻起,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进入自由辩论环节,1班显然是急了。他们试图将话题重新拉回到他们擅长的宏大叙事上。
三辩站了起来,抛出了他们早就准备好的“杀手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再强调身边的温暖,可你们的温暖能解决非洲的饥荒问题吗?能阻止冰川的融化吗?你们的眼泪,除了自我感动,还有什么价值?”
这个问题,问得居高临下,充满了傲慢。
然而,没等林天和赵敏开口,张伟站了起来。
只见他因为情绪激动,脸涨得通红,他甚至都忘了用话筒,直接扯着嗓子就吼了出来:
“非洲饥荒?冰川融化?你说得都对!都牛逼!可我就想问你一句——你,为这些事做过什么?!”
这一嗓子也把1班的辩手给吼的懵了。
张伟可不管这些,他完全贯彻了王昊教他的“王八拳”战术——不讲章法,逮住一个点往死里捶。
“你去过非洲吗?你没去过!你见过冰川吗?你也没见过!你连你同桌的数学题都不会做,你跟我谈解决世界难题?你啥也没干,就在这儿张张嘴皮子,不觉得脸红吗?”
“我们是没去非洲,我们是没看见冰川!但我们看得见我同学吃不上饭!我们看得见他妈住院了没钱交!我们帮他,是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帮!而且我们帮了!”
“做,永远比说重要!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是弯下腰去拉人了!你说我们眼泪没用,那你们的嘴皮子就有用吗?!”
张伟的发言,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有点胡搅蛮缠。但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朴素”,这是极致的朴素。但“真实”,这也是极致的真实。
1班那位辩手被他这套组合拳打得晕头转向,下意识地反驳了一句:“我们这是在讨论一种价值取向,你这是在进行人身攻击……”
“我攻击你怎么了?”张伟脖子一梗,体育生的气势全开,“你坐那儿说风凉话,还不让人说了?有本事你也去做点身边的事啊!我们班篮球队还缺个捡球的,你要不要来?!”
“噗嗤——”
台下不知道是谁先没忍住,笑了出来。紧接着,整个礼堂爆发出了一阵快乐的笑声。
就连评委席上几个一本正经的老师都忍俊不禁,嘴角比AK47都难压(AK狗都不玩,俺只玩内格夫和野牛,劝大家尽早加入野牛神教)。
1班的阵脚彻底乱了。
欧阳瑞的脸已经从涨红变成了铁青。他引以为傲的逻辑框架,被张伟这个“莽夫”用最不讲道理的方式破了攻。
他想站起来反驳,却发现自己无从开口。因为张伟的核心论点——“你做了吗?”,是一个他无法回答的死结。
是的,他们什么都没做。
最后的四辩总结陈词环节,几乎成了“垃圾时间”。
1班的四辩同学努力地想把已经跑偏到爪哇国的话题拉回来,重新升华到家国情怀和人类未来的高度。但他的发言在经历了刚才张伟那场闹剧般的冲击后,显得无比苍白甚至可笑。
轮到14班的四辩,侯晓欣。
这个女孩站了起来。全场所有人都自觉地安静了下来,认真地听着。
她看着自己面前那张写满了陈静心血的图纸,深吸了一口气。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远方和身边哪个更重要,而是在我们中学生这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哪种责任观,更能让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她的开场沉稳而出彩。
“我方的林天同学告诉我们,要从力所能及处着手,这是‘知’;我方的赵敏同学告诉我们,要怀有同理之心,这是‘情’;我方的张伟同学告诉我们,要化思想为行动,这是‘行’。”
她将自己队友的观点完美地串联并升华了。
“对方辩友担忧我们立足身边会变得目光短浅。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身边才是通往远方的唯一道路。一个在身边都学不会爱与责任的人,他口中的远方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们帮助身边的同学,不是我们责任的终点,而是我们践行社会责任的起点。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协作,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份在‘身边’习得的能力与品格,才是我们未来走向‘远方’,去承担更大责任的、最坚实的行囊。”
“所以,我方坚信,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更应立足身边。因为,每一个被我们拉起来的同伴,都将成为我们未来一同走向远方的力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侯晓欣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她发言结束的那一刻,全场静了三秒。
随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欧阳瑞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他看着对面那四个他曾经无比轻视的对手——一个技术宅,一个“不良少女”,一个体育莽夫,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他想不通为什么会输给这样一支“杂牌军”。
他不知道,他输掉的从来不是逻辑。
而是人心。
观众席的角落里,杨明宇拧开他那宝贝保温杯的盖子,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温热的枸杞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堂关于“傲慢与偏见”的公开课很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