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第一缕阳光刚爬上“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檐角,馆外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队。队伍里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手中握着手机,对着博物馆门口的“长安十二香联名香氛”宣传海报拍照,叽叽喳喳的讨论声里满是期待。“听说今天限量发售‘沉香’款,我特意提前半小时来排队!”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举着手机,镜头对准海报上那瓶青瓷瓶身的香氛,语气里难掩兴奋。
展厅内,苏合香正看着工作人员将联名香氛整齐摆进展柜。青瓷瓶身上印着鎏金勾勒的唐代宝相花纹,瓶盖是仿照唐代银香囊设计的球形扣,轻轻转动就能打开——这是她和鎏金集团反复沟通后的结果,既保留了盛唐的雅致,又不失现代设计的便捷。“苏老师,第一批五百套联名款,线上预售三分钟就抢空了,线下排队的人估计要等两小时才能买到。”小林拿着销售报表跑过来,脸上满是惊喜,“没想到传统香文化能这么受年轻人欢迎。”
苏合香笑着接过报表,指尖划过“销售额突破两百万”的数字,心中却没有太多意外。她想起几个月前和林薇敲定合作细节时,曾坚持要在每瓶香氛的包装盒里附赠一本迷你版《香经》节选,里面详细介绍了每种香的历史背景和复原故事。当时林薇还担心年轻人会觉得“枯燥”,如今看来,正是这份“文化感”戳中了他们的兴趣点。
“让大家别急,我们后续会根据原料供应情况,每月增加一批预售,保证每个真心喜欢的人都能买到。”苏合香叮嘱道,目光转向展厅里的年轻人。一个男孩正拿着迷你《香经》,凑在“行军香”展柜前认真阅读,时不时用手机搜索资料;几个女孩围在香氛试香区,轻轻嗅闻“郁金香”的香气,讨论着“这味道像不像古诗里写的‘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样的场景,是苏合香之前从未预料到的。她原本以为,传统香文化的受众会是中老年人,却没想到会在年轻人中“出圈”。更让她意外的是,这些年轻人不只是为了“跟风”购买,而是真正愿意花时间去了解香背后的历史——博物馆的留言本上,满是他们的感悟:“原来‘安神香’是苏老师在盛唐时用来安抚百姓的,难怪闻着这么安心”“读了‘解忧香’的故事,才知道杨贵妃不只是历史书上的美人,还有这样的家国情怀”。
午后,苏合香接到了林薇的电话。电话里,林薇的声音难掩激动:“苏老师,联名款在海外的反响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纽约门店的首批货半天就卖完了,很多外国消费者特意来问‘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我们的客服都快成‘香文化讲解员’了!”林薇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很多时尚博主自发测评,说这是‘最有文化底蕴的香氛’,甚至有人穿着汉服拍开箱视频,把‘长安十二香’的热度又推高了一个台阶。”
挂了电话,苏合香走到展厅的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散去的人群。一个穿着JK制服的女孩正和同伴分享迷你《香经》,脸上满是雀跃:“我要把这本小书好好收藏,以后学历史的时候说不定能用到!”苏合香忽然明白,年轻人喜欢的不只是香氛的味道,更是它背后承载的故事——那些跨越千年的盛唐记忆,那些关于勇气、坚守与传承的故事,恰恰是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精神共鸣”。
傍晚,萧策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出版的时尚杂志。杂志封面是一位国际模特,身上穿着融合了唐代元素的礼服,手中握着一瓶“长安十二香”联名款香氛。内页的文章标题格外醒目:《从盛唐走来的香韵:当传统香文化遇上现代时尚》。“今天去图书馆讲座,管理员特意给我看的,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这本杂志,开始来图书馆借唐代历史的书。”萧策把杂志递给苏合香,眼中满是欣慰,“你看,你不仅让古香‘活’了过来,还让更多人爱上了盛唐的历史。”
苏合香翻开杂志,文章里详细介绍了“长安十二香”的复原过程,还引用了她之前说过的话:“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文章结尾,作者写道:“当我们在现代都市的街头,闻到一缕来自盛唐的香气,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开放、包容、充满诗意的时代——这或许就是‘长安十二香’最动人的地方。”
深夜,苏合香坐在实验室里,看着桌上的“长安十二香”香丸。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香丸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辉。她想起在盛唐时,为了复原这些香,曾在宫中的制香房里熬夜;想起在现代实验室里,为了调整“郁金香”的配方,反复试验了三十多次;想起和鎏金集团谈判时,为了保留文化内核,寸步不让……如今,这些努力都有了回报——古香不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而是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表达文化认同的方式。
“在想什么?”萧策端着一杯温牛奶走进来,放在苏合香手边。“在想,要是盛唐的制香匠人看到现在的场景,会不会很开心。”苏合香接过牛奶,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们当年制作这些香,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现在我们复原这些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吧。”
萧策在她身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不只是传承,你还在创新。你让传统香文化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出圈’,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而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和现代生活融合得很好。”
苏合香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在桌上的香丸上。她忽然想起白天在展厅里看到的一幕: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长安十二香”的展柜,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学做这样的香,把它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那一刻,她忽然明白,“长安十二香”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香本身——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传统与未来。
几天后,苏合香收到了一封来自高校的邮件。邮件是一位历史系教授写的,他说:“最近我们系的选课人数突然多了很多,学生们都说,是因为‘长安十二香’对唐代历史产生了兴趣。甚至有学生想以‘唐代香文化’为主题写毕业论文,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苏合香立即回复邮件,答应愿意为学生们提供资料支持,还邀请他们来博物馆参观学习。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长安十二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会有更多人关注传统香文化,关注盛唐的历史,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
周末,苏合香和萧策一起去逛文创市场。让他们意外的是,市场里竟然出现了很多“长安十二香”的周边产品——有印着宝相花纹的笔记本,有仿照青瓷香瓶设计的钥匙扣,还有写着“盛唐香韵”的帆布袋。“这些虽然不是我们授权的,但能看出大家对‘长安十二香’的喜爱。”萧策拿起一个钥匙扣,笑着说,“这说明传统香文化真的走进了大众生活。”
苏合香看着这些周边产品,心中满是感慨。她想起自己刚穿越回现代时,曾担心“长安十二香”会被遗忘;想起创办博物馆时,曾担心没有年轻人愿意来了解传统香文化。如今,这些担心都烟消云散了——古香的韵,不仅没有被时光淹没,反而在现代社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傍晚,两人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苏合香从包里拿出一瓶“沉香”联名款香氛,轻轻喷了一点在空气中。醇厚的香气随着晚风飘散,仿佛带着盛唐的气息,在现代的街头轻轻流淌。“你说,再过几十年,会不会还有人记得‘长安十二香’?”苏合香轻声问道。
萧策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会的。只要还有人喜欢传统香文化,还有人愿意传承历史,‘长安十二香’就会一直流传下去。就像盛唐的香,跨越千年来到我们身边,未来,它也会跨越时光,去到更远的地方。”
苏合香笑着点头,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长安十二香”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它会继续以香气为笔,以文化为墨,在现代社会写下新的篇章,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盛唐的香韵,永远飘荡在时光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