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大阪关西国际机场时,恰逢京都的深秋。舷窗外,成片的枫树染上了浓烈的赤红与金黄,如同打翻了盛唐的颜料盒,将天地间晕染出一派诗意。苏合香望着窗外的景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随身携带的香盒——里面装着为此次交流活动准备的“长安十二香”样本,还有那块从松井清玄手中接过的郁金香残片样本。身旁的萧策正低头整理着唐装的袖口,他特意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锦缎唐装,领口处绣着暗金色的缠枝莲纹,既有盛唐武将的沉稳,又不失文人的雅致。
“第一次来日本,会不会觉得不适应?”苏合香轻声问道。萧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倒不会。只是从史料中读到过日本的‘唐风’建筑,今日终于能亲眼看一看,也算圆了一桩心愿。而且,能和你一起,把盛唐的香韵带到这里,更是意义非凡。”
前来接机的是日本香道协会的干事佐藤雅子,她身着浅紫色的和服,笑容温婉:“苏馆长、萧先生,一路辛苦了。松井会长已经在京都的‘岚山香舍’等候二位,那里也是此次‘东亚香文化交流展’的主会场。”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京都市区行驶,沿途的景致逐渐从现代都市切换到古色古香的街巷。朱红色的鸟居沿着山路延伸,木质的町屋错落有致,屋檐下悬挂的暖帘上印着“茶屋”“香铺”的字样,恍惚间竟让苏合香生出一种穿越回盛唐长安的错觉。萧策不时拿出手机拍照,镜头对准那些保留着唐风的建筑,眼神中满是惊叹:“你看那座寺庙的屋顶,飞檐的弧度与长安青龙寺的记载极为相似,只是规模小了些。还有街边的香铺,门口挂着的香袋,样式竟与唐代的‘香囊’有几分相近。”
苏合香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家临街的香铺前,挂着一串绣着樱花图案的香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薰衣草与桧木碎。她笑着点头:“日本香道确实保留了不少唐代的传统,只是经过千年的演变,又融入了本土的特色。就像这深秋的景致,既有盛唐的大气,又多了几分细腻的禅意。”
抵达“岚山香舍”时,松井清玄早已在门口等候。他身着一身深灰色的和服,腰间挂着一枚古朴的铜制香盒,见苏合香与萧策下车,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苏馆长、萧先生,一路劳顿,快请进。今日的雅集已经布置妥当,就等二位为大家带来盛唐的香韵了。”
“岚山香舍”是一座典型的日式庭院,青石板路蜿蜒穿过铺满白砂的庭院,几株红枫点缀其间,树下摆放着石制的灯笼。正屋的门扉敞开着,里面铺着榻榻米,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矮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银质香具与青瓷花瓶,花瓶中插着几枝盛放的菊花。屋内已经坐了不少人,既有身着和服的日本香道爱好者,也有西装革履的文化学者,还有几位手持相机的媒体记者,见苏合香与萧策进来,纷纷起身致意,目光中满是期待。
待众人落座,松井清玄率先开口,声音温和而庄重:“今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苏合香馆长与萧策先生。苏馆长耗费数年心血,成功复原了失传千年的‘长安十二香’,让我们得以重闻盛唐的香韵;萧先生则对唐代军事与香文化的关联颇有研究,今日,便请二位为我们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香道盛宴。”
掌声过后,苏合香起身走到矮桌前,将随身携带的香盒轻轻放在桌上。她打开香盒,取出一小罐早已研磨好的沉香粉末,动作轻柔而娴熟。“各位来宾,今日我想先为大家展示‘长安十二香’中的沉香。”她拿起银质的香篆,将香粉缓缓填入篆模中,指尖轻压,确保香粉均匀填满每一处纹路,“盛唐时期,沉香是朝堂议事时的御用香,其香气醇厚绵长,能安神定气,也象征着朝堂的沉稳与威严。当年复原这沉香时,我们曾寻遍岭南的老林,才找到一株百年沉香木,仅取其核心部分,经过多道工序研磨成粉,方能保留其最纯正的香气。”
萧策站在一旁,适时补充道:“除了朝堂,沉香在唐代军队中也有广泛应用。据《唐六典》记载,军队在行军途中,常会点燃沉香,一来可以驱散蚊虫,二来其稳定的香气能让士兵在紧张的战事中保持冷静。尤其是在夜间宿营时,沉香的香气还能起到警戒作用——若有敌人靠近,香气会因气流变化而变得紊乱,经验丰富的士兵便能及时察觉。”
说话间,苏合香已将香篆填满,她轻轻提起篆模,桌面上便留下了一幅完整的“祥云”纹样香篆。萧策点燃烛火,用细长的香针引燃香篆的一角,橘红色的火星沿着祥云纹路缓缓蔓延,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带着木质的温润与岁月的沉静,逐渐弥漫在整个房间。屋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沉醉的神情。
“这香气……太神奇了。”一位身着和服的老妇人轻声感叹,她是日本香道“御家流”的传人,从事香道六十余年,“我曾以为日本的‘伽罗’已是香中极品,今日闻了这盛唐沉香,才知道何为‘大气’。它不像伽罗那般清幽,却有一种能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到千年前的长安朝堂。”
苏合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其实,中日香道本就同根同源。唐代时,遣唐使将中国的香道文化带回日本,经过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香道;而中国的香道文化,却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失传。如今,我们能通过‘长安十二香’,让盛唐香韵重见天日,并与日本的香道爱好者交流,正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传承。”
随后,苏合香又先后展示了“长安十二香”中的丁香、龙涎香与麝香。每展示一种香,她都会详细讲解其在盛唐的用途与复原过程,萧策则从军事角度补充说明,两人一唱一和,将盛唐香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苏合香点燃麝香时,屋内顿时弥漫开一股清冽而馥郁的香气,带着几分华贵与典雅。
“这麝香,曾是杨贵妃寝殿的常用香。”苏合香的声音带着几分悠远,“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寝殿中,常会点燃用麝香与其他香料调配而成的香品,香气能持续数日不散。当年复原这麝香时,我们曾遭遇不少困难——关键原料‘麝香脐’被安禄山叛军控制在河东地区,我不得不亲自前往河东,历经艰险才夺回原料。如今想来,那段经历虽惊险,却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盛唐香文化背后的历史重量。”
萧策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当时我率军驻守洛阳,得知苏馆长要前往河东,心中十分担忧。河东地区战乱频发,叛军巡逻严密,稍有不慎便会有生命危险。但苏馆长为了复原‘长安十二香’,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后来我才知道,她在夺取‘麝香脐’的过程中不幸受伤,却仍坚持在返回长安后立即投入复原工作,这份对香文化的执着,让我深感敬佩。”
屋内的众人闻言,纷纷对苏合香投去敬佩的目光。松井清玄站起身,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漆盒:“苏馆长对香文化的执着,让我深受感动。这个漆盒中装着的,是日本香道协会珍藏的‘古梅香’,是江户时代的香道大师根据唐代香方改良而成的。今日,我想将它赠予苏馆长,既是对您的敬意,也希望能为中日香道文化的交流添一份力。”
苏合香接过漆盒,打开后一股清雅的梅香扑面而来,带着冬日的凛冽与春日的温润。她郑重地躬身行礼:“多谢松井会长。这份礼物,我会好好珍藏。日后,我也会将‘长安十二香’的制作工艺与更多日本香道爱好者分享,让中日香道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雅集过半,萧策走到房间中央,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图纸——那是他根据唐代军事典籍复原的“行军香”制作图。“各位来宾,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唐代军事与香文化的关联。”他将图纸展开,指着上面的图案说道,“这是唐代军队使用的‘行军香’,其主要成分是艾草、丁香与沉香,既能驱蚊防虫,又能在夜间指引方向。在‘安史之乱’期间,我曾率军使用这种‘行军香’,在夜间行军时,士兵们只需循着香气的方向前进,便能避免迷路;而在宿营时,点燃‘行军香’,还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减少疫病的传播。”
一位研究唐代军事史的日本学者站起身,眼中满是兴奋:“萧先生,我曾在《通典》中读到过关于‘行军香’的记载,却一直未能确定其具体成分与制作方法。今日听您详细讲解,终于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不知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唐代军队还有哪些与香文化相关的应用?”
萧策点头应允,随后便从“警世香”的预警作用,讲到“疗伤香膏”的药用价值,再到“安神香”在稳定军心方面的作用,条理清晰,旁征博引。他还拿出了自己根据唐代典籍复原的“疗伤香膏”样本,分给众人传阅,那香膏呈淡黄色,带着浓郁的草药香气,让在场的人无不惊叹于唐代香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集接近尾声时,苏合香与萧策共同点燃了“长安十二香”中的“郁金香”——这是她根据日本博物馆的残片样本,临时改良的版本。香气弥漫开来,带着异域的风情与盛唐的繁华,仿佛能让人联想到长安西市中胡商贩卖的异域香料,以及大明宫宴会上舞姬裙摆间的芬芳。
“这郁金香,是‘长安十二香’中最具异域风情的一种。”苏合香的声音带着几分憧憬,“唐代时,郁金香多从西域传入长安,是宫廷宴会上的珍品。此次来到日本,我希望能找到更多与郁金香相关的线索,进一步完善其复原工艺。也希望通过今日的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到,盛唐香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财富。”
松井清玄站起身,眼中满是感慨:“苏馆长、萧先生,今日的交流让我深受触动。‘长安十二香’不仅是一组香品,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未来,日本香道协会愿意与‘盛唐香文化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推动中日香道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让盛唐香韵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雅集结束后,苏合香与萧策漫步在京都的街头。夜色渐浓,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灯光映照在古朴的建筑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萧策牵着苏合香的手,轻声说道:“今日看到这么多日本友人对盛唐香文化感兴趣,我忽然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无论跨越多少时空,多少国界,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苏合香望着萧策的眼睛,眼中满是温柔:“是啊,就像这盛唐的香韵,历经千年,依然能打动人心。明日,我们还要去东京国立博物馆,亲眼看一看那块唐代郁金香残片,或许能有更多新的发现。未来,我们还要把‘长安十二香’带到更多国家,让中华香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晚风拂过,带着深秋的凉意与淡淡的桂花香。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将盛唐的香韵与现代的温情,牢牢地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