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站在“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序厅,指尖轻轻拂过展柜中那组“长安十二香”的复刻品。沉香的醇厚、麝香的清冽、郁金香的馥郁在恒温恒湿的玻璃罩内交织成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如同盛唐长安的余韵,萦绕在每一位参观者的鼻尖。开馆不过半月,博物馆已成为长安城新晋的文化地标,每日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既有追寻历史脉络的文化学者,也有对传统香道好奇的年轻群体。
“苏馆长,日本香道协会的代表团已经到了。”助理小林的声音打断了苏合香的思绪,她转身时,恰好看到一行人穿过古色古香的木门走进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深色和服的老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腰间挂着一枚小巧的香盒,步履沉稳间透着日式传统文人的雅致。他身后跟着三位随行人员,其中两位捧着精致的漆盒,另一位则手持相机,正专注地拍摄着厅内悬挂的《盛唐香事图》。
“久闻苏馆长复原‘长安十二香’的壮举,今日得见,实属荣幸。”老者主动走上前,用略带口音的中文说道,同时微微躬身行礼。他的眼神落在展柜中的香品上,目光中满是惊叹与敬意,“我是日本香道协会的会长,名叫松井清玄,此次冒昧前来,是为了亲眼目睹失传千年的盛唐香韵。”
苏合香连忙回礼,笑容温和:“松井会长客气了。日本香道源自中华,如今能有您这样的同道中人前来交流,正是文化传承的幸事。请随我来,我们特意为您准备了一场小型的‘长安十二香’品鉴会。”
穿过陈列着唐代制香工具的展厅,一行人来到博物馆后侧的“闻香阁”。这里仿照唐代文人的书斋布置,梨花木的长桌旁摆放着圈椅,桌上铺着素色的绢布,中央放置着一套银质的香具——银制香篆、鎏金香匙、竹节香筒,皆是按照唐代出土文物复刻而成。萧策早已等候在此,他今日换上了一身素色的唐装,袖口绣着暗纹的祥云图案,见松井清玄等人进来,便起身颔首示意,目光中带着几分军人特有的沉稳。
“这位是萧策先生,他对唐代军事与香文化的关联颇有研究。”苏合香介绍道,萧策随即补充:“松井会长,唐代军队中常用‘行军香’驱蚊防虫,也曾用‘警世香’预警敌情,这些在《唐六典》中皆有记载,稍后品鉴会上,我可以为您详细讲解。”
松井清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原来萧先生还精通唐代军事史,真是难得。我一直好奇,盛唐香文化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今日正好向二位请教。”
待众人落座,苏合香拿起银质香篆,小心翼翼地将研磨好的“沉香”粉末填入篆模中。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手腕轻转间,香粉均匀地填满了篆模上“平安”二字的纹路,随后轻轻提起篆模,桌面上便留下了一幅完整的香篆。萧策点燃一旁的烛火,用细长的香针引燃香篆的一角,橘红色的火星沿着“平安”二字缓缓蔓延,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醇厚的香气随之散开,带着木质的温润与岁月的沉静。
“这便是‘长安十二香’中的沉香,”苏合香轻声讲解,“当年复原时,我们寻遍岭南的老林,才找到一株百年沉香木。此香点燃后,香气可持续三个时辰,盛唐时期常被用于朝堂议事,既能安神定气,也象征着朝堂的沉稳与威严。”
松井清玄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许久才缓缓睁开眼,眼中满是感慨:“好香!这种醇厚绵长的香气,与日本‘东山流’香道追求的‘侘寂’之美截然不同,却同样能触动人心。在日本,沉香多被用于重要的香会,我们称其为‘伽罗’,但比起这盛唐沉香,总觉得少了几分大气。”他转头看向随行的年轻弟子,用日语叮嘱了几句,弟子连忙打开手中的漆盒,取出一小罐黑色的香粉,“这是我们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伽罗’香,今日带来与苏馆长分享,也算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香道对话。”
苏合香接过漆盒,打开后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与盛唐沉香的醇厚相比,这“伽罗”香更显清幽,带着一丝海风的湿润。她用香匙取了少许,放入另一枚香篆中点燃,两种香气在空气中交织,竟意外地和谐,仿佛长安的晨钟与京都的晚鼓,在时空的缝隙中相遇。
“松井会长,其实在复原‘长安十二香’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查阅日本的《香道全书》,”苏合香忽然说道,目光中带着几分认真,“书中记载了不少唐代香方的片段,比如‘郁金香’的制作方法,就曾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中提及。只可惜,‘郁金香’的原版香品早已失传,我们如今复原的版本,始终觉得与史料中的描述略有偏差。”
松井清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示意身后的另一位随行人员打开漆盒,里面放着一块巴掌大小的残片,呈深褐色,表面还能看到细微的纹理。“苏馆长或许不知道,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着一块唐代的香料残片,经考证,正是‘长安十二香’中的郁金香。这块残片是百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一直被妥善保管着。此次前来,我特意带来了残片的样本,希望能为‘郁金香’的复原提供帮助。”
苏合香的心跳骤然加快,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样本,放在鼻尖轻嗅,一股浓郁而清新的香气瞬间涌入鼻腔,带着异域的风情与盛唐的繁华。这香气与她之前复原的“郁金香”相比,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层次感,仿佛能让人联想到长安西市中胡商贩卖的异域香料,以及大明宫宴会上舞姬裙摆间的芬芳。
“太感谢了,松井会长!”苏合香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有了这个样本,我们就能通过现代科技分析其成分,复原出更贴近原版的‘郁金香’。这不仅是对盛唐香文化的补全,更是中日香道文化交流的见证。”
松井清玄笑着点头:“苏馆长,我此次前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日本香道协会计划下月在京都举办‘东亚香文化交流展’,希望能邀请您和萧先生前往参展,将‘长安十二香’的魅力展示给日本民众。同时,我们也想借此机会,与您探讨中日香道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
苏合香与萧策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赞同。萧策开口道:“松井会长的提议很好。唐代时,中日通过遣唐使交流文化,如今我们跨越海洋,将盛唐香韵带回日本,正是对这段历史的延续。我可以在展会上讲解唐代军事与香文化的关联,让日本民众更全面地了解‘长安十二香’的价值。”
“我也愿意前往,”苏合香补充道,“除了展示‘长安十二香’,我还可以现场演示唐代制香的技艺,比如香篆的制作、香丸的调配。另外,我还想借此机会,拜访东京国立博物馆,亲眼看一看那块唐代郁金香残片,或许能有更多新的发现。”
松井清玄闻言大喜,连忙起身再次行礼:“太好了!有二位的参与,此次交流展一定会圆满成功。我回去后就安排相关事宜,届时会派专人与您对接行程。”
品鉴会继续进行,苏合香又先后点燃了“麝香”“丁香”“龙涎香”等几种香品,每一种香都伴随着一段盛唐的故事——“麝香”曾用于杨贵妃的寝殿,“丁香”是长安酒肆中常见的熏香,“龙涎香”则是西域进贡的珍品。松井清玄听得入了迷,不时拿出纸笔记录,眼中的敬意愈发浓厚。
夕阳西下时,松井清玄一行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博物馆。临别前,他握着苏合香的手,语气诚恳:“苏馆长,今日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长安十二香’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财富。期待下月在京都与您再会,共同谱写中日香道交流的新篇章。”
苏合香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转身看向萧策,眼中满是期待:“萧策,下月我们就要去日本了。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寻找‘郁金香’真相的旅程。或许,我们能在那里找到更多与盛唐香文化相关的线索。”
萧策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无论去哪里,我都会陪在你身边。而且,我也很想看看,盛唐的香文化在日本如今是什么模样。说不定,还能从日本的香道技艺中,找到复原‘长安十二香’的新灵感。”
两人并肩站在闻香阁的窗前,望着博物馆外渐渐亮起的灯笼。夜色中的博物馆,飞檐翘角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盛唐宫殿的剪影,而那缕从展柜中飘出的“长安十二香”,正跨越时空,等待着在异国他乡绽放新的光彩。苏合香知道,这场跨海的香约,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盛唐香韵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焕发出永不褪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