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长安,西市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路,合香居后院的温室前已围满了人。竹制框架上蒙着的西域油纸,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光,隐约能看到里面淡紫色的丁香花团,清甜的香气顺着通风口飘出来,引得围观百姓频频驻足。
“这就是能让花儿提前开的‘温室’?竟真有这般神奇!”
“听说苏姑娘用这法子,让五月才开的丁香现在就绽放了,还制成了新香,昨日我家娘子去买,早就卖空了!”
人群中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小桃守在温室门口,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笑着解释:“大家莫急,‘丁香香’每日都会新制,想参观温室的也请排队,姑娘说了,今日会亲自给大家讲解这温室的道理。”
话音刚落,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见苏合香身着淡青色襦裙,手持一卷图纸走出,身后跟着两名捧着香料样品的学徒。她走到温室前,先向众人躬身行礼,才开口道:“多谢各位乡亲厚爱。这温室并非什么仙法,不过是利用油纸聚光保暖,再用竹筒通风调温,让花儿在适宜的环境里提前生长。就像冬日里把花移到暖阁,只是这法子能让更多花儿受益罢了。”
说着,她掀开温室一侧的油纸,邀请几位百姓上前查看:“大家请看,这里的土是掺了草木灰的,能保水又透气;墙角的陶罐装着清水,能让室内保持湿润。花儿和人一样,只要温度、湿度合适,自然能长得好、开得早。”
百姓们好奇地伸手触摸土壤,又凑近闻着花香,纷纷点头称奇。一位老农感慨道:“苏姑娘真是聪慧!我们种庄稼总盼着天公作美,若也能用这法子,岂不是年年都能丰收?”
苏合香眼前一亮,老农的话倒给了她启发:“老伯说得是。这温室不仅能养花,若改良一番,冬日里种些青菜、育苗,确实能让作物生长得更好。只是眼下我精力有限,先把香料的事做好,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试试这农耕的法子。”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禁军的仪仗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只见唐玄宗在高力士和萧策的陪同下,笑着走来:“苏姑娘今日倒是热闹,朕也来凑凑热闹,听听这温室的道理。”
苏合香连忙率众行礼,唐玄宗摆摆手,径直走向温室:“朕昨日听闻百姓都来合香居看新鲜,今日特意来瞧瞧。这丁香开得甚好,比御苑里的还要精神。”
“陛下谬赞。”苏合香跟在一旁,详细讲解温室的构造,“臣女已将温室的建造方法写成图纸,昨日已交给御苑工匠,若陛下喜欢,御苑日后也能四季有花。”
唐玄宗接过图纸,翻看片刻,对高力士道:“此法甚好,既实用又新奇,可传令下去,让工部研究改良,若能用于农耕,也是百姓之福。”
高力士连忙应下。萧策站在一旁,目光始终落在苏合香身上,见她应对得体,眼中满是赞许。待唐玄宗参观完温室,萧策趁机上前低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关于安禄山的动向……”
唐玄宗脸色微变,对苏合香道:“苏姑娘,朕与萧将军去前厅议事,你先忙吧。”
苏合香点头应下,看着三人走进前厅,心中不由得担忧起来。昨日杨国忠虽被打入天牢,但安禄山手握重兵,若真要叛乱,长安的安危仍悬于一线。
前厅内,萧策将最新查到的情报呈给唐玄宗:“陛下,安禄山已在范阳集结了十五万大军,还暗中联络了奚族、契丹族的部落,似有联合叛乱之意。臣已加强了长安周边的防卫,但兵力仍显不足,恳请陛下速调边军回援。”
唐玄宗看着情报,手指微微颤抖:“安禄山……朕待他不薄,他为何还要谋反?”
高力士在一旁低声道:“陛下,如今杨国忠已被关押,安禄山没了内应,却仍敢集结兵力,可见其野心不小。萧将军所言极是,若不尽快调兵,恐会错失良机。”
唐玄宗沉默良久,终于下令:“传朕旨意,调陇右、河西两地边军各三万,火速驰援长安;命萧策为兵马大元帅,统领京畿所有禁军,严密监视安禄山的动向,若他敢轻举妄动,即刻出兵镇压!”
萧策躬身领旨,心中松了口气。待唐玄宗离开后,他快步走出前厅,见苏合香正站在温室前,眉头紧锁,便走上前道:“陛下已下令调兵,长安的防卫会尽快加强,你不必过于担心。”
苏合香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忧虑:“可安禄山的兵力远超我们,若他真的叛乱,长安能守住吗?还有,杨国忠虽被关押,他的党羽仍在朝中,若暗中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点我已有安排。”萧策道,“我已派人监视杨国忠的党羽,若有异动,立刻抓捕。至于安禄山,边军预计十日内能抵达长安,只要我们撑过这十日,便能与他抗衡。”
苏合香点头,忽然想起一事:“对了,我昨日在整理《香经》时,发现‘丁香香’不仅能安神,还能驱蚊避虫。如今夏日将至,军营中蚊虫繁多,容易滋生疫病,我可多制些‘丁香香’和驱蚊香包,送到军营中,也能帮士兵们减少病痛。”
“好,那便多谢你了。”萧策心中一暖,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合香,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苏合香脸颊微红,轻轻抽回手:“我也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了,阿罗憾先生去西市打探胡商的消息了,他说安禄山可能会通过胡商运送粮草和兵器,若能查到线索,或许能延缓他的叛乱。”
两人正说着,阿罗憾匆匆赶回,脸色凝重:“不好了!我从胡商那里得知,安禄山已派人将大量粮草运往潼关,还买通了潼关的守将,似要从潼关进攻长安!”
萧策脸色骤变:“潼关是长安的门户,若被安禄山攻破,后果不堪设想!我即刻派人去潼关探查,若守将真的叛变,必须尽快替换!”
苏合香心中一紧,忽然想起《香经》中记载的一种香料——“烽火香”,点燃后烟雾浓烈,可作为信号传递。她连忙道:“萧将军,我有一计。我可制作‘烽火香’,让前往潼关的探子随身携带,若发现守将叛变,便点燃香雾,我们在长安也能及时得知消息。此外,‘烽火香’中可加入特殊的香料,只有我们能识别,避免被安禄山的人识破。”
萧策眼前一亮:“这法子甚好!你尽快制作‘烽火香’,我立刻安排探子出发。”
接下来的几日,合香居一片忙碌。苏合香带领学徒们日夜赶制“丁香香”“驱蚊香包”和“烽火香”,阿罗憾则继续打探胡商的消息,萧策则忙于调配兵力,加强长安的防卫。
这日傍晚,苏合香正在温室中采摘新开放的丁香花,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走出温室,见小桃正领着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少年进来,少年手中捧着一个布包,神色慌张。
“姑娘,这少年说有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还说认识阿罗憾先生。”小桃道。
少年看到苏合香,连忙跪下:“苏姑娘救命!我是阿罗憾先生的远房侄子,从范阳来的。安禄山已下令,三日后便会起兵,还说要先攻破潼关,再直取长安!我偷偷跑出来,就是为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
苏合香心中一震,连忙扶起少年:“你说的是真的?安禄山真的要在三日后起兵?”
“千真万确!”少年从布包中取出一封信,“这是阿罗憾先生留在范阳的联络人写给我的,让我务必交给苏姑娘和萧将军。信中还说,安禄山买通的潼关守将,已开始撤换忠于朝廷的士兵,准备迎接安禄山的大军。”
苏合香接过信,迅速看完,心中更加焦急。她立刻让人去通知萧策和阿罗憾,自己则快步走进书房,开始查阅《香经》,希望能找到更多应对叛乱的方法。
不多时,萧策和阿罗憾匆匆赶来。阿罗憾看到少年,确认了他的身份,对萧策道:“这孩子说的是真的,安禄山确实要在三日后起兵。潼关守将叛变,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否则潼关一旦失守,长安就危险了!”
萧策脸色凝重:“我即刻率军前往潼关,替换守将,守住长安的门户!合香,长安的安危就交给你和阿罗憾先生了,若有任何异动,立刻用‘烽火香’传信。”
苏合香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香盒:“这是‘烽火香’,你带在身边,若遇到危险,点燃即可。还有这些‘疗伤香膏’,可用于士兵疗伤,你也一并带上。”
萧策接过香盒和香膏,深深看了苏合香一眼:“合香,你保重自己,等我回来。”
“你也要保重。”苏合香眼中满是担忧,却还是强忍着泪水,“我会守好长安,等你凯旋。”
萧策转身离去,带着禁军火速赶往潼关。阿罗憾看着他的背影,对苏合香道:“我们也不能闲着,得尽快通知朝中忠于陛下的大臣,做好应对叛乱的准备。还有,合香居的学徒和百姓们,也得提前疏散,避免战乱波及他们。”
苏合香点头,深吸一口气:“好,我们分工合作。你去通知大臣,我来安排学徒和百姓的疏散,再多制些‘烽火香’和‘疗伤香膏’,送到各个城门的守军手中。”
夜色渐深,合香居的灯还亮着。苏合香坐在桌前,一边制作香料,一边看着窗外的长安夜景。她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调香技艺,守护这座城市,守护身边的人。她握紧手中的香纹玉佩,玉佩的光芒在灯光下愈发柔和,仿佛在给予她力量。
三日后,安禄山果然在范阳起兵,号称“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率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潼关进发。而此时,萧策已抵达潼关,成功替换了叛变的守将,率领士兵们严阵以待,一场决定长安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