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偏殿的菱花窗,落在案上那捧新鲜牡丹花瓣上,晕出一层柔润的光泽。苏合香指尖轻捻一片粉白花瓣,鼻尖萦绕着清甜的花香,心中却在反复斟酌——昨日杨贵妃虽认可了香氛的大致方向,但“前中后调”的理念在盛唐尚无先例,如何将抽象的香气层次,转化为贵妃能直观感知的体验,成了眼下最关键的难题。
“苏娘子,林公公派人送新采的沉香来了。”青禾端着一个紫檀木盒走进殿内,盒中整整齐齐码着数块黑中带紫的沉香,“林公公说,这是岭南进贡的‘奇楠种’,寻常只供皇室使用,特意为您留了最好的品相。”
苏合香打开木盒,一股醇厚的木质香气扑面而来,仔细闻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她取过一块沉香,用指尖摩挲着表面细腻的纹理,心中忽然有了思路:“青禾,你去御花园再取些未完全开放的牡丹花苞来,另外帮我寻些干净的琉璃瓶,越透亮越好。”
青禾应声而去,苏合香则将案上的香料一一分类摆放:除了新到的沉香,还有前日备好的龙脑、琥珀,以及她特意从“合香居”带来的蜂蜡。她记得现代调香时,常通过不同的萃取方式控制香气释放的节奏,或许在盛唐,也能通过原料处理的差异,实现前中后调的层次变化。
不多时,青禾捧着琉璃瓶和牡丹花苞回来。苏合香先将牡丹花瓣与花苞分开,取一半花瓣放入琉璃碗中,加入少量清水,用银杵轻轻捣杵——这是唐代常用的“水渍法”,能提取出牡丹最清新的表层香气,正好作为香氛的前调。
“苏娘子,您这样捣杵,花瓣的香气不会散掉吗?”青禾看着琉璃碗中渐渐渗出的淡粉色花汁,忍不住问道。
“这正是要的效果。”苏合香停下手中的动作,将花汁过滤到琉璃瓶中,“这部分香气最是鲜活,就像春日清晨刚绽放的牡丹,清冽又灵动,适合作为开篇。等会儿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剩下的花瓣,让香气一层一层慢慢透出来。”
说罢,她取来一口小铜锅,放入切碎的沉香与少量蜂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铜锅微微发烫时,沉香的木质香气开始弥漫,她迅速加入剩余的牡丹花瓣,盖上锅盖焖煮——高温能让牡丹的浓郁花香与沉香的醇厚深度融合,形成香氛的中调。
殿内的香气渐渐变得浓郁,却不显得杂乱。青禾站在一旁,看着苏合香有条不紊地忙碌:时而调整火候,时而俯身细嗅,指尖在各种香料间灵活穿梭,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香气网。她忽然觉得,苏娘子调香的模样,比御花园的牡丹还要动人。
待铜锅中的混合物熬成浓稠的香膏,苏合香将其倒入琉璃瓶中,又取来一小块琥珀,用小刀细细刮成粉末,撒在香膏表面。“琥珀的香气最是绵长,需要时间慢慢释放,正好作为后调。”她解释道,“等香膏冷却后,琥珀的甜香会一点点渗出来,与前调的清新、中调的浓郁呼应,就像一场完整的春日牡丹宴,有始有终,余味无穷。”
青禾听得连连点头,刚想开口夸赞,殿外忽然传来春桃的声音:“苏娘子,贵妃娘娘请您去沉香亭,说是想看看香氛的进展。”
苏合香心中一紧,连忙将调好的香膏装入锦盒,又取了之前准备的五种样品,跟着春桃前往沉香亭。路上,她反复梳理着要向杨贵妃说明的思路,生怕“前中后调”的概念太过抽象,让贵妃难以理解。
沉香亭外,牡丹开得正盛,杨贵妃正坐在亭中赏花,见苏合香前来,笑着招手:“合香,快过来让本宫瞧瞧,你这几日都琢磨出了什么好东西。”
苏合香走上前,将锦盒打开,取出装有新调香膏的琉璃瓶:“娘娘,民女这几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牡丹与沉香,做出了一款新的香氛,想请娘娘品鉴。”
杨贵妃接过琉璃瓶,放在鼻尖轻嗅,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露出疑惑:“这香气初闻清新,细闻又有沉香的醇厚,倒比之前的样品更有层次。只是……为何本宫总觉得,这香气还在变?”
苏合香心中一喜,连忙解释:“娘娘明鉴,民女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香氛的香气有不同的变化。您初闻时感受到的清新,是牡丹花瓣用水渍法提取的‘前调’,就像刚入园时看到的初绽牡丹;随后闻到的沉香与牡丹的融合,是用温火熬煮出的‘中调’,好比满园牡丹盛放的盛景;再过片刻,您或许还能闻到一丝琥珀的甜香,那是‘后调’,就像赏花过后,留在衣袖上的余韵。”
为了让杨贵妃更直观地理解,苏合香又将之前的五种样品一一取出:“这五种样品,或是只有清新,或是只有浓郁,都少了些变化。而这款新香,民女想让它像一场完整的赏花宴,从初见到盛景,再到余韵,每一刻都有不同的惊喜。”
杨贵妃听得眼睛发亮,再次拿起琉璃瓶细嗅,这次她特意放慢了速度,果然如苏合香所说,香气从清新到浓郁,再到绵长的甜香,层层递进,妙不可言。“好!好一个‘前中后调’!”她忍不住赞叹,“本宫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闻到如此有心思的香氛。合香,你真是个奇才!”
一旁的宫女宦官也纷纷凑上前来,闻过香氛后无不惊叹。春桃更是激动地说:“娘娘,这香氛若是制成香囊,您佩戴在身上,走在路上,旁人定会以为您把整个牡丹园都带在身边了!”
杨贵妃被逗得发笑,看向苏合香的眼神中满是欣赏:“合香,这款香氛本宫甚是喜欢,就叫它‘贵妃醉’如何?本宫相信,陛下闻到这香气,定会像沉醉在牡丹园中一样,为之心动。”
“‘贵妃醉’,好名字!”苏合香连忙行礼,“多谢娘娘赐名,民女定当尽快完善配方,为娘娘制成最好的香囊。”
杨贵妃点点头,又想起一事:“对了,三日后是陛下的生辰,本宫想将这款‘贵妃醉’作为贺礼献给陛下。你能否在三日内,制成十枚香囊,再配上精美的锦盒?”
苏合香心中一凛,十枚香囊,还要在三日内完成,时间着实紧迫。但她知道,这不仅是杨贵妃对她的信任,更是“合香居”能成为宫廷指定供应商的关键。她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娘娘放心,民女定不辱使命,三日内定将香囊呈给娘娘。”
离开沉香亭后,苏合香立刻赶回偏殿,开始筹备制作香囊的事宜。青禾见她神色匆匆,连忙帮忙整理原料:“苏娘子,三日内做十枚香囊,会不会太赶了?要不要请‘合香居’的学徒来帮忙?”
“来不及了,宫廷守卫森严,学徒们进不来。”苏合香一边将香膏分装到小瓷盒中,一边说,“不过你放心,我们可以分工合作,你帮我准备锦缎、丝线,我负责将香膏制成香丸,再填入香囊。只要我们抓紧时间,一定能完成。”
接下来的三日,偏殿的灯烛几乎彻夜未熄。苏合香将香膏与少量蜂蜡混合,搓成圆润的香丸,青禾则按照她的要求,用粉色锦缎缝制成精致的牡丹形香囊。两人默契配合,常常忙到深夜,连饭都顾不上吃。
第二日傍晚,青禾看着苏合香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地说:“苏娘子,您歇会儿吧,我先把这些香丸装进香囊,您若是累倒了,可就没人能完成娘娘的嘱托了。”
苏合香揉了揉眼睛,笑着摇头:“没事,我还撑得住。这‘贵妃醉’不仅是给娘娘的贺礼,更是我们在宫中立足的关键,不能有半点差错。”
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阿罗憾的伙计竟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苏娘子,阿罗憾先生听说您在宫中赶制香囊,特意让小的做了些您爱吃的胡饼和羊肉羹,还说若是缺什么工具,尽管开口,他会想办法送来。”
苏合香心中一暖,接过食盒,眼眶微微发热。在这深宫之中,阿罗憾的关心就像一缕暖阳,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不安。她拿起一块胡饼,递给青禾:“来,我们先吃点东西,吃完继续赶工。有阿罗憾先生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完成。”
青禾接过胡饼,咬了一口,只觉得这胡饼比御膳房的点心还要香甜。她看着苏合香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忽然觉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苏娘子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三日清晨,当最后一枚香囊缝制完成,苏合香终于松了一口气。十枚牡丹形香囊整齐地摆放在锦盒中,每一枚都绣着精致的缠枝牡丹纹,里面装着散发着“前中后调”香气的香丸,既美观又实用。
春桃来取香囊时,看到锦盒中的成品,忍不住惊叹:“苏娘子,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娘娘看到这些香囊,定会大喜过望。”
苏合香笑着将锦盒交给春桃,心中却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贵妃醉”得到杨贵妃的认可,意味着她在宫中的地位又稳固了一分。接下来,她不仅要尽快完善“贵妃醉”的配方,还要开始寻找“长安十二香”中“郁金香”的线索。阿罗憾说过,入宫或许能借助皇室资源,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送走春桃后,苏合香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宫殿。晨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光。她知道,深宫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目标,手中有香料,她定能在这盛唐的宫墙之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调香之路,不仅要为杨贵妃调制出世间最好的香氛,更要揭开穿越的秘密,找到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