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护送百姓与牲畜回城安置,其余将士随朕继续进军!\"
\"此番必要直捣黄龙,让匈奴从此绝迹漠北!\"
此次远征,绝非寻常剿匪。
大秦要的,是彻底夷灭匈奴王庭!
放在从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自嬴天衡临朝,大秦国力日盛,这看似不可能的伟业,竟变得唾手可得!
得益于马具革新与精确地图,秦军行军速度今非昔比。
兼有先天境高手压阵,再不会被匈奴袭扰战术所困。
最妙的是,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竟毫无后顾之忧——
随军粮草充足不说,每攻破一个匈奴部落,便有新的补给。
只怕到时候,将士们都要吃腻牛羊肉了...
在秦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匈奴各部土崩瓦解。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部落被碾为齑粉,匈奴王庭已然乱作一团!
\"混账!秦军怎会来得如此之快!\"
\"各部族折损过半,已有数十万族人殒命!\"
\"这些秦人莫非都疯魔了?\"
\"如今秦军距王城不足三百里!你们谁能抵挡?!\"
头曼单于暴跳如雷,在帐内发出困兽般的怒吼。
秦军进犯草原的消息早已传到头曼耳中。
最初他并未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秦军例行的边境巡防。
毕竟中原人怎会熟悉草原地形?
然而现实狠狠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支秦军不仅深入草原腹地,更精准掌握各部落方位,短短数日便横扫数十个匈奴聚居地,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放在往日,这般孤军深入无异自掘坟墓。
草原广袤无垠,匈奴健儿来去如风,最擅切断敌军粮道。
可这次...
秦军将士竟似天兵下凡,匈奴勇士在其面前如同草芥。
更匪夷所思的是,数万精兵竟寻不到秦军粮道踪迹。
最终探马来报,令所有人面如土色——秦军根本未设粮道!他们以战养战,每破一部落,便将匈奴牛羊充作军粮,而原主人...
\"都哑巴了?!\"头曼暴跳如雷,帐下各部首领却噤若寒蝉。
这些昔日剽悍的草原雄鹰,如今连抬头对视的勇气都没了。
他们终于尝到了曾经施加于秦人的苦果。
秦军化整为零,如同草原死神般收割着每个匈奴部落。
只有抱团取暖,才有一线生机。
三日后,随着王城陷落,匈奴最后的哀鸣响彻草原。
\"为何会这样?!\"
\"长生天抛弃我们了!\"
被困王城的匈奴人如无头苍蝇般乱窜。
可惜这座曾令他们骄傲的城池,此刻已成铁桶。
机关朱雀盘旋天际,为这场围猎落下完美注脚。
城门处早已被秦军围得水泄不通,任何试图突围的匈奴士兵都遭到无情绞杀,地面上横七竖八躺着残缺不全的尸体。
头曼单于站在摇摇欲坠的城墙上,绝望地嘶吼着:\"不准后退!弓箭手列阵!\"他抽出金刀劈碎半截箭垛,\"取本汗的玄铁弓来!朕要亲手射穿嬴政的心脏!\"
数十名匈奴神射手将弓弦拉得咯吱作响,箭雨遮蔽了天空。
可那些精铁打造的箭簇撞在兵魔神身躯上,竟迸出一串串火星,连道白痕都没留下。
\"这不可能...\"头曼踉跄着后退两步,镶满宝石的冠冕歪到一边。
他忽然揪住身旁的万骑长衣领:\"快召集狼卫!从密道——\"话未说完,一团火球轰碎了身后的望楼。
当秦军黑压压的方阵碾过城门废墟时,幸存的匈奴贵族正像受惊的沙鼠般在巷弄间逃窜。
有个佩戴彩羽的酋长刚爬上马背,就被飞来的一支弩箭钉在了烧焦的旗杆上。
兵魔神每踏出一步,整条街都在震颤。
嬴政端坐在青铜巨像肩头,玄色龙袍在热风中猎猎作响。
他指尖轻叩扶手,城外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风!风!大风!\"
蒙恬擦去剑上血渍,望着已成炼狱的王城露出冷笑。
他踢开脚边镶金的狼首权杖,对副将扬了扬下巴:\"去告诉陛下,头曼往西北跑了。
\"
倒塌的宫墙下,几个匈奴女子抱着孩子蜷缩在角落。
她们惊恐地看着天空——那里正有十几只机关朱雀在盘旋,每只朱雀腹部都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
头曼被兵魔神的冲击波震得灰头土脸,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逃离王城。
然而四下混乱不堪,无人理会他的呼号,身边的侍卫也一个接一个倒下。
绝望如潮水般涌来,头曼仰天狂吼:
“狼神!至高无上的狼神!救救您的子民!”
回应他的,只有源源不断杀来的秦军。
头曼心如死灰,悔恨如刀——若能早早退回草原韬光养晦,何至于葬送整个匈奴?
\"不!我不能死!\"
他猛地咬紧牙关,在残垣断壁间夺路狂奔,终于带着零星残兵翻越坍塌的城墙。
\"逃出来了!\"
头曼望着北方的草原热泪盈眶,却听破空声骤然袭来。
\"咻!\"
身旁亲卫被一支利箭贯穿,炸开的泥土溅了他满脸鲜血。
\"挪半步即死!\"
森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前方道路亦被黑压压的秦军堵死。
当秦军押着满脸焦灰的头曼归来时,整个匈奴王城已化为焦土。
幸存的匈奴人跪地哀嚎,却仍被斩下头颅。
曾经耀武扬威的单于,此刻须发焦枯,在秦军的哄笑中瑟瑟发抖。
匈奴大势已去,永久性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侥幸逃脱的残部远走他乡,不敢再踏足这片土地,甚至不敢承认自己的匈奴身份。
北方草原自此完全纳入大秦版图,长期困扰边境的匈奴袭扰被彻底终结,秦国的疆域也随之大幅扩张。
###解决匈奴后,嬴政率军凯旋。
草原正式并入秦国,疆土翻了一倍有余。
与此同时,嬴政开始筹备对西域用兵。
然而,西域诸国大多零散弱小,联合起来也难以抵挡大秦的铁骑。
听闻匈奴覆灭,许多西域国家纷纷遣使归附。
这些国家曾饱受匈奴欺凌,如今见大秦轻而易举灭掉匈奴,无不心生畏惧——这显然是一个比匈奴更强大的帝国。
章台宫内,嬴政端坐于王位,神情愉悦。
匈奴之患终于消除,扩张之路再无阻碍。
\"天儿,依你之见,完成一统还需多久?\"
嬴天衡回答:\"父皇,以帝国如今的实力,统一天下并非难事,但远征西方补给不便,耗时较长。
儿臣建议先派人探查西方情况。
\"
嬴政恍然:\"对了,当初袁爱卿曾赴西方带回种子,想必有所了解。
\"
嬴天衡这才想起此事。
当初袁天罡归来时,他本欲询问,却因事务繁忙耽搁至今。
嬴天衡立刻召见袁天罡。
\"臣袁天罡,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
\"爱卿免礼,朕有话问你。
\"
\"陛下但说无妨。
\"
嬴政问道:\"当初太子命你寻找粮种,此行可有发现西方王国的踪迹?\"
袁天罡面露愧色:\"臣有失职守!回禀陛下与太子殿下,臣本应及时汇报,却因琐事耽搁至今,恳请陛下责罚!\"
嬴政含笑说道:“袁将军为朝廷奔波劳碌,朕怎会因这等小事见怪?你是有功之臣。
”
袁天罡伏地叩首:“微臣叩谢皇恩!”
太子嬴稷摆手道:“袁卿的赤胆忠心朝野皆知,往后私下相见不必如此拘礼。
”
袁天罡神色恭谨却坚持道:“承蒙圣上与殿下垂青,然君臣纲常不可轻慢。
”
见他如此固执,嬴稷便转而询问起他此番西行的见闻。
“启禀圣上、殿下,微臣遵照钧旨西行,历时一月海上漂泊,终寻得殿下所言的那片大陆。
”
“幸不辱命,顺利取得这些粮种......”
袁天罡忽然凝重道:“臣想起殿下昔日嘱托,故未立即返程,而是继续探查,想为日后西征早作准备。
”
“但经半月搜寻,却始终未见殿下所说之国度......唯有茹毛饮血的蛮夷部落。
若真要西征,微臣单枪匹马便可荡平。
”
嬴稷霍然起身:“怎会如此!”
他确信自己记忆无误,纵有偏差也不该全无文明痕迹。
袁天罡忠心耿耿,所言定然不虚。
如此巨变,缘由何在?
转念间又想到自身所获的洪荒至宝与圣人传承,这等变故倒也不足为奇。
但其中蹊跷,仍需查明。
此时他猛然忆起九天玄女曾说过的“囚笼”之语,二者莫非有所关联?
“殿下...殿下...”
听到袁天罡的呼唤,嬴稷收回思绪:“你继续讲。
”
“微臣本欲深入探查,但越往西行,心头愈觉悚然,似有大难将至。
”
“故探得些许情报后便不敢再进,唯恐有去无回。
最终带着粮种返回大秦。
”
嬴政沉吟道:“看来彼处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559**
“天儿,你是否知晓些什么?”
嬴天衡轻轻摇头,“父皇,眼下儿臣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这个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故,这与儿臣掌握的情报完全不符!”
嬴政沉吟半晌,“若真如此,西征之事恐怕需暂缓了。
”
“若袁爱卿所言非虚,西征便毫无意义,帝国的目光应当转向其他世界。
”
“或许吧。
”
嬴天衡语气凝重,“父皇,儿臣想亲自前往查探。
若真有异变,我们的计划必须调整。
”
嬴政神色骤沉,“你忘了袁爱卿的告诫吗?莫非想冒险?”
嬴天衡淡然一笑,“父皇放心,儿臣岂会做无把握之事?此行只为探查,若情况不妙,儿臣自会抽身而退。
”
“未来之路漫长,儿臣可不会轻易将性命置于险地。
”
嬴政目光如炬,久久凝视嬴天衡。
良久,嬴政终于开口道:“要去可以,但需带上鬼谷子与袁天罡!”
**“要去可以,但必须与鬼谷子、袁天罡同行!”
如今大秦的陆地神仙除嬴天衡外,唯有鬼谷子与袁天罡二人。
嬴政忧心嬴天衡安危,故命他携此二人前往。
危急时刻,他们亦可相助。
“儿臣领命!”
此番嬴天衡未再推辞。
他亦察觉此事非比寻常,多两位助力自是更好。
“何时动身?”
“明日。
”
“唉……早些归来,否则阿房又要怪朕了。
”
“父皇宽心,儿臣定速去速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