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意做害怕的事:补短板,练胆量
村里的小周,以前见了陌生人就脸红,说话都结巴,更别说主动打交道。可他想做农产品电商,得跟客户沟通、跟快递对接,这短板不补不行。王大伯跟他说:“怕啥就去做啥,害怕的事就是你缺的本事,做一次就强一分。”
小周听了,从最简单的开始:每天去镇上买菜,主动跟摊主问价、唠两句;取快递时,跟快递小哥说句 “麻烦了,辛苦了”。一开始他浑身不自在,说句话都要鼓足勇气,可慢慢的,他发现陌生人也没那么可怕,聊两句也不会少块肉。后来他做电商,跟客户沟通起来顺畅极了,生意也越做越顺。
小周说:“你越怕啥,啥就越卡着你。害怕跟人交往,就从打招呼开始;害怕学技术,就从看教程开始。每完成一件害怕的事,心里的胆怯就少一点,本事就多一点。”
2、跟不同人相处:按阶层,换方式
村里的王大伯,最懂 “看人说话” 的道理。跟村里的泼皮打交道,他从不软着来,该硬气就硬气,不然对方就会得寸进尺;跟一起种地的乡亲相处,他柔中带刚,说好的规矩就按规矩来,关系反而稳固;跟镇上的老板谈合作,他不卑不亢,只说自己的蔬菜有多好、能带来多少收益,让对方看到价值。
有人问他 “为啥对人不一样”,王大伯说:“跟不同的人相处,就得用不同的法子。底层人身上的‘动物性’强,你不强势点,他就想欺负你;同阶层的人讲究对等,立好规矩才好相处;高层次的人看重价值,你没本事,再讨好也没用。”
村里的人都懂:跟人打交道不是瞎糊弄,得看对象换方式,这样才能少碰壁、多成事。
3、对人际关系苛刻:只筛选,不改变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来者不拒”。别人喊他喝酒,他就去;别人找他帮忙,他就应;不管啥样的人,都想拉进自己的圈子。结果呢?他花了不少时间在无效社交上,自己的大棚没人管,还被一些 “朋友” 坑了不少钱。
后来李四学乖了,对人际关系变得苛刻起来。游手好闲的人喊他,他直接拒绝;总想占便宜的人找他,他扭头就走;只留下那些踏实肯干、真心待他的人。他说:“到了一定年纪才知道,圈子越杂,能量越散。你越挑剔,注意力才越集中,身边的人也越靠谱。人际关系就该只筛选,不改变,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不靠谱的人身上。”
4、每天抽时间阅读:学经验,拓眼界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说 “种地不用读书”,可种了十几年地,收成一直一般。后来他听了城里亲戚的话,开始每天抽时间看书,看种植技术的书、看做生意的书、看历史故事的书。
慢慢的,赵叔变了:他用书上的方法改良土壤,庄稼长得越来越好;他学书上的经营思路,把蔬菜卖到了周边县城;他看历史故事,懂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跟人打交道也顺畅多了。赵叔说:“咱遇到的难题,历史上、现实里早有人遇过,书里都写着解决方案。书读多了,思路宽了,做事也不容易出错,思想也更包容。”
村里的老人们也说:“读书不是年轻人的事,这辈子都得读。书是前人的经验,读一本就少走一段弯路,多一份底气。”
5、刻意练执行力:想到就做,不拖延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想得多,做得少”。想做手工布鞋,琢磨了半个月,材料都没买;想开网店,研究了一个月,还没注册账号。结果,别人都赚了钱,她还在原地打转。
后来小芳听了表姐的话,刻意练执行力:想到一件事,5 秒钟之内就起身去做。想做布鞋,立马去镇上买布料和针线;想开网店,当天就注册账号、拍照片。一开始她也觉得难,可慢慢的,她养成了 “想到就做” 的习惯,手工布鞋做得越来越好,网店也开得风生水起。
小芳说:“现在信息太多,越琢磨越犹豫,执行力早就被磨没了。想到就做,别等、别拖,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做成的事却越来越多。”
6、绝不否定自我:信自己,轻前行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自我否定”。种庄稼长得不好,就说 “我太笨了”;做手工没做好,就说 “我没这个天赋”;跟人闹矛盾,就说 “都是我的错”。结果,她越来越自卑,啥也不敢尝试,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后来村里的老中医跟她说:“人这辈子,别总跟自己较劲。就算做错了事,也别一直揪着不放,总结经验就行,别否定自己。你得从心里相信自己,才能把事做好。”
李婶听了,慢慢改了毛病。庄稼长得不好,就琢磨是水浇少了还是肥施多了;手工没做好,就反复练习针法;跟人闹矛盾,就客观分析谁对谁错。慢慢的,她越来越自信,庄稼种得好,手工也做得棒,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7、主动靠近强者:学本事,少走弯路
村里的后生小周,以前总爱跟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觉得 “跟他们在一起,我最厉害”。可结果呢?他越来越懒,越来越没追求,大棚也种得一塌糊涂。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跟不如自己的人待久了,你只会越来越差。主动去跟比你强的人来往,虽然会觉得不舒服、不好意思,可他们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都能教你不少东西,一句指点就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小周听了,主动去跟镇上的种植大户、电商老板打交道,向他们请教技术和经验。慢慢的,他的种植技术提高了,电商也做得越来越顺,赚的钱比以前多了不少。小周说:“靠近强者,虽然有压力,但成长也快。他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让你茅塞顿开。”
8、快速解决问题:不堆积,少麻烦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总爱 “堆积问题”。吃完饭,想着 “休息会儿再洗碗”,结果碗堆了一池子;地里的草长出来了,想着 “明天再拔”,结果草长得比庄稼还高;衣服脏了,想着 “后天再洗”,结果脏衣服堆了一堆。
后来张大爷学乖了,快速解决问题:吃完饭立马洗碗,地里见草就拔,衣服脏了就洗。他发现,这样一来,家里干干净净,地里的庄稼长得好,日子也过得轻松多了。张大爷说:“小问题不解决,堆着堆着就成了大麻烦。及时解决,别找借口,生活才能少些糟心事。”
9、多做正向反馈的小事:积小胜,成大事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定大目标”。想种大棚,就想 “一年赚 10 万”;想做电商,就想 “半年开成旗舰店”。结果,目标太大,难度太高,他屡屡受挫,最后都放弃了。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别一开始就定那么大的目标,先从能看到效果的小事做起。比如今天种好一垄菜,明天卖出去 5 斤菜,这些小事能给你正向反馈,让你越做越有劲儿,慢慢就能做成大事。”
李四听了,不再定大目标,从小事做起:每天把大棚的杂草拔干净,每天拍一个蔬菜的短视频发网上。慢慢的,他的大棚打理得越来越好,网上的订单也越来越多,一年下来,真的赚了 10 万。李四说:“完成比完美重要,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10、别找任何借口:向内看,求成长
村里的王五,以前总爱 “找借口”。庄稼长得不好,就说 “天气不好”;生意没做成,就说 “运气太差”;学技术学不会,就说 “太复杂了”。结果,他找了一辈子借口,也没做成一件事,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后来王五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找借口:庄稼长得不好,就想 “是我水浇少了还是肥施错了”;生意没做成,就想 “是我方法不对还是渠道不好”;学技术学不会,就想 “是我没用心还是没找对老师”。慢慢的,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庄稼种得好,生意也做成了,日子过得越来越顺。
王五说:“想做一件事,没人能拦你;不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借口。别向外找理由,多向内看,找自己的问题,才能成长,才能做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