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让人听话,给选择而非命令:用 “掌控感” 达成目的
村里的张叔管农机队时,以前总爱命令小王:“你今天必须把那台旧拖拉机修好!” 小王听了总觉得 “被使唤”,磨磨蹭蹭不愿干。后来张叔改了方式:“小王,你今天要么先修旧拖拉机,要么先整理零件库,你选一个。”
小王觉得 “自己能做主”,反而主动选了修拖拉机,还干得很利索。周老栓说:“命令会让人反感,选择能激发掌控欲。你给的选项其实都是你筛选过的 —— 不管选哪个,都能达到你的目的,但对方会觉得‘是我自己选的’,自然会听话。” 后来张叔管队里的事,都用 “给选择” 的方式,队里的效率高了不少。
2、不一次性满足所有需求:循序渐进给好处,才得尊重
镇上的李老板招了个学徒,一开始没一次性教完所有手艺,而是 “一点一点给”—— 先教基础的零件识别,学徒学会了,再教简单的故障排查;等学徒做得好,再教核心的维修技巧。学徒总担心 “要是做得不好,师傅就不教了”,反而对李老板很尊重,干活也格外卖力。
有人问李老板 “为啥不一次教完”,他说:“要是一下子把本事都教了,学徒只会觉得‘这是我应得的’,不会感谢你,还可能反过来跟你抢生意。一点一点给,让他知道‘我有能力教你,也有权力不教’,他才会敬畏你,珍惜你给的机会。” 后来学徒成了李老板的得力助手,从没想过 “单干”。
3、夸小成就,瓦解斗志:别让 “小满足” 磨掉锐气
村里的小王以前很勤快,总想着 “多学本事,开个修理铺”。后来有邻居总夸他 “你看你,随便修个小农机都这么厉害,比村里好多人强多了”“你现在这样就挺好,不用再折腾了”。小王听多了,慢慢觉得 “自己确实不错”,不再主动学新技巧,连旧手艺都慢慢生疏了。
周老栓看在眼里,跟小王说:“别人总夸你那点小成就,不是真觉得你厉害,是想让你安于现状,磨掉你的斗志。人在吃苦时才会激发潜能,要是总躺在‘小功劳’上飘飘然,迟早会废掉。” 小王这才醒悟,重新开始学新技能,后来终于开了自己的修理铺。
4、对桀骜不驯的人,用捧杀而非打压:让他被 “无能” 击垮
镇上的工厂来了个技术能手,手艺不错但特别傲气,总觉得 “谁都不如我”,领导打压了几次,他反而更不服气,还在同事面前说 “领导没眼光,不懂技术”。
后来新领导换了方式:直接提拔他当 “技术主管”,让他负责一个全新的生产线项目 —— 这个项目需要协调团队、对接供应商,还要懂管理,根本不是他擅长的。结果他搞砸了项目,团队怨声载道,他自己也没了傲气,最后主动辞职了。周老栓说:“对有才华但不服管的人,打压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捧杀才管用 —— 把他放在不能胜任的位置上,让他自己暴露无能,比你骂他十句都管用。”
5、制造共同敌人,快速凝聚团队:用 “鲶鱼效应” 激活所有人
村里的农产品合作社刚成立时,大家人心涣散 —— 有人想种蔬菜,有人想种水果,有人想 “随便混混”,总吵不出结果。
社长看在眼里,跟大家说:“邻村的合作社比咱们早成立半年,现在已经拿到了镇上的大订单,要是咱们再不齐心,以后镇上的好资源就全被他们抢了!” 大家一听 “有对手抢生意”,反而不吵了,一起商量 “种啥能竞争过邻村”“怎么把品质做好”,很快就凝聚起来,后来还真抢回了不少订单。周老栓说:“没共同目标时,就造个共同敌人 —— 敌人能激发竞争欲,让大家拧成一股绳,这就是‘鲶鱼效应’,敌人就是那条激活团队的‘鲶鱼’。”
6、了解真实情况,听保安保洁闲聊:短板里藏着真相
镇上的一家公司要招人,小李去面试时,没只听 hR 和领导说 “公司多好、福利多棒”,而是趁休息时跟公司的保安和保洁聊了聊 —— 保安说 “公司经常加班到半夜,有时候周末还得过来”,保洁说 “上个月有好几个员工辞职,说是压力太大”。
小李一听,就知道这家公司 “没表面说的那么好”,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后来他听说,那家公司确实 “加班严重、人员流动大”。周老栓说:“领导说的都是‘优点’,藏着对自己有利的话;保安和保洁天天在公司,见得多、听得也多,他们的闲聊里藏着最真实的情况。看问题要找‘短板’,别只盯着长处,才能做对决定。”
7、用竞争当兴奋剂:两人干比一人干效果好
村里的张婶让两个儿子 “帮忙收玉米”,一开始让大儿子一个人干,大儿子磨磨蹭蹭,半天没收完;后来张婶让两个儿子 “比赛,看谁收得快,收得多的晚上给加个菜”,结果两个儿子干劲十足,没一会儿就收完了。
张婶笑着说:“还是得让他们比一比,一竞争就有劲儿了。” 周老栓说:“同样的事,分给两个人做,效果比指定一个人做好 —— 竞争能激发潜能,让人为了‘赢’更努力。善用这个思维,不用催、不用骂,就能轻松让别人把事做好。”
8、用小人但不重用:借其力,防其反咬
镇上的李老板做生意时,身边有个 “爱打小报告” 的员工 —— 这个员工总跟李老板说 “谁偷懒了”“谁跟客户私下联系了”,帮李老板掌握了不少 “内部消息”,也帮李老板 “敲打” 了不少不认真的员工。
但李老板从没想过 “提拔他”,只给了他 “小好处”,比如 “多发点奖金”“偶尔请他吃饭”。有人问为啥,李老板说:“小人有用,能帮你搞信息、达目的,但不能重用 —— 他们眼里只有利益,一旦给的利益不够,或者有更大的利益诱惑,他们能出卖别人,也能出卖你。用他们的力,防他们的反咬,才不会出事。”
9、离间两人,说其中一人的好话:用赞美点燃嫉妒
村里的小王和小李本来是好朋友,都在镇上的工厂上班,后来小王被领导夸了几次 “干活认真”,有人就故意跟小李说:“小王可真厉害,领导总夸他,说不定下次升职就轮到他了,你跟他这么好,他没跟你透点消息吗?”
小李听了,心里慢慢不舒服,觉得 “小王是不是偷偷跟领导搞好关系了”,后来跟小王的来往越来越少,两人慢慢就疏远了。周老栓说:“离间人不用骂,夸一个人就行 —— 人性受不了身边人比自己好,尤其是亲近的人。过度赞美一个人,会让另一个人嫉妒,猜疑的种子一发芽,关系自然就散了,这才是最高级的离间。”
10、不让人完全掌握你的信息和资源:神秘感换敬重
村里的陈老先生做了几十年生意,从没人知道他 “到底有多少本钱”“进货渠道有哪些”—— 有人问他 “你这货从哪进的”,他只说 “南方”;有人问他 “今年赚了多少”,他只说 “够花就行”。
他说:“要是让别人知道你所有的信息和资源,你就像案板上的鱼,别人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比如别人知道你‘就这一个进货渠道’,就会跟你抢;知道你‘本钱不多’,就会压你的价。保持点神秘感,让别人‘摸不透你’,他们才会敬重你,不敢随便欺负你。” 后来村里有人想跟他抢生意,因为 “摸不透他的底”,最后也没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