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意放慢走路节奏,越慢越能沉住气
村东头的周老栓,年轻时走路总风风火火,像被啥追着似的,不仅经常撞着人,还总因为急躁办错事儿 —— 有回急着去镇上卖菜,没看清路摔了一跤,菜撒了一地,还崴了脚。后来老支书跟他说:“你试着把步子放慢点,走路稳了,心才能稳。”
周老栓听了,每天出门都刻意放慢脚步,一开始觉得别扭,慢慢就习惯了。没想到过了半年,不仅走路姿势挺拔了,办事也沉稳了不少。有回村里的灌溉渠裂了缝,大家都慌着要堵,周老栓却慢慢蹲下来看裂缝的大小,还去邻村借了专门的修补工具,最后把渠修得严严实实,没让水浪费一点。他跟人说:“走路慢下来,脑子反而清楚了。你看那些遇事不慌的人,走路大多稳当当的 —— 脚步能控制住,心才能控制住,遇到大事才不会乱。”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走路也急,听了周老栓的话放慢脚步,后来在镇上卖水果,遇到顾客挑三拣四也不急躁,生意反而越来越好。
2、厉害的人都练着控脾气,脾气小了思路才清
村里的张叔,以前是出了名的 “炮仗脾气”,一点小事就发火 —— 有回邻居不小心踩坏了他的菜,他当场就拍了桌子,吵得全村都知道,最后不仅没讨到说法,还落了个 “小心眼” 的名声。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你试着把脾气压一压,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儿搞砸。”
张叔听了,开始刻意练控脾气。有回有人故意把他的农具藏起来,他没发火,反而笑着说:“你要是用着顺手就说一声,用完了记得还我就行。” 那人听了,反倒不好意思,当天就把农具还了回来。张叔后来跟人说:“以前总觉得发火能赢,后来才知道,脾气下去了,脑子才能转起来。你看那些冲动时做的决定,哪一个不后悔?比如我以前跟邻居吵架,要是当时能忍忍,也不会闹得那么僵。控住脾气,才能抓着问题解决,不会被情绪牵着走。” 村里的合作社有回遇到供货纠纷,张叔没急着指责对方,而是慢慢沟通,最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跟供货商成了长期伙伴。
3、别轻易发表看法,藏着想法才更有分量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人聊东聊西,不管懂不懂都要插句话 —— 有回村里讨论种新作物,她没种过却瞎建议,说 “肯定能高产”,结果有人真信了她的话,种了之后减产不少,大家都埋怨她 “不懂装懂”。后来周老栓跟她说:“没权没实力的时候,别轻易表态。你说得越多,别人越容易看透你,反而不把你的话当回事;你少说点,别人猜不透你的想法,等你真有想法的时候,说话才管用。”
小芳听了,慢慢改了爱说话的毛病,遇到不懂的事就安静听别人说,遇到懂的事也先琢磨清楚再开口。有回村里选刺绣传承人,大家都争着说自己行,小芳却没说话,只默默拿出自己绣的《百鸟朝凤》,大家一看都服了,最后一致选了她。小芳说:“以前总觉得‘多说才能让人重视’,后来才知道,不轻易表态,说话才有分量。你看那些厉害的人,平时不咋说话,一开口就说到点子上,就是因为他们不随便发表看法,把想法藏在心里,该说的时候才说。”
4、越着急的事越别慌,心稳了才能把事做好
村里的李大叔,去年种的西瓜熟了,突然遇到暴雨,大家都慌着要把西瓜摘下来,李大叔却没慌,先找塑料布把西瓜棚盖严实,又在棚周围挖了排水沟,最后西瓜没被淹,还卖了好价钱。有人问他 “当时咋不慌”,李大叔说:“周老栓跟我说过,越着急的事越不能乱,心一乱,手脚就乱,只会把事搞砸。当时我先逼着自己慢下来,想想咋能保住西瓜,才想到盖塑料布和挖排水沟。”
有回村里的小卖部丢了钱,老板急得直哭,李大叔劝他:“你先别慌,想想昨天谁来过,钱放在哪了。” 老板慢慢冷静下来,回忆起昨天只有邻村的小王来过,还在钱箱附近待过,最后找小王一问,果然是小王拿了,还回了钱。老板说:“要是当时我慌着报警,说不定就把关系闹僵了。越着急越要慢下来,心稳了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不然只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周老栓也说:“就像救火,你要是慌着乱泼 water,可能把火引到别的地方;你先看看火在哪,再找灭火器,才能把火灭了。”
5、多读书别局限领域,书里藏着牛人智慧
村里的陈老先生,退休后天天待在屋里看书,不仅看种地的书,还看历史、文学的书,有人问他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看这么多书干啥”,陈老先生说:“书是好东西,上下五千年的牛人智慧都在里面。你看种地的书,能学会咋种好庄稼;你看历史的书,能知道以前的人咋办事;你看文学的书,能明白咋跟人相处。多读书,才能让自己的脑子不空,心里有底气。”
有回村里想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大家都怕种不好,陈老先生却从书里看到过这种水稻的种植方法,跟大家详细说了 “咋选地、咋施肥、咋防虫害”,最后大家种了之后,产量比往年多了不少。陈老先生说:“我要是只看种地的书,就不知道这种水稻的特性;我看了农业杂志,才知道咋种。一个人的认知有限,书能帮你补充能量,让你变得自信又强大。”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不爱读书,听了陈老先生的话,开始看做生意的书,慢慢摸清了水果生意的门道,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6、吃饭细嚼慢咽,慢下来才能稳住心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吃饭总狼吞虎咽,一顿饭五分钟就吃完,不仅经常消化不良,还总因为着急办事出错 —— 有回吃完饭急着去浇地,没看清路摔了一跤,把水桶都摔破了。后来周老栓跟她说:“你试着慢慢吃饭,一口饭嚼二十下,不仅对胃好,还能让心稳下来。”
王二婶听了,开始刻意放慢吃饭速度,一开始觉得麻烦,慢慢就习惯了。没想到过了几个月,不仅消化不良的毛病好了,办事也不急躁了。有回她给儿媳做棉袄,以前总急着赶工,针脚歪歪扭扭,现在慢慢做,针脚又细又匀,儿媳特别喜欢。王二婶说:“吃饭慢下来,心也跟着慢下来了。以前总觉得‘快才能多做事’,后来才知道,慢下来才能把事做好。吃饭是小事,可从吃饭里能练出稳当的性子,遇到别的事也能沉住气。” 村里的张叔,以前吃饭也快,跟着王二婶学细嚼慢咽,后来跟人谈生意,也能慢慢听对方说,不再急着反驳,谈成了不少合作。
7、别只困在工作生活里,多找支点日子才丰富
村里的小李,以前除了种地就是在家看电视,日子过得单调又无聊,遇到点小事就想不开 —— 有回庄稼减产了,他郁闷了好几天,连饭都吃不下。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你别只围着庄稼转,找点别的事做,比如学个手艺、养点花,日子丰富了,遇到事才不会钻牛角尖。”
小李听了,开始跟着村里的刘木匠学做小板凳,还在院子里种了不少月季花。没想到慢慢的,他不仅学会了做板凳,还把月季花养得特别好,有人专门来买他的花和板凳。有回庄稼又减产了,他没像以前那样郁闷,反而说:“没事,我还能卖花和板凳,总能赚到钱。” 小李说:“以前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种地上,一遇到问题就觉得天塌了;现在有了别的事做,就像多了几个支点,日子不单调了,处理问题也有底气了。” 村里的小芳,也除了刺绣之外,还学了剪纸,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遇到烦心事也能通过剪纸缓解。
8、没能力时要懂忍,忍是为了等机会
村里的小栓,年轻时没本事还爱发脾气,有回跟镇上的批发商吵架,结果批发商再也不跟他合作,他的水果卖不出去,亏了不少钱。后来周老栓跟他说:“有能力的时候你不用忍,可没能力的时候必须忍。忍不是怂,是为了给自个儿争取机会,看清事情的本质。”
小栓听了,慢慢学会了忍。有回批发商故意压价,他没发火,反而笑着说:“您看我这水果多新鲜,您要是能多给点价,我以后天天给您送最新鲜的。” 批发商听了,不仅没压价,还跟他长期合作了。小栓说:“以前总觉得‘忍就是吃亏’,后来才知道,没本事的时候发脾气,只会把事搞砸。我当时的目标是把水果卖出去,忍一忍就能达成目标,这样的忍才有意义。” 后来小栓赚了钱,开了自己的水果店,有了能力,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也能果断拒绝,大家反而更尊重他。
9、不懂别装懂,坦诚承认才不丢人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爱不懂装懂 —— 有回村里的电脑坏了,他明明不会修,却硬说 “我能修”,结果越修越坏,最后还是请镇上的人来修的,大家都笑他 “不懂装懂”。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不懂就承认不懂,没人会小看你;你装懂,反而会丢面子,还会误事。”
王会计听了,慢慢改了这个毛病。有回村里引进新的记账软件,他不会用,就主动跟年轻人学,还说 “我以前没接触过这个,你们得多教教我”。年轻人都愿意帮他,没几天他就学会了。王会计说:“以前总怕别人说我‘没本事’,才装懂,结果又累又丢人;现在坦诚承认不懂,反而能轻松学东西,还能跟大家处好关系。你以为装懂别人看不出来,其实别人都等着看你笑话,何必呢?” 村里的李大叔,以前也爱装懂,后来跟王会计学,不懂就问,慢慢也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还能跟在外打工的儿子视频聊天。
10、学会享受孤独,孤独能让心变强大
村里的陈老先生,退休后总一个人待在屋里看书、写字,有人说他 “太孤独了”,陈老先生却笑着说:“孤独一点也不可怕,反而能让我静下心来。我不用跟人应付客套,不用参加没用的聚会,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陈老先生每天早上起来写写字,上午看看书,下午在院子里种种菜,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有回村里办酒席,大家都劝他去,他说 “我在家看书更舒服”,一点也不觉得孤单。他跟人说:“真正的孤独不是没人陪,是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你远离无效社交,远离不喜欢的人和事,才能看清自己想要啥,心才会越来越强大。以前我也怕孤单,后来才发现,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脑子最清楚,也最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人凑热闹,后来学着享受孤独,一个人在家刺绣、剪纸,不仅手艺越来越好,心态也越来越稳,遇到烦心事也能自己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