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个儿的努力别瞎显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村东头的小栓,去年跟着老农技员学种反季蔬菜,每天天不亮就去搭大棚,晚上还在煤油灯底下看种植手册,倒也真下了些苦功。可他嘴碎,逢人就说 “我这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今年准能赚大钱”,连村口卖豆腐的王婶都听烦了。结果冬天一场寒流,大棚没捂严实,蔬菜冻坏了大半,小栓蹲在地里哭,有人就嘀咕 “早先吹得那么响,现在知道难了”。
老周头看不过去,劝他:“你努力是你自个儿的事,跟旁人说啥?你卧薪尝胆也好,拼死拼活也罢,都是为了自个儿过好日子,又不是演给别人看的。结果这东西最实在,你再怎么显摆努力,它该差还是差。再说了,你把努力挂嘴边,旁人只会觉得你虚 —— 是不是怕到时候没成,先找个‘我尽力了’的借口?” 小栓这才明白,努力不是用来炫耀的,是藏在手里、落在事上的,等真有了结果,不用你说,旁人自然看得见。
2、普通人想翻身,得先舍得给自个儿花钱
村里的会计老陈,以前总把钱攥得紧紧的,衣服穿破了才补,饭只吃咸菜馒头,更别说去镇上听课、去县城看风景了。他总说 “省钱就是赚钱”,可日子过了十年,还是老样子,账算得再好,也没见多赚一分。
后来老陈去县城走亲戚,见亲戚家的孩子靠着学电脑找到了好工作,才猛然醒悟。他咬咬牙,花了半个月的工钱报了镇上的电脑班,又抽时间去邻县的蔬菜市场考察。慢慢的,他学会了用电脑记账,还帮村里的人在网上卖蔬菜,日子渐渐有了起色。老陈说:“以前总舍不得给自个儿花钱,觉得那些‘没用’的钱花了可惜,后来才知道,有些钱必须花 ——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脑子才不会僵;学些新本事,才能把‘三点一线’的牢笼砸破。你总困在老想法里,咋能翻身?”
3、行业牛人没捷径,都是手熟心硬熬出来的
村里的木匠刘师傅,做出来的家具又结实又好看,方圆百里的人都来找他。有后生想跟他学,总问 “师傅,有没有啥诀窍,能快点学会?” 刘师傅总说 “哪有啥诀窍?不过是刨子磨了百八十回,木头摸了千千万块,熬出来的”。
刘师傅年轻时学木工,光练刨木头就练了半年,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连吃饭都握不住筷子。有回他做一个雕花衣柜,光设计就改了十几次,雕坏的木头堆了半间屋,可他不急,慢慢琢磨,直到满意为止。他常说:“别总想着走捷径,能守住的财富,都是靠一颗能扛事的心,一双手上的熟功夫。你越急着要结果,越容易慌了神,把事办砸;你专心把当下的活干好,不知不觉就离目标近了。” 村里跟着他学的后生,有急着赚钱半途而废的,也有沉下心慢慢学最后出人头地的,正应了刘师傅的话。
4、高手都爱在脑子里 “过电影”,改到周全才动手
村里的周掌柜开布店,每次进新布前,都要在脑子里 “过好几遍电影”—— 先想 “这布适合啥人穿”,再想 “定价多少合适”,还得琢磨 “要是卖不出去咋办”,一点点修正,直到觉得没啥问题了才进货。有回他进了一批花布,一开始卖得不好,他没慌,在脑子里把卖布的过程过了一遍,发现是展示的方式不对,于是把花布做成小褂子挂在店里,果然很快就卖光了。
周掌柜说:“很多事,只要在脑子里多琢磨琢磨,就能做得好很多,甚至能改了结局。真正的高手,不会贸然动手,都会先在心里推演 —— 第一步咋走,第二步咋做,遇到岔子咋应对,一点点补不足,直到能把事攥在手里,成功率才高。” 村里有人学周掌柜的法子,卖蔬菜前先琢磨 “啥时候卖人多”“咋摆看着新鲜”,果然生意好了不少。
5、对谁都别羡慕别依赖,你是你他是他
村里的张婶,总羡慕别人家的日子 —— 羡慕李婶家的孩子有出息,羡慕王婶家的男人会赚钱,越羡慕越觉得自己的日子苦,心态越来越差。她还总依赖男人,家里的事啥也不管,后来男人外出打工出了意外,张婶一下子慌了神,连水电费都不知道咋交。
老周头劝她:“羡慕啥?你看李婶家的孩子有出息,可你没见李婶天天陪孩子读书到半夜;你看王婶家的男人会赚钱,可你没见王婶男人在外头受的苦。你羡慕别人,只会把自个儿的心态搞乱;你依赖别人,早晚要丢了自个儿。记住,你成不了别人,别人也替不了你,别追着别人的日子跑。再说了,有钱有权的人未必快乐,像你现在,把家里的事理顺,种点蔬菜,织点毛衣,日子过得踏实,比啥都强。” 张婶慢慢听进去了,不再羡慕别人,也学着自己打理家里的事,日子渐渐有了滋味。
6、安慰人最好的法子,是把自个儿的伤口亮给他看
村里的小芳,去年高考没考上,躲在屋里哭,谁劝都没用。李婶知道了,坐在小芳床边,跟她说 “婶年轻的时候,考了三次都没考上,那时候觉得天塌了,连饭都吃不下,后来去学了针线活,不也好好过日子了?你看婶手上这道疤,就是那时候做针线活不小心划的,现在不也没事了?”
小芳听着李婶的话,看着李婶手上的疤,慢慢不哭了。李婶说:“安慰人哪能光说‘别难过’?你得把自个儿的伤口撕开,让他知道‘你这不算啥,我比你还难’。人觉得苦,不是真的有多苦,是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你让他知道还有人比他更难,他心里就舒坦些了。” 后来村里有人遇到难处,小芳也学着李婶的法子,把自己的经历说给别人听,还真帮了不少人。
7、别人不把你当回事,是因为你没脾气没底线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是出了名的 “老好人”,别人借她的东西不还,她不说;别人占她的地,她不恼;别人说她的坏话,她也不辩解。结果村里的人越来越不把她当回事,连孩子都敢往她家院子里扔石头。
后来王二婶的儿子回来了,跟她说 “娘,你不能总这样,你得有脾气,有底线,别人才会尊重你”。王二婶听了儿子的话,有回邻居又借她的锄头不还,她直接上门要,说 “我还等着用,你必须还”;有人再占她的地,她就去找村支书评理。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她了。王二婶说:“以前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后来才知道,你没脾气,别人就敢拿捏你;你没底线,别人就敢伤害你。人家尊重的不是你这个人,是你的原则;人家忌惮的也不是你,是你的底线。你得硬气点,敢说‘不’,才能挡住那些坏心思。”
8、在领导面前别太露才,会藏才是真本事
村里的小李,以前在镇上的供销社当伙计,脑子活络,会算账会卖货,比掌柜的还厉害。有回县供销社的领导来考察,小李当着领导的面,把掌柜的好几个错误指了出来,还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想法,以为能得到表扬。可没过多久,掌柜的就找了个理由,把小李辞了。
老周头跟小李说:“你这是犯了忌讳 —— 领导都不喜欢下属比自己懂太多,你在他面前显摆才华,他会觉得你威胁到他了,哪还会容你?做人得懂‘藏’,别把本事都露出来,得让领导觉得‘你离不开他,得靠他带着’,他才会把你当自己人,你才能拿到你想要的。” 小李后来去了另一家供销社,学着藏起锋芒,跟着掌柜的好好干,慢慢得到了器重,日子也越来越好。
9、别总琢磨别人,注意力得用在自个儿身上
村里的张叔,总爱琢磨别人 —— 看别人穿啥衣服,他就跟着买;听别人说啥日子好过,他就跟着学。结果别人穿的衣服不适合他,别人做的生意他也做不好,还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老周头跟他说:“你把注意力都放别人身上,哪还有心思干自个儿的事?你穿啥衣服,自个儿舒服就行,不用别人认可;你咋过日子,自个儿喜欢就行,不用别人指点。注意力这东西金贵得很,是种能量,你总琢磨别人,就是把能量浪费了,还会跟自个儿较劲,内耗得厉害。你把注意力收回来,专心种好你的地,养好你的鸡,日子自然会好。” 张叔听了,不再琢磨别人,专心打理自己的庄稼,年底收成比往年多了不少。
10、越逃避,命运越会给你出同一份难题
村里的小栓,以前种西瓜,遇上连阴雨就慌了神,不敢再种;后来学做豆腐,做坏了几次就放弃了;再后来去镇上打工,受了点委屈就回了家。结果几年过去,小栓啥也没做成,日子越过越差。
老周头劝他:“你总想着逃避,以为躲过去就没事了,可命运这东西怪得很,你越躲,它越会把同一个难题扔给你。你种西瓜怕下雨,下次种别的还会遇到别的麻烦;你做豆腐怕失败,下次做别的还会怕失败。只有勇敢面对,把难题解决了,才能彻底断了后患。” 小栓后来听了老周头的话,重新种起了西瓜,提前搭好了防雨棚,还学了新的种植技术,年底终于有了好收成。他说:“以前总想着躲,结果越躲越难;现在敢面对了,反而觉得没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