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乖的孩子,往往难有大出息
村里的老张家有个儿子,从小就乖得很 —— 让他往东不往西,让他读书不贪玩,大人说啥都听,从不惹事。可等这孩子长大了,却没成啥气候:在工厂上班,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从不想 “能不能把活干得更好”;让他试着做点小生意,他说 “没干过,怕赔”,最后还是守着死工资过日子。
老张总叹气 “这孩子太乖了,没点闯劲”。反观村里的小李,小时候爱调皮捣蛋,上学时偷偷去河里摸鱼,长大后敢跟人合伙开小卖部,后来又敢去镇上开饭馆,虽然也赔过钱,可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李说:“这世道哪只有一套规矩?明面上的规矩能让你饿不着,可想过得好,得懂些没写在纸上的门道 —— 太乖的人,守着规矩不敢动,咋能有出息?” 我看着老张的儿子,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怕 “出格”,后来才明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敢在规矩之外琢磨点事,才有机会活出不一样的日子。
2、心放宽了,想要的反而会来
前几年我想学着种果树,天天盯着 “啥时候能结果”“能卖多少钱”,结果越急越出错 —— 该浇水的时候忘了浇,该剪枝的时候不敢剪,果树长得稀稀拉拉,第一年压根没结果。后来我索性放宽心,不再想结果的事,只是跟着老农技员学 —— 什么时候施肥、怎么防治虫害,一步一步照着做,没想到第三年,果树竟结满了果子,卖了不少钱。
村里的小芳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想找个好对象,天天琢磨 “对方会不会喜欢我”“啥时候能结婚”,结果越急越找不到。后来她不再想这事,把心思放在种大棚蔬菜上,没想到在卖蔬菜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一起打理大棚,日子过得很幸福。小芳说:“你越盯着想要的东西,越容易慌了神,反而做不好;不如松下来,专心干眼前的事,想要的慢慢就来了。”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顶级的松弛感不是偷懒,是不跟自己较劲,心稳了,路才能走得顺,想要的自然会悄悄来。
3、关系里别太上心,留余地才长久
村里的王婶,以前对儿媳妇特别 “上心”—— 儿媳妇几点起床、吃多少饭、穿什么衣服,她都要管;儿媳妇跟朋友出去玩,她也要问东问西。结果儿媳妇觉得压抑,跟儿子吵了好几架,差点闹离婚。后来王婶听了老支书的话,不再管那么多,给儿媳妇留了自己的空间,反而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儿媳妇还总给她买衣服、买吃的。
王婶说:“以前总觉得‘上心’是对人家好,没想到反而让人家不舒服。人和人之间,就像地里的庄稼,得留够间距,才能长得好,太挤了反而长不好。” 我以前跟朋友合伙种地,也总怕 “关系处不好”,天天盯着朋友的活干得怎么样,结果两人总闹矛盾。后来我不再太在意,各干各的活,有问题一起商量,反而合作得很愉快。关系这东西,看得太重、管得太严,反而容易失去;留出让别人做自己的空间,才能长久。
4、别羡慕别人,你有你的活法
村里的人总爱羡慕别人:羡慕老周种反季蔬菜赚得多,羡慕小李开饭馆生意好,羡慕小芳找了个好丈夫。可没人知道,老周为了种蔬菜,熬了多少个通宵学技术;小李开饭馆时,赔了钱还欠了债;小芳跟丈夫也吵过架,慢慢才磨合好。
我以前也羡慕镇上的老板穿西装、住大房子,后来跟老板聊了才知道,他年轻时为了做生意,常年在外跑,好几年没跟家人过过年,还受过不少骗。老板说:“你只看到我现在有的,没看到我失去的、受的苦。” 从那以后,我不再羡慕别人,只是专心种好自己的地,学自己想学的手艺。人活着,不用跟别人比,你有你的难处,别人有别人的苦;不羡慕别人,不看轻自己,有适度的野心,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是幸福。
5、听人说话别打断,等人家说完
村里的老陈,说话总爱打断别人 —— 不管别人说啥,他都要插一嘴,要么说 “你这不对”,要么说 “我知道”,结果没人愿意跟他聊天。有次村里开大会,老陈又打断别人发言,村长忍不住说:“老陈,你先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意见行不行?” 老陈这才红着脸闭了嘴。
反观村里的老支书,不管谁说话,他都安安静静听,就算对方说的是废话,也不打断。有人问他 “为啥总听别人把话说完”,老支书说:“你听人家说完,是尊重人家,人家也会感激你。就算人家说多了,也会自己意识到,比你打断强。” 我以前也爱打断别人说话,后来学老支书,等人家说完再开口,发现跟人相处融洽多了。听人说话不打断,看似是小事,却是做人的本分 —— 你给别人尊重,别人才会给你尊重,人缘自然就好了。
6、关系再好,也得听出话里的潜台词
村里的小李,跟邻居老王关系不错,老王想借小李的拖拉机用,却不说 “借拖拉机”,而是说 “小李啊,你家拖拉机最近不用吧?我家地里的麦子该收了,愁着没法运”。小李没听出潜台词,说 “最近还用呢”,结果老王不高兴了,后来两人关系慢慢淡了。
小李后来跟老周聊起这事,老周说:“关系再好,也得听人家话里的意思 —— 老王说麦子没法运,就是想借拖拉机。你要是当时说‘等我用完了就给你用’,他也不会不高兴。” 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朋友说 “最近手头紧”,我没听出是想借钱,还说 “我最近也不宽裕”,结果朋友跟我疏远了。后来我学着听潜台词,才发现很多时候,人家不会把话说得太直白,你得留意,才不会伤了关系,也能保护自己 —— 毕竟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活,听懂潜台词,才能更好地相处。
7、有本事的人,往往不扎堆
村里的老周,种反季蔬菜赚了钱,还带动不少人一起种,可他平时很少跟人扎堆聊天、打牌,大多时候要么在地里忙活,要么在家看农技书。有人说 “老周不合群”,老周却说 “合群就是一群人凑一起取暖,可我想自己往前走,不用非得跟别人凑一起”。
后来老周的蔬菜卖到了城里,还开了个小合作社,不少人主动来跟他来往,想跟着他干。老周说:“不用太在意合不合群,融不进去就不融,把心思放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强。等你有本事了,自然有人来融你。” 我以前总怕 “不合群”,天天跟人凑一起聊天,结果啥也没学到。后来学老周,专注于自己的事,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本事,身边也有了愿意跟我来往的人。合群不是必须的,强大自己才是根本。
8、开口伤你的人,从没尊重过你
村里的王婶,总爱打着 “为你好” 的旗号说伤人的话 —— 看小芳穿件新衣服,说 “你这衣服太显胖,不好看”;看小李没考上大学,说 “你这孩子就是没出息”。小芳和小李听了都不舒服,可王婶还说 “我是为你们好”。
老周跟小芳说:“别信她的话,真正为你好的人,不会这么说 —— 她就是没尊重你,才会随口伤你。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就离她远点。” 小芳听了,后来不再跟王婶来往,心情也好多了。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人,说 “我为你好,你该找个稳定的工作”,可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人还总说我 “不懂事”。后来我离那人远了,才明白:开口伤你的人,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别怀疑自己,赶紧躲开,才不会受更多伤害。
9、普通人想出头,不用靠天赋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觉得 “自己没天赋,啥也干不好”,在工厂上班也混日子。后来他听老周说 “普通人想出头,不用天赋,只要肯坚持”,就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修手机。一开始学得慢,还总修坏,可他没放弃,慢慢越修越好,后来开了个手机修理铺,生意不错。
小王说:“我没天赋,就是敢面对自己的焦虑,定了目标就坚持做。时间长了,优势就攒下来了,慢慢就比别人强了。” 我以前也觉得 “自己没天赋,成不了事”,后来学着种果树,一开始也种不好,可我坚持学、坚持管,慢慢也有了收成。这世上,需要天赋的事没几样,普通人只要有行动力,能坚持,就能一点点积累优势,最后脱颖而出。别总说自己没天赋,先问问自己肯不肯干、能不能坚持。
10、合作关系,先讲等价交换
村里的小李,想跟镇上的老板合作卖蔬菜,一开始就想送老板东西,结果老板没收,还说 “你先把蔬菜种好,能卖出好价钱,再谈合作”。小李后来把心思放在种蔬菜上,蔬菜长得好,还找到了好的销路,老板主动来找他合作,这时候小李再送老板自家种的蔬菜,老板才收下。
小李说:“合作关系,刚开始得等价交换 —— 你得给对方提供价值,人家才会跟你合作。别上来就送东西,关系不到位,人家不敢收,也不会跟你合作。” 我以前想跟人合伙种地,一开始就想请人吃饭、送东西,结果人家不愿意跟我合伙。后来我把地种好,有了经验,人家才愿意跟我合作。不管是雇佣还是合作,先给对方提供价值,互相信任了,关系才能长久,别搞反了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