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活在这世上,总羡慕那些活得通透、走得顺当的人,觉得他们天生就有本事。其实不是,他们不过是摸透了做人做事的门道,把日子过明白了。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的 10 个实在理,都是从日子里熬出来的真经验,听懂了,你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1. 掏心窝子的实在,比啥花招都管用
做人越实在,越没人能挡得住你的路。真正有本事的人,根本不屑于玩那些勾心斗角的伎俩 —— 不是他们不会,是没必要。当你实力足够强,对人掏心窝子,在别人看来就是天大的恩惠;可要是你实力不够,在厉害人面前,你那点小心思根本藏不住,就像透明人似的,这时候只有实打实待人,才是你唯一的机会。
村里的老周以前在镇上开五金店,刚开始没生意,有人劝他 “跟人耍点心眼,多算点钱”,可老周不乐意,总是实打实地给顾客推荐合适的东西,就算顾客只买个几毛钱的螺丝,他也会帮忙拧好。慢慢的,镇上人都知道老周实在,都愿意去他店里买东西,后来他的店成了镇上生意最好的五金店。老周说:“做人实在点,别人才信你,生意才能做长久。”
反观村里的小王,总爱跟人耍小聪明,卖菜的时候缺斤短两,跟人合作的时候偷偷藏私,结果没人愿意跟他来往,最后只能去城里打工,混得越来越差。
2. 啥时候都把自己当 “当家人”,别总把自己当外人
所谓 “主角思维”,就是不管在啥场合,都能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从主人的角度想事儿、做事儿。比如去参加个宴席,别缩在角落里不敢说话,要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认识新朋友,好吃的也别客气,该尝尝就尝尝;跟人聊天的时候,有想法就说出来,别总憋着,让别人知道你的心思。这样的人,往往能抓住更多机会。
镇上的李老板以前就是个普通的打工仔,有次公司组织聚餐,别人都缩在座位上不敢说话,只有李老板主动跟老板聊天,还提出了几个改进工作的想法。老板觉得他有想法、很大方,就把他调到了重要岗位,后来李老板慢慢做到了经理的位置。李老板说:“不管在啥场合,别把自己当外人,把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别人才会看重你。”
反观村里的小芳,每次参加聚会都缩在角落里,别人跟她说话她也只会点头,有想法也不敢说,结果工作好几年,还是个小职员,没得到任何机会。
3. 要么顺着规矩走,要么打破规矩找出路
有本事的人,脑子里总想着 “咋能把事儿办成”,不会乖乖地守着别人定的规矩过日子。要么顺着规矩找机会,把规矩用活,达成自己的目的;要么就打破那些不合理的规矩,走出一条新路子。
就说大学里吧,多数人都在乖乖地学习、考研、考证书,觉得这是唯一的出路,可总有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比如城里的小周,上大学的时候没跟着大家一起考研,而是在学校里跑腿送外卖、帮同学代买东西,后来还开了个小超市,把同学的钱赚得盆满钵满。毕业的时候,别人还在找工作,小周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比那些考研的同学混得好多了。小周说:“别总盯着别人走的路,有时候打破规矩,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4. 别闲着,越折腾越有机会
有本事的人,从不会躺在舒适区里不挪窝,他们总在琢磨 “咋能过得更好”,不断去尝试新事物、学新本事、找新机会。要是你每天啥也不干,就知道躺平摆烂,好事儿根本不会找上门来 —— 日子是折腾出来的,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抓住机会。
村里的王大叔以前只是个种地的,可他不满足于只种庄稼,总在琢磨新路子。他先是在地里种果树,后来又搞起了养殖,还在网上卖自家的农产品。慢慢的,他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车,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王大叔说:“人不能闲着,越折腾越有劲儿,机会也越多。”
反观村里的小李,大学毕业后就回了家,每天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啥也不干,日子过得越来越差,最后连自己都养不活,只能靠父母接济。
5. 跟人相处,别让人觉得不自在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管跟谁打交道、一起做事,都能让别人觉得舒服。论想法,他们看得比你远、想得比你透,不会跟你争对错、吵吵闹闹;论做人,他们情商高,知道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咋跟人相处才舒服,让你从心里佩服,心甘情愿跟他们来往。
镇上的老支书就是这样的人,不管跟老人还是年轻人打交道,都能让人家觉得舒服。跟老人聊天,他会听人家讲过去的事儿,不打断、不反驳;跟年轻人聊天,他会跟人家聊新鲜事儿,不摆架子、不啰嗦。村里不管谁有事儿,都愿意找老支书帮忙,因为跟他相处,心里踏实、舒服。
反观村里的张大叔,总爱跟人抬杠,不管别人说啥,他都要反驳两句,还总爱摆架子,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结果村里没人愿意跟他来往,他自己也过得孤单。
6. 啥事儿都看开点,别揪着不放
所谓从容,就是知道这世上除了生和死,其他事儿都不算啥,就像身上蹭破点皮,疼一阵就好了。没有啥事儿是非做不可,也没有啥事儿是一定不能做的,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慌慌张张、急急忙忙,慢慢就能养成从容的性子。
村里的老陈以前总爱跟人着急,不管啥事儿都想马上办成,办不成就上火。有次他种的麦子遭了灾,他急得几天没睡着觉,后来村里的老支书跟他说:“麦子没了还能再种,身体垮了可就啥都没了。” 老陈这才想通,慢慢变得从容起来,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沉住气,日子也过得越来越顺。
反观村里的小王,一点小事儿就着急上火,有次他儿子考试没考好,他气得把儿子打了一顿,结果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差,儿子也越来越叛逆。
7. 别总想着凑热闹,能扛住沉默才厉害
有本事的人,从不会主动去凑热闹、找话说,也不会在场面尴尬的时候,急着开口缓解气氛。他们对场面有把控力,知道啥时候该说话、啥时候该闭嘴,不会主动去讨好别人,也不会随便开口,就算场面安静得让人尴尬,他们也能扛得住,这样的人,才能镇住场子,让别人佩服。
城里的李老板就是这样的人,每次开会的时候,他从不会主动发言,总是先听别人说,等大家都说完了,他再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要是没人说话,场面尴尬,他也能沉住气,不会急着找话说,反而让别人觉得他很厉害、很沉稳。李老板说:“有时候沉默比说话更有力量,能扛住沉默,才能把控场面。”
反观村里的小张,每次跟人聊天,总怕场面冷下来,不停地找话说,就算没话也硬说,结果让人觉得很尴尬,别人也不愿意跟他聊天。
8. 别自己感动自己,要盯着目标干
有本事的人,从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做事,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靠假装努力来骗自己、感动自己。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想要啥,为了达到目标,会踏踏实实去做,不管过程多苦多累,都不会在乎,只会盯着结果往前走。
城里的小周以前总爱假装努力,每天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可在图书馆里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到了晚上还发朋友圈说 “今天又努力了一天”,自己感动得不行,可成绩一点没进步。后来他想通了,不再假装努力,而是踏踏实实学习,每天制定计划,完成了才休息,慢慢的,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小周说:“别自己骗自己,只有实实在在朝着目标干,才能有结果。”
9. 会夸人,比送啥礼都管用
有本事的人都知道,夸人是最划算的社交方式 —— 不用花啥钱,还能让人开心,有时候比送贵重的礼物还管用。人都喜欢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夸,你要是能顺着这个性子,多夸夸别人,就算再难打交道的人,也能跟你处好关系。
村里的王婶就特别会夸人,见了邻居家的媳妇,就夸 “你这衣服真好看,显得你真年轻”;见了邻居家的孩子,就夸 “这孩子真聪明,将来肯定有出息”。慢慢的,村里没人不喜欢王婶,有啥好事也都愿意跟王婶分享。王婶说:“夸人又不费啥劲,还能让人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反观村里的张大叔,总爱挑别人的毛病,见了谁都爱说 “你这事儿做得不对”“你这人真没本事”,结果村里没人愿意跟他来往,他自己也过得不开心。
10. 别等机会,要主动找机会
有本事的人,从不会等着机会来找自己,而是会主动去抢、去争。在他们眼里,等着机会就是等死,只有主动出击,才有可能抓住机会。不管想要啥,就算觉得很难得到,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尝试,不会轻易放弃。
城里的小李以前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觉得没前途,可他没等着公司给机会,而是主动去外面找。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还主动去跟大公司的人打交道,慢慢积累资源。后来有个大公司招人,他主动去应聘,凭借自己的本事和积累的资源,成功入职,现在过得比以前好太多了。小李说:“机会不会主动来找你,只有你主动去找它,才有可能抓住它。”
反观村里的小王,总等着机会来找自己,每天在家躺着,说 “等有好机会了我再去干”,结果机会没等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差,最后只能靠父母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