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守相
所谓守相,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和姿态管得住、放得稳。我早年在镇上的茶馆见过个账房先生,不管是有人来结账时的琐碎,还是客人争执时的吵闹,他说话总慢悠悠的,唾沫星子从没溅过桌面;就算听到天大的好消息,也只是嘴角微微上扬,不会笑得露出牙龈、晃着身子;有回茶馆漏雨淹了账本,他也没手忙脚乱地乱翻,只是找了块干布,一点点把账本擦干净,再慢慢核对数字。
后来才知道,这先生以前是大户人家的管家,最讲究 “守相”—— 他说 “脸上的表情、手上的动作,都是给别人看的体面,你乱了,别人就觉得你撑不起事”。反观有些年轻人,一说话就手舞足蹈,唾沫横飞;一开心就咋咋呼呼,恨不得跳起来;一慌张就手脚冰凉,连话都说不利索。这样的模样,任谁看了也不会觉得 “贵气”。贵气从来不是穿金戴银堆出来的,是你稳稳当当的自控力 —— 把表情收住,把动作稳住,别人才会觉得你靠谱、有分量。
2、懂得藏拙
人多的时候,别把那点小聪明摆到台面上,不然反而会招人防备。我老家有个后生,脑子灵光,算账快,还会修些小电器,可他总爱在人多的时候显摆 —— 东家办喜酒,他非要抢过账房的算盘,说 “我算得比你快”;西家修收音机,他凑过去说 “你这法子不对,得听我的”。久而久之,村里的人都不爱跟他来往,有人说 “他太能了,跟他在一起,显得我们都笨”,还有人怕他抢了自己的活计,偷偷给他使绊子。
反观村里的老木匠,手艺好到能在木头上刻出花来,可别人问他 “这手艺咋这么好”,他总说 “瞎琢磨的,比城里的师傅差远了”。有人找他学手艺,他也不藏着,但从不说 “你得按我的来”,反而说 “你慢慢试,找到自己顺手的法子就行”。结果老木匠的人缘特别好,谁家盖房子、打家具,都先找他,还总把自家的菜、自家的酒送给他。其实人都这样,比起那些锋芒毕露的人,更愿意信那些 “看起来老实、没心眼” 的人。藏拙不是装傻,是不把自己的优势变成别人的压力,这样才能让人放心跟你相处,贵气也就在这份从容里慢慢显出来了。
3、修炼凝神
眼睛是藏不住精气神的,能让眼神 “说话” 的人,往往不用多开口,就能让人信服。我早年在县城的布店当伙计,店里的掌柜就是个 “眼神会说话” 的人 —— 有人来买布,犹豫选哪种花色,掌柜不用说话,只是盯着布料,再温和地看一眼客人,客人就知道 “这布料适合自己”;有小伙计偷懒,掌柜也不骂,只是站在柜台后,眼神稳稳地落在伙计身上,伙计立马就知道该干活了。
后来跟掌柜熟了,才知道他年轻时总对着镜子练眼神 —— 想表达 “赞同”,就眼神柔和,轻轻点头;想表达 “提醒”,就眼神专注,不怒自威;想表达 “安慰”,就眼神温暖,带着笑意。他说 “眼神比嘴管用,嘴能说瞎话,眼神却藏不住真心”。反观有些人,说话时眼神飘来飘去,要么盯着天花板,要么看着地面,让人觉得他没诚意;遇到事时眼神慌乱,要么躲闪,要么瞪得溜圆,让人觉得他没底气。修炼凝神,就是让眼神有定力、有温度,能让人从你眼里看到真诚和可靠,这份底气,就是贵气的底子。
4、锻炼扩形
每个人身上都有个 “气场圈”,这圈子是身子的姿态撑起来的,姿态越正,气场越足。我村里有个退伍的老兵,七十多岁了,走路还是挺胸抬头,腰杆笔直,就算扛着锄头下地,也不会弯腰驼背;跟人说话时,他会稳稳地站着,不晃不抖,眼神看着对方,让人觉得特别有精神。村里的年轻人都爱跟他聊天,说 “看大爷站着,就觉得心里踏实”。
老兵说 “在部队时,班长总教我们‘站如松,坐如钟’,一开始觉得累,后来习惯了,就觉得浑身有劲儿”。他还教年轻人一个法子:走路时找个远处的点,比如村口的老槐树、对面山上的石头,盯着那个点走,腰自然就直了,头也自然抬起来了。反观有些年轻人,走路时勾着腰、含着胸,要么盯着脚尖,要么晃着肩膀,看起来没精神不说,还让人觉得 “没底气”。锻炼扩形,不是要你装腔作势,是让你把身子立起来 —— 腰杆直了,肩膀平了,气场自然就出来了,贵气也就跟着来了。
5、学会控语
说话有分寸,比会说话更重要。我老家有个婶子,嘴特别碎,开心的时候就口无遮拦 —— 东家生了孙子,她笑着说 “这孩子咋这么黑,随他爹”;西家买了新衣服,她笑着说 “这衣服太花了,显老”。结果没少得罪人,有人说 “她说话没把门的,跟她来往得小心”。
反观村里的老支书,说话总是慢悠悠的,就算再开心,也不会说癫狂的话;就算再难过,也不会说丧气的话。有回村里的庄稼遭了灾,大家都很着急,老支书说 “别慌,咱们先看看能救多少,实在不行,明年再种,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句话就稳住了大家的心。老支书说 “话是拦路虎,也是定心丸,说轻了没分量,说重了伤人心,得把住度”。学会控语,就是不把开心说成对别人的冒犯,不把难过说成对生活的放弃。能管住自己的嘴,就能管住自己的情绪,也就能管住自己的人生 —— 这份分寸感,就是贵气的体现。
6、能够修心
心不乱,日子就不会乱;心一慌,再顺的事也会出岔子。我早年在工厂上班时,有个师傅特别厉害,不管车间里多乱,不管机器出多大的故障,他都能安安静静地琢磨办法,从不会因为别人的催促、别人的议论而慌了神。有人问他 “你咋这么稳”,他说 “别人急是别人的事,我急也没用,不如静下心来想办法”。
反观有些年轻伙计,别人说两句闲话,他就急得脸红脖子粗;别人做得比他好,他就气得睡不着觉。结果越急越出错,越气越干不好活。师傅说 “修心就是修‘不被别人影响’的本事 —— 别人的好,跟你没关系,别嫉妒;别人的坏,也跟你没关系,别生气;别人的评价,更跟你没关系,别往心里去”。能修好心的人,就算天塌下来,也能先稳住自己,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份从容,不是天生的,是慢慢练出来的 —— 心稳了,生活就顺了,贵气也就在这份沉稳里慢慢渗出来了。
7、知道慎独
一个人的时候能守住规矩,才是真的有教养。我村里有个老教师,退休后还保持着以前的习惯 —— 每天早上起来先把院子扫干净,就算没人看,也扫得一尘不染;吃饭时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会把碗筷摆整齐,不会狼吞虎咽;就算家里没人,也不会把衣服乱扔,不会把垃圾随便丢。
有人问他 “家里没人,何必这么讲究”,他说 “讲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时都能守规矩,跟人相处时才不会失了分寸”。反观有些年轻人,在外面穿得干干净净,回到家就把衣服扔得满地都是;在别人面前彬彬有礼,一个人时就脏话连篇。这样的人,就算在外面装得再好,也藏不住骨子里的潦草。知道慎独,就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做好那些 “麻烦但加分” 的事 —— 把地扫干净,把碗洗干净,把衣服叠整齐。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慢慢固化你的行为举止,让你从里到外散发出一种 “靠谱” 的气息,这份自律,就是贵气的底色。
8、懂得惜时
现在的人,看似选择多了,其实时间被分得更碎了 —— 刷会儿手机,半天过去了;纠结买啥东西,一小时过去了;犹豫要不要出门,一上午过去了。我村里有个小伙子,特别懂得惜时,他每天早上起来先列个清单:上午去地里干活,下午学修农机,晚上看会儿书。就算有朋友喊他去打牌,他也会说 “我先把活干完,有空再跟你玩”。
没过几年,小伙子不仅把地种得特别好,还成了村里的 “农机能手”,有人找他修农机,还会给他钱。反观有些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刷视频,要么跟人东拉西扯聊闲天,结果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啥本事也没学到。小伙子说 “时间就像地里的水,你不用,它就流走了;你用好了,就能浇出好庄稼”。懂得惜时的人,不会被欲望和选择牵着走,他们知道自己要干啥,也知道该咋干。这份目标感和心智,会让他们比别人走得更快、更稳,贵气也就跟着这份踏实来了。
9、能够去浊
别在烂人烂事上浪费精力,不然只会把自己拖进泥潭。我早年在县城打工时,认识个朋友,总爱跟人计较 —— 有人借了他十块钱没还,他能念叨半年;有人跟他拌了句嘴,他能记好几年。结果他天天活得不开心,还因为这些小事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连工作都丢了。
后来他认识了个开书店的老板,老板跟他说 “人生就像筛子,得把那些烂人烂事筛出去,才能留下好的。你不用教育别人,也不用改变别人,选跟你同频的人一起走就行”。朋友听了老板的话,慢慢不再跟人计较,也不再跟那些满是负能量的人来往,反而把精力放在学手艺上,后来开了个小修理铺,日子过得越来越顺。能够去浊,就是知道哪些人该远离,哪些事该放下。把烂人烂事抛开,你的能量才不会被消耗,你的气场才会越来越强 —— 这份清醒,就是贵气的保障。
10、避免俗气
越简单、越真诚,越能远离俗气。我老家有个姑娘,穿着总是很朴素 —— 夏天就穿件白衬衫、蓝裤子,冬天就穿件棉袄、棉裤,从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款式;跟人相处时也很真诚,不会说假话,不会耍心眼,别人有困难,她能帮就帮。
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她,有人说 “看这姑娘,就觉得心里清爽”。后来姑娘去城里打工,老板也很喜欢她,说 “她身上有种清澈的气息,让人觉得踏实”。反观有些年轻人,穿得花里胡哨,满身都是名牌,却总爱说假话、耍小聪明,结果没人愿意跟他们深交。避免俗气,不是要你过得寒酸,是要你把精力放在 “实在” 上 —— 穿着舒服就行,不用追求名牌;待人真诚就行,不用耍心眼。朴素的人,不仅能收获好人缘,还能从里到外散发出一种干净、清澈的气息,这份纯粹,是最宝贵、也最动人的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