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寒
后方休整地的生活,相对于血肉横飞的前线,堪称天堂。虽然食物依旧粗糙,住宿条件简陋(往往是挤在祠堂、庙宇或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但至少没有了时刻呼啸的炮弹和明晃晃的刺刀,夜晚可以相对安稳地睡上一觉,不用担心在睡梦中死去。
伤兵们得到了虽然简陋但持续的治疗,焱肩膀上的伤口开始愈合,长出了粉色的新肉。溃散的士兵被重新编入新的作战单位,补充兵员和装备(尽管依旧是些老旧的武器,但至少弹药比以前充足了些)。每天除了必要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还有一些难得的自由活动时间。
焱利用这些时间,尽可能地观察和融入这个“相对正常”的抗战后方社会。他看到了学生组成的宣传队在街头演出,激昂地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看到工人们在简陋的作坊里日夜不停地生产着军需物资;他看到农民们将省下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他也看到了市井街巷中,普通百姓在战争阴影下,依然顽强地经营着各自的生活,透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他与陈明的关系越发熟络。陈明似乎对这个沉默寡言、却偶尔眼神深邃、枪法精准的年轻士兵颇感兴趣。两人时常在训练之余,找个僻静角落聊天。陈明会给他讲北平的琉璃厂、讲大学的象牙塔、讲他远在沦陷区的家人,语气中充满了怀念和忧思。而焱则大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偶尔从“狗娃”的视角,描述一些前线的残酷细节,隐去自己那些超越时代的感受。
陈明依旧坚持写他的战地日记,并且开始尝试向后方的一些报纸、刊物投稿。他的文字朴实而有力,充满了对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同情与敬意,也毫不避讳地揭露战争的血腥与后方某些存在的腐败和低效。
“狗娃,你看这段,” 陈明有时会把自己的稿子读给焱听,“‘……那些牺牲在台儿庄的弟兄们,他们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他们的生命如同野草,被战火轻易地焚毁。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屏障,却为这个国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无名的野草,他们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你觉得怎么样?”
焱沉默地点点头。陈明的文字,恰好呼应了他心中“记住”的念头。他越发觉得,保护陈明,让他把这些真实的记录传播出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后方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资源的分配不公、派系之间的龃龉、对战争前景的悲观论调……种种负面的东西,像霉菌一样在看不见的角落滋生。焱凭借其成年人的阅历,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
一天,他被补充进了一个新的步兵连。连长是个面色黝黑、带着江湖气的中年军官,据说以前是地方保安团出身,打起仗来有些滑头,但对待手下还算仗义。连里的士兵成分复杂,有像焱这样从血战中幸存的老兵油子,也有刚补充进来的、一脸懵懂的新兵蛋子。
焱因为作战“勇猛”(主要是台儿庄的经历和不错的枪法),被任命为一个步兵班的副班长。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他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职员,何曾想过会在一支1938年的中国军队里当上“军官”,哪怕是最低一级的。
他的班长是个叫赵铁柱的老兵,性格耿直,打仗不怕死,但对焱这个突然空降的、看起来有些“文气”的副班长,起初并不太信任。
“狗娃副班长,听说你在台儿庄砍过鬼子?” 赵铁柱斜着眼打量他。
“嗯。” 焱言简意赅。
“光会砍不行,得会带弟兄们活下来。” 赵铁柱拍了拍手里的中正式,“以后跟着我,机灵点。”
焱没有争辩。他知道,在这种队伍里,威信是靠实打实的战绩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建立起来的。
休整期间,除了训练,他们也承担一些周边的警戒和巡逻任务。在一次巡逻中,他们小队遭遇了一股伪装成中国百姓、试图渗透侦察的日军小分队。双方在一条山沟里爆发了激烈的遭遇战。
赵铁柱指挥若定,老兵们经验丰富,新兵们虽然紧张,但也勉强能跟上。焱利用地形,精准地点射,接连撂倒了两个试图迂回的鬼子,有效地压制了对方的火力点。
战斗结束后,赵铁柱看着焱,眼神里的不信任少了许多,多了几分认可:“行啊,狗娃,枪法不赖,脑子也清楚。是块带兵的料。”
就这样,焱在这个新的集体里,逐渐站稳了脚跟。他依旧话不多,但作战勇敢,照顾新兵,将自己的战场生存经验(结合了未来的一些常识,如简单的野战卫生、利用光影伪装等)毫无保留地分享,赢得了不少弟兄的尊重。
然而,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休整期即将结束,他们连队接到了新的作战命令——开赴新的防线,应对日军新一轮的攻势。
出发前夜,后方小镇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会。学生们唱着慷慨悲歌的抗战歌曲,民众们送来煮熟的鸡蛋和布鞋。气氛热烈而悲壮。
陈明找到焱,塞给他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个笔记本和几支铅笔。“狗娃兄弟,又要上战场了。这个你拿着,有空……也写点什么吧。把你的所见所闻记下来。万一……我是说万一我回不来了,总得有人继续写下去。”
焱接过布包,感觉重若千钧。他看着陈明镜片后那双充满忧虑却又坚定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队伍在薄雾中开拔。离开了相对安全的休整地,再次走向未知的、必然充满血火的战场。
焱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晨霭中渐渐模糊的小镇,那里有短暂的安宁,有鲜活的生命,有他所留恋的人间烟火气。然后,他转过身,紧了紧肩上的步枪,跟上队伍的步伐。
他的军装依旧破旧,他的脸庞依旧年轻,但他的眼神,已经彻底被战火淬炼过,沉静而坚毅。他知道,更加残酷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他不再仅仅是求生,他带着班长的遗志、弟兄的信任、陈明的嘱托,以及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的观察使命。
他的烽火征途,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