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位巩固,苏清欢开始着手解决另一个关键问题——药品。
她空间里的现代药品有限且不可再生,必须找到替代品。同时,她也想将一些经过验证的有效方剂推广开来。
她首先瞄准了抗生素的替代。她深知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如黄连、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她开始系统性地研究古籍药方,结合现代药学知识,进行配伍和提纯实验。
她改进了麻沸散的配方,使其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小。她尝试用高度蒸馏酒浸泡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制作酊剂。
最重要的是,她根据记忆,开始小规模试制青霉素。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且充满风险。她需要合适的青霉菌菌种、复杂的培养和提取流程,还要面对纯度不足和过敏反应的巨大风险。她只能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缓慢进行。
然而,她的这些“捣鼓”很快引起了太医院旧势力的警惕。
刘院使等人无法在理论上驳倒她,便开始在“药”上做文章。
这日,太医院议事。刘院使拿出一份弹劾奏章,面色凝重:“苏院判,有御史弹劾你‘私制禁药,配伍诡异,恐生祸端’。你近日所用之‘消毒烈酒’、‘改良麻沸散’等,皆非《本草纲目》所载,亦未经太医院合议核准,如此滥用,是否欠妥?”
这是直接质疑她制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院使大人,”苏清欢平静回应,“消毒烈酒乃提纯之酒,外用于疮疡消毒,其效已在安澜县、军中多次验证,乃防疫之必需。改良麻沸散乃为减轻病患痛苦,使其耐受手术,亦经试用,效果良好,副作用更低。皆为民、为兵谋福,何来‘禁药’之说?若事事需合议核准,恐贻误救治时机。”
“验证?试用?凭你一人之言,何以取信?”一位老太医冷笑道,“若出了差错,谁担待得起?祖宗传下的方子用了千百年,岂容随意更改?”
“祖宗方子固然宝贵,然医学岂能固步自封?”苏清欢反驳,“若因循守旧,何来神农尝百草?何来华佗麻沸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效,便当推行!”
“你!强词夺理!”
双方激烈争论起来。
苏清欢知道,这背后又是世家的推波助澜,想从根源上否定她的医药体系。
她不再纠缠,直接上奏女帝,陈明新药之于防疫、军阵的重要性,并请求在太医院下设“医药改良所”,专门研究验证新方新药,制定标准。
女帝支持革新,再次准奏,但为平衡,也让刘院使派人参与监管。
苏清欢获得了合法研究的名义,但也被套上了一层监督的枷锁。药方之争,从明面转入了新的战场。
苏清欢深知这监督的枷锁不好挣脱,但她也不会轻易放弃。她表面上配合着刘院使派来的人,暗中却加快了青霉素的试制进度。
这日,她正在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观察青霉菌的培养情况,刘院使派来的张太医突然闯了进来。“苏院判,你这是在做什么?如此神秘,莫不是真在制什么禁药?”张太医阴阳怪气地说道。
苏清欢淡定自若,“张太医,我正在研究对抗感染的新药,这可是关乎无数百姓和将士性命的大事。”张太医不屑地哼了一声,“谁知道你是不是打着研究新药的幌子,行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苏清欢心中恼怒,但还是强忍着,“张太医,你要是不信,大可以仔细检查,看看我是否有违规之处。”张太医四处翻找,却没发现什么把柄,只能气呼呼地走了。
苏清欢明白,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她不会退缩,她要让自己的医药体系在这重重阻碍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