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苏清欢的意料,第二天西偏殿报名进修班的年轻医徒和低品级医官,竟有三十余人。他们大多出身寒微,在太医院处于底层,平日只能做些抓药、煎药的杂活,难得有学习高深医术的机会。苏清欢的“神医”之名和抗疫壮举,对他们而言是耀眼的光芒和难得的机遇。
苏清欢亲自面试,剔除了几个眼神闪烁、疑似被老太医派来打探消息的,最终留下了二十人。她将这二十人视为火种,亲自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
培训从最基础的解剖学图谱(她凭借记忆绘制)、生理卫生知识讲起,再到消毒、缝合、骨折固定等实用技术。她授课深入浅出,毫无保留,并且注重实践,允许学徒们在动物身上进行练习。
她发现了一个名叫赵诚的年轻医徒,家境贫寒,但天赋极高,对人体结构有着惊人的理解力,缝合技术一教就会,且极其认真严谨。另一个叫孙秀莲的女医官(太医院少数女性,负责后宫低等宫女诊疗),心思缜密,对草药药理有独到见解,且不畏血污。
苏清欢对这两人格外看重,暗中加大培养力度。
然而,阻力无处不在。老太医们明里不敢反对,暗地里却不断使绊子。克扣学徒们的份例药材、将他们调去干最脏最累的杂活以耽误学习、散播“学那些邪术将来必遭天谴”的谣言……
年轻学徒们压力巨大,有人开始动摇。
苏清欢果断出手。她利用县君的俸禄和女帝的赏赐,自掏腰包购买最好的药材和器械供学徒们练习。她强硬地以院使身份规定,进修班学徒每日有半天时间必须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准无故抽调。对于散播谣言者,她直接揪出,当众严厉训诫,甚至将一名屡教不改的资深医官调去了最清苦的皇家陵园当值,以儆效尤。
她的强硬手段暂时压制了歪风,但也让她与保守派的矛盾更加尖锐。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日,贤王府传来急报,贤王妃怀胎十月,难产一日一夜,血流不止,王府太医束手无策,已呈昏厥之态,母子性命危在旦夕!贤王是女帝的叔父,地位尊崇,贤王妃若有不测,必将引起朝堂震动。
太医院众太医闻讯,皆面色如土。难产本就是鬼门关,何况是贤王妃!治好了未必有大功,治不好却必有大祸!无人敢应承。
刘院使目光闪烁,看向苏清欢,拱手道:“苏院使医术通神,曾救太后于危难,此番或许……唯有苏院使能创造奇迹。”
这分明是捧杀!想将她架在火上烤!
苏清欢心知肚明,但这同样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向顶尖权贵证明新型医术价值的机会!剖腹产手术,虽然风险极高,但已是唯一能挽救母子性命的希望!
她深吸一口气,出列,对前来求救的王府长史沉声道:“本官需即刻前往王府诊视。但有一言在先,王妃情况危急,常规之法恐已无效,或需行非常之策,或有一线生机。但此法亦风险巨大,需王爷与王妃首肯。”
“非常之策?”长史急问。
苏清欢目光坚定,吐出的字却石破天惊:“开腹取子。”
满堂皆静!随即哗然!
开腹?那不是杀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