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四年正月下旬,城隍庙前的积雪渐融,青记染布庄的后院却因一场小意外添了几分紧张。伙计小王在搬运滚烫的染料时,脚滑撞翻了半桶黄芩汁,滚烫的汁液溅到他的裤脚,虽及时用冷水冲洗,还是留下了一片红肿。青娘看着温景然给小王涂抹烫伤药膏,再看地上未清理干净的染料痕迹,心中满是自责——此前只盯着生产效率和品质,竟忘了最该重视的安全问题。
“这不是小事。”沈行舟提着暖炉走来,炉身还裹着层厚布,“我茶庄之前有伙计烤茶时被炭火烫伤,后来定了‘炭火区禁穿宽松衣物’‘取茶用长柄夹’的规矩,再没出过类似事故。染布涉及热水、炭火、重物,更得定个细致的安全规程,不能拿伙计的安危赌。”
温景然收起药膏,从药箱里取出一本《工伤应急录》,里面记着各种烫伤、砸伤的处理方法:“我在医馆见多了因操作不当受伤的案例,染布的每个环节都藏着风险——搬运染料怕烫伤、烧火熬料怕火灾、使用刮刀怕划伤。咱们得从‘风险识别、操作规范、应急处理’三个方面,把安全规矩写死,让每个伙计都记在心里。”
青娘接过《工伤应急录》,指尖划过“烫伤处理:立即用冷水冲洗一刻钟,忌涂油脂”“砸伤处理:先检查是否骨折,再用夹板固定”等条目,忽然想起上月李叔用竹刮刀清理染缸时,不小心划伤手掌,当时只简单包了下就继续干活,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今日就把安全规程定下来!”她当即拉着两人走遍染坊每个区域,逐一梳理风险点,制定对应规程。
第一个是“热料操作安全规程”。温景然指着熬煮染料的灶台,灶火正旺,银锅冒着热气:“熬煮染料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紧身袖口衣物’,袖口需用布带扎紧,避免垂落沾到火源;‘取放银锅必须用双层棉布垫手’,不得直接用手接触锅沿;‘染料煮沸时需用木盖半掩’,防止汁液溅出,且灶台周围三尺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如棉布、干草。”他还在灶台旁贴了张“烫伤应急图”,标注着“冷水桶位置”“烫伤药膏存放处”,“一旦发生烫伤,先冲冷水,再涂药膏,严重时立即送医,不得拖延。”
第二个是“重物搬运安全规程”。沈行舟找来两个伙计,演示正确的搬桶姿势:“搬运染料桶时,‘需两人协作’,一人扶桶身,一人托桶底,不得单人搬运超过三十斤的重物;‘行走路线需提前清理’,确保路面无积水、无杂物,且需沿墙根行走,避开主要通道;‘放下桶时需缓慢轻放’,不得直接蹲摔,桶口需朝向无人处,防止染料溢出。”青娘补充:“每个染料桶都要贴‘重量标签’,超过三十斤的桶需用红漆标注‘需双人搬运’,提醒伙计注意。”
第三个是“工具使用安全规程”。温景然取来竹刮刀、剪刀、铜勺等工具,逐一说明:“使用竹刮刀清理染缸时,‘刀刃需朝向缸壁’,不得对着自己或他人,用力需均匀,避免刮刀断裂飞溅;使用剪刀裁剪布料时,‘剪刀尖不得对人’,传递时需将刀柄朝向对方;铜勺、铁铲等金属工具使用后,‘需放在指定金属架上’,不得随意放在木质桌面上,防止烫坏桌面或引发火灾。”他还特意在工具存放处贴了“工具使用禁忌”,比如“禁止用铜勺当锤子用”“禁止用剪刀撬东西”。
第四个是“应急处理规程”。沈行舟指着染坊角落的应急箱,里面放着烫伤膏、止血粉、夹板、绷带等:“每个区域都要配一个应急箱,‘每日检查一次’,确保药品不过期、工具完好;‘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让伙计们熟悉烫伤、划伤、火灾的处理流程——比如火灾时,先用染坊门口的沙土灭火,再疏散人员,严禁用水浇泼油脂类火焰。”温景然补充:“还得在染坊门口贴‘紧急联络表’,上面写着医馆、铜匠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突发情况时求助。”
接下来的三日,三人将安全规程细化成“区域安全细则”,比如“灶台区、染缸区、晾晒区”各有侧重,还制作了“安全警示标识”——红色的“禁止靠近”贴在灶台旁,黄色的“小心地滑”贴在漂洗区,蓝色的“应急通道”箭头贯穿整个染坊。为了确保伙计们熟记,青娘还把规程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口诀,比如“热料烫,紧袖口;搬重物,两人走;用工具,不对头;遇紧急,先求救”。
第五日清晨,青年组织所有伙计进行安全演练。模拟“染料泼洒烫伤”时,小王按规程立即用旁边的冷水冲洗,李叔则快速取来应急箱里的烫伤膏;模拟“灶台小火”时,伙计们迅速用沙土覆盖,不到半刻钟就控制住“火势”。演练结束后,每个伙计都能熟练背出自己负责区域的安全规程,连最年轻的小张都能准确说出应急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这样我就放心了。”扬州布庄的王掌柜来提货时,正好看到伙计们按规程搬运染料,两人协作,动作规范,忍不住称赞,“青娘你不仅生意做得好,对伙计也这么上心,这样的布庄,谁不愿合作?”他当场追加了三十匹“蔷薇红”绢布的订单,还说要把青记的安全理念分享给其他合作商户。
送走王掌柜,暮色已浓。三人围坐在炭火旁,翻看“安全规程执行台账”,上面记录着每日的安全检查结果和伙计的演练情况。沈行舟递过一杯热茶:“安全是根,根扎稳了,生意才能长久。往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出事故,伙计们干活也能更安心。”温景然则翻到“安全奖励”章节:“我还加了‘月度安全标兵’评选,谁当月没违反安全规程,还能提醒他人,就奖励一贯钱,这样能调动伙计们的积极性。”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染坊门口的“安全警示标识”上,红色的“禁止靠近”在夜色中格外醒目。青娘握着热茶,看着身边的两人,忽然觉得,这正月的忙碌里满是安心——有沈行舟的经验提醒,有温景然的细致补充,再复杂的安全风险也能化解,再平凡的日子也因守护变得珍贵。
子夜时分,青娘将“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分发给每个伙计,手册封面上还印着那句安全口诀。她刚要吹灯歇息,却见窗纸上映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沈行舟正帮着温景然检查应急箱里的药品,两人低声核对药品有效期,偶尔传来几声讨论。青娘望着那两道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场关于安全与守护的征途,她从未独行。
第二日清晨,染坊里的伙计们都按规程操作:小王穿紧了袖口熬煮染料,李叔和小张协作搬运重物,漂洗区的地面也及时擦干,再没出现过打滑的情况。温景然来巡查时,看到伙计们熟练的操作,笑着对青娘说:“你看,只要规程到位,安全就不是难事。”
几日后,小王的烫伤完全愈合,他特意找到青娘,递上一张自己画的“安全流程图”:“我把咱们的规程画成了图,贴在宿舍里,这样大家睡前都能再看一眼。”青娘接过流程图,上面的小人动作生动,步骤清晰,心中满是感动。沈行舟提议:“不如把这张图印在安全手册里,更直观易懂。”温景然则点头赞同:“再给每个伙计做个‘安全香囊’,里面装着薄荷、艾草,既能提神,又能提醒大家时刻记得安全。”
青娘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她忽然起身,走到漂洗区,指着干净的地面对两人笑道:“走,咱们按安全规程,一起染一匹‘雨过天青’罗缎,就当是为‘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完成’庆功!”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纷纷围了过来。晨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染缸里的澄澈蓝光笼罩,那些关于安全守护、梦想与情谊的故事,正随着染料的流转,在大乾的新春里,缓缓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