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然按约定每月到苏州分号巡查,刚到码头分号门口,就见苏文带着一名工匠焦急地等候,工匠的手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温大夫,您可算来了!”苏文快步上前,“王师傅染渐变锦缎时,染缸突然裂了道缝,热水溅出来烫伤了他的手,现在工坊里没人能把控渐变染的关键步骤,好几笔定制订单都要耽误了!”
温景然立刻跟着他们进了工坊,先查看王师傅的伤势——手背红肿起泡,虽不算严重,却也没法再握工具染布。他迅速从药箱里取出药膏和纱布,一边清创包扎一边叮嘱:“这几日别碰水,每日换一次药膏,过五六日就能好转。”处理完伤势,他才转向裂了缝的染缸,只见缸身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道三寸长的裂痕,热水正顺着缝隙慢慢渗出。
“这缸是陶制的,怕是之前烧制时就有暗纹,加上连日装热水染色,热胀冷缩就裂了。”温景然蹲下身摸了摸缸壁,“苏州城里有没有能修补陶缸的老手艺人?或者能立刻定制新染缸的窑厂?”
苏文面露难色:“修补陶缸的李师傅昨日刚去外地了,窑厂定制新缸最少要五日,可咱们手里有两笔渐变染订单,三日后就要交货。”
温景然思索片刻,道:“先把裂缸里的染料小心倒出来,过滤后还能再用。我记得总号有套‘分层染槽’的应急方法,不用大染缸也能做渐变染,咱们现在就动手改制工具。”他让工匠找来几个大小不一的木槽,按尺寸叠放固定,又在每个木槽底部钻了小孔,接上细竹管控制染料流速。
“原理和染缸一样,只是把单层染缸改成多层染槽,每层放不同浓度的染料,布料从上层往下层慢慢通过,就能染出渐变效果。”温景然一边调试一边给工匠讲解,“注意控制布料移动的速度,快了颜色分层不明显,慢了就会晕色。”
工匠们跟着学了半个时辰,还是没能掌握好速度,染出的布料颜色要么深浅不均,要么过度生硬。温景然见状,干脆亲自上阵示范,手把手教工匠如何拿捏布料的张力和移动节奏,直到他们能独立染出合格的渐变布才停下。
这边刚解决渐变染的难题,观前街铺面的伙计又跑来了:“温大夫,苏掌柜,有位夫人定制的牡丹纹样染布,刚拿到手就说纹样褪色,现在正闹着要索赔呢!”
温景然立刻跟着苏文去见那位夫人,接过布料仔细查看,发现纹样边缘确实有轻微褪色,他闻了闻布料上的气味,又摸了摸染料附着情况,道:“夫人莫气,这纹样褪色不是工艺问题,是您拿到布料后直接暴晒了吧?药材染料虽固色性好,但刚染好的布料若是立刻暴晒,表面染料层会受损。”
夫人愣了愣,点头道:“昨日拿到后确实放在院子里晒了半日。可这布料不能晒吗?”“不是不能晒,要阴干三日再晒。”温景然笑着解释,“我这就让人给您重新染一匹,今日之内送到府上,再送您一包固色用的药材煮水,以后布料洗前用这个煮一煮,就不容易褪色了。”
夫人见他说得专业,态度又好,怒气全消,欣然应允。解决完这事,苏文松了口气:“温大夫,幸好您在,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温景然摆摆手:“我留几日,把工坊里可能遇到的应急情况都整理成册子,再教你们几招补救方法。以后遇到问题先冷静分析,若是工艺或物料问题,按册子上的方法先应急,再联系我们。”
接下来的三日,温景然不仅帮分号完成了延误的订单,还整理出一本《染坊应急手册》,详细记录了染缸破损、染料失效、布料褪色等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还留下了几包应急药材和染料配方。
临走时,他叮嘱苏文:“让工匠们多熟悉手册上的方法,定期演练几次,遇到急事才能不慌。原料储存和布料晾晒的规矩也要盯紧,这些细节最容易出问题。”
苏文拿着手册,感激地说:“多谢温大夫,有了这个,以后再遇到应急情况,我们就有底气了。”
温景然笑着点头,转身登上前往杭州的漕船。他知道,分号要长久经营,不仅要有精湛的工艺,更要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他的驻店应急服务,既是解燃眉之急,也是为分号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