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订单交货前三日,尚衣局的总管太监刘公公亲自带着四名嬷嬷和两名技艺精湛的绣娘,驾着马车来到青韵染坊。相较于上次来传旨的嬷嬷,刘公公的气场更为庄重,身后的绣娘更是眼神锐利,一看便是常年把关宫廷布料的行家。
“青掌柜,咱家奉皇后娘娘之命,前来查验布料。”刘公公手持拂尘,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娘娘说了,中秋家宴用的布料,半点差错都不能有,若是质量不达标,不仅要退回重染,还要治你延误宫差之罪。”
青娘连忙上前见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刘公公放心,民女已将所有布料备好,均按尚衣局的要求染制,必定符合娘娘的标准。请随我到库房查验。”
库房内,一百匹布料早已按品类整齐叠放,绯红渐变布、月白布、艾草绿布各占一隅,每一匹都用干净的绵纸包裹着,只露出边角,色泽鲜亮夺目。刘公公挥了挥手,两名绣娘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拆开绵纸,拿起布料仔细查验。
她们先是对着日光观察布料的色泽均匀度,手指轻轻抚过布料表面感受质感,又拿出特制的银簪在布料上反复刮擦,测试固色效果,甚至还剪下一小块边角料,浸泡在随身携带的皂角水中揉搓。整个过程一丝不苟,连一丝线头、一点色差都不肯放过。
温景然站在一旁,神色平静——他对自己调整的工艺和染料有十足把握,沈行舟则悄悄站在青娘身侧,用眼神示意她放宽心。青娘虽有底气,却也难免紧张,手心微微出汗,紧紧盯着绣娘的动作。
片刻后,一名绣娘走到刘公公身边,低声汇报:“公公,月白布和艾草绿布色泽均匀,固色良好,质感也细腻,符合宫廷标准。只是这绯红渐变布,边缘处似乎比中间稍浅,不知是否符合要求?”
刘公公闻言,亲自走到绯红渐变布旁,拿起一匹仔细查看,眉头微微皱起:“嗯?这里确实有些浅淡,皇后娘娘最看重渐变的衔接,这般若是做成霞帔,怕是不够庄重。”
青娘心中一紧,立刻上前解释:“刘公公,这渐变布的边缘稍浅,是特意按公主嫁妆布料的样式染制的,目的是让霞帔穿在身上更显层次感。而且这浅淡是均匀过渡的,并非上色失误,您看这匹之前给公主染的,也是同样的样式。”
说着,她让李伯取来之前公主嫁妆剩下的一匹绯红渐变布。刘公公将两匹布放在一起对比,果然样式一致,过渡自然。温景然也补充道:“公公,这布料的固色您尽管放心,我们用了槐花汁和明矾双重固色,就算反复清洗也不会褪色。而且这是药材染料染制的,无刺激气味,宫妃穿着也安心。”
刘公公又让绣娘测试了渐变布的固色,见皂角水中没有丝毫掉色,才缓缓舒展眉头。可他并未立刻松口,又提出要看染色的工艺流程:“既然是药材染料,咱家倒要看看是怎么染制的,别是什么旁门左道的法子,伤了娘娘和宫妃的身子。”
青娘早有准备,立刻带着众人前往染坊。此时工匠们正在按常规流程染制普通布料,温景然一边指着各环节的操作,一边详细讲解:“公公您看,这是药材分拣,只选饱满无霉变的栀子和紫草;这是染料熬煮,先煮栀子半个时辰,再放紫草,全程用温火,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这是固色处理,用槐花汁浸泡,既环保又安全……”
他还特意拿出药材样本和配方手册,递给刘公公查看。刘公公翻看手册,见上面详细记录着每种药材的用量和功效,又看工匠们操作规范,染料色泽透亮,没有异味,终于彻底放心。
“不错不错,青掌柜果然用心。”刘公公笑着点了点头,“这布料质量上乘,工艺也规范,娘娘定会满意。明日你让人将布料送到尚衣局,尾款和加倍的工钱,咱家会让人一并结清。另外,尚衣局的专属令牌,明日也会一同交给你,以后宫中订单,优先考虑你家染坊。”
青娘心中大喜,连忙行礼道谢:“多谢刘公公认可,民女明日一定亲自将布料送到尚衣局。”
送走刘公公一行人,染坊内顿时一片欢呼。工匠们纷纷奔走相告,李伯激动地说:“掌柜的,咱们拿到尚衣局的认可了!以后再也不愁没高端订单了!”
沈行舟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肯定能通过查验。这尚衣局的令牌一到手,你这染坊就是京中第一流的了。”
温景然则道:“也是咱们工艺过硬,不然再怎么说也没用。接下来可得好好准备明日送布料的事,别出什么纰漏。”
青娘点点头,眼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尚衣局的亲临查验,是对染坊工艺和质量的最高认可。这不仅意味着日后宫中订单源源不断,更意味着青韵染布庄的名声将传遍京城,甚至更远的地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伙伴们的支持和工匠们的努力,她对染坊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