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娘启程前往京城的前一日,通商行会的议事堂内,灯火彻夜未明。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再次聚首,将皇家贡品细则、加工厂扩建流程及各商路应急方案逐一敲定,最后落在了那份搁置多日的东洋商路提案上。
“经过这几日的反复盘算,我还是觉得东洋商路不能彻底放弃。”沈行舟忽然开口,将提案重新推到案几中央,“我托人找到了那批失踪商船的幸存者,他说暗礁区虽险,但只要避开每月初三的涨潮期,再让熟悉地形的向导引路,就能安全通过;至于倭寇,他说那伙人近期主要在东部海域活动,咱们若改走西侧航线,避开他们的势力范围,安全系数能提高六成。”
温景然闻言抬头:“可前期投入还是太大了,三艘加固货船、二十名护卫,加上向导的佣金,要两千两。咱们现在要凑齐加工厂扩建的一千两已经很紧张,再挤出两千两,南洋商路的货物储备就会不足,万一遇到海盗劫掠或货物滞销,咱们就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资金的事我有办法。”沈行舟语气坚定,“我可以和泉州的钱庄商议,以江南茶庄和南洋商路的收益作抵押,贷一千两白银。剩下的一千两,从下个月的皇家贡品回款里提前支取一部分,虽然会损失一点利息,但能抓住东洋的商机。而且那太宰府承诺的三倍价格,只要成功往返一次,就能收回前期投入的一半,三次就能盈利,比南洋商路的利润快得多。”
青娘沉默片刻,指尖轻轻敲击案几:“你说的风险规避办法和资金方案,我都考虑过。但最关键的还是人手,咱们没有熟悉东洋西侧航线的水手,就算有向导,也难免会出纰漏。而且护卫方面,有海战经验的人不好找,若是雇到只会装样子的,遇到倭寇还是白费。”
“这个我已经安排好了。”沈行舟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那名幸存者愿意加入咱们的船队,他不仅熟悉航线,还懂倭寇的作战方式;护卫方面,我联系了以前在军中当过校尉的李大哥,他愿意带十五名退伍士兵前来,每人每月俸禄五十文,虽然比普通护卫高,但战斗力有保障。向导也已经谈妥,只要先付一半佣金,他就愿意全程跟随。”
温景然看着名单,眉头渐渐舒展:“若是有幸存者和退伍校尉带队,安全确实能多一份保障。但我还是担心会影响加工厂扩建和贡品供应,毕竟资金和人手都有限。”
“不会冲突。”沈行舟笑着解释,“船队筹备需要一个月,正好趁这一个月,先完成加工厂的第一期扩建,资金先从茶庄利润里拿出五百两,剩下的五百两等我贷到款再补上。贡品方面,青娘去京城交涉原料问题,只要能用上咱们自己采购的优质原料,就能保证品质,而且我会让江南的茶农和织工提前备货,不会延误供应。”
三人又围绕东洋商路的细节商议了一个时辰,从货船加固的具体要求,到货物的装载比例,再到遇到倭寇后的应对策略,都一一做了安排。最后,青娘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东洋商路提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既然各项准备都已妥当,那咱们就接下这个挑战。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安全第一,若是途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危险,立刻返航,不能拿伙计们的性命和货物冒险。”
“我明白!”沈行舟郑重点头,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会亲自带队,一定确保船队安全往返。”
温景然看着两人签下的名字,也提笔落下字迹:“我会加快加工厂扩建,同时多制备一些防治瘴气和外伤的药材,让船队带上,以防万一。另外,我会和吕宋的药材商提前联系,确保贡品药膏的原料供应,不让青娘在京城为难。”
三份签名齐全的提案被郑重收好,议事堂内的气氛从之前的凝重变得轻快起来。青娘将皇家贡品的细则和交涉要点整理成文书,交给沈行舟:“我去京城后,行会的日常事务就交给你打理,若是有紧急情况,就快马给我送信。贡品的原料交涉,我会尽量争取最好的条件,若是内务府不同意,咱们就退一步,用一半内务府指定的原料,一半咱们自己的优质原料,确保药膏药效和云锦品质。”
“放心吧,行会的事我会盯紧的。”沈行舟接过文书,“江南的茶农已经答应提前采摘新茶,织工也在赶制云锦,原料储备不会出问题。你在京城也要注意安全,内务府的人不好打交道,凡事多留个心眼。”
温景然则递过一个药盒:“这里面是我研制的防中暑和治腹泻的药膏,你带上,京城天气炎热,难免会用到。还有,若是太医院有人问起药膏的配方,你就说这是行会的秘方,只能提供成品,不能透露配方,免得被人仿冒。”
青娘接过药盒,心中暖意涌动:“有你们在,我很放心。咱们分工合作,一定能把这几件事都做好。东洋商路的开拓、皇家贡品的供应、加工厂的扩建,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天快亮时,三人终于结束商议。沈行舟立刻起身去安排船队筹备和加工厂扩建的事宜,温景然则去医馆准备船队所需的药材,青娘则回染布庄收拾行装,准备当日午后出发前往京城。
午后的泉州港,阳光正好。青娘登上前往京城的官船,站在船头,看着岸边挥手送行的沈行舟和温景然,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知道,这次京城之行责任重大,不仅要交涉贡品原料问题,还要稳固朝廷对行会的支持;而沈行舟要筹备东洋船队,温景然要推进加工厂扩建,每个人都肩负着重任。
但她并不担心,因为她知道,他们三人始终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从最初城隍庙前的倡议,到如今行会的壮大,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风雨,每次遇到抉择,都能携手做出最坚定的决定。这次也一样,无论是东洋商路的挑战,还是皇家贡品的压力,他们都能一一克服。
官船缓缓驶离码头,青娘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海面。她握紧手中的文书,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顺利完成交涉,不辜负沈行舟和温景然的信任,也不辜负整个行会的期待。而岸边的沈行舟和温景然,也转身投入到忙碌的筹备中,他们知道,只有做好手中的事,才能为行会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这份共同的决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通商行会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商路上,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