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市集,比往日更添几分热闹。青娘的“海贸杂货铺”与旁边的“南北货商行”紧紧相连,货架从店内一直延伸到门口的廊下,江南的云锦、塞北的狐裘、琉球的漆器、吕宋的胡椒整齐陈列,往来的百姓摩肩接踵,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青娘会长,这匹织着珊瑚纹样的绸缎怎么卖?我要给女儿做嫁妆!”一名妇人挤到柜台前,指着一匹鲜艳的云锦问道。
青娘笑着上前:“这是江南最新的花色,是卢老板特意按海外纹样定制的,五百文一尺。若是再配一块塞北的白羊裘皮做镶边,做出来的衣裳定是十里八乡最体面的。”
妇人眼睛一亮:“真的?那快给我挑一块好的裘皮!”
不远处,沈行舟的茶庄摊位前也围满了人。茶庄的伙计正用小陶罐冲泡新到的杭州龙井,热气氤氲中,茶香四溢。“各位尝尝,这是今早刚从江南中转站运来的明前龙井,海运加陆路衔接,只用了八日就到了,鲜爽得很!”
一名茶商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当即拍板:“好茶!给我装十斤,我要运到塞北去,那边的客商就爱这口鲜!”
沈行舟站在一旁,看着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带着笑意。自从南北货流通顺畅后,茶庄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好,江南的龙井、碧螺春,塞北的砖茶,海外的香料茶,在摊位上应有尽有,每月的销量是以前的三倍不止。
温景然的义诊点就设在市集中央,旁边搭了个小棚子,摆着各种药材和自制的药膏。“温大夫,我这风湿老毛病又犯了,你给我拿几贴你说的苏木药膏?”一名老者拄着拐杖走来,语气急切。
温景然扶着老者坐下,仔细诊脉后说道:“张大爷,您这是受了寒,除了药膏,再给您抓几副当归、黄芪的药,煎着喝效果更好。这些药材都是从塞北运来的,品质好得很。”
老者接过药包,感激地说:“还是温大夫的药管用!以前这药在本地买不到,得托人从塞北带,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现在市集上就有,太方便了!”
市集的另一头,卢文轩和许掌柜的联合摊位前也挤满了人。卢文轩的绸缎与许掌柜的瓷器搭配着售卖,买绸缎满一定价钱,就能赠送一个小巧的琉球风格瓷瓶,引得不少百姓争相购买。“各位放心,咱们的绸缎都是江南上好的料子,瓷器也是景德镇的细瓷,通过行会的商队运输,既快又好,绝没有次品!”卢文轩高声吆喝着,脸上满是喜色。
临近正午,市集上的人丝毫不见减少。青娘抽空走到沈行舟身边,笑着说:“看来咱们的南北货流通真是选对了路子,你看这市集的热闹劲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沈行舟点头:“是啊,我刚接到江南中转站的消息,这个月的绸缎、茶叶订单比上个月又多了两成,塞北的皮毛也堆积了不少,等着海运卖到海外呢。”
温景然则拿着一本账本走过来:“我这边也不错,义诊点的药材卖得很好,还和周边三个县城的医馆签了合作协议,每月给他们供应南北药材。而且我用塞北的黄芪和吕宋的苏木研制的新药膏,效果比之前更好,不少商人都来订货,想运到海外去。”
三人正说着,一名穿着官府服饰的差役匆匆走来,递上一封书信:“青娘会长,沈公子,温大夫,这是知府大人让我送来的,说有要事相商。”
青娘接过书信,快速浏览后说道:“知府大人说,最近市集越来越繁荣,外地商人越来越多,想让咱们行会牵头,在本地举办一次‘四海商交会’,邀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户前来参展,促进地方经济。”
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都点头赞同:“这是好事!咱们正好借此机会,把南北货和海外货的名气打出去,吸引更多商户加入行会。”
接下来的一个月,行会上下都在忙碌商交会的筹备工作。青娘负责场地规划和货物陈列,将市集旁的空地平整出来,按地域分成江南区、塞北区、海外区和本地展区,还特意搭建了一座大戏台,邀请戏班表演,吸引百姓前来;沈行舟则联络各地中转站和海外商户,发送邀请函,安排货物运输和住宿;温景然则筹备义诊和药材展示,还计划在商交会上举办药材知识讲座,推广南北药材。
商交会开幕那日,场面格外盛大。知府大人亲自前来剪彩,各地商户带着特色货物齐聚一堂,海外的琉球、吕宋、高丽商户也纷纷赶来,带来了珊瑚、琉璃、人参等珍贵商品。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市集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派喜庆景象。
江南区的绸缎摊位前,卢文轩正给一名高丽商户展示云锦:“马先生,这云锦是江南最好的织工做的,用来做礼服最合适不过。您若是订购得多,我可以让织工按高丽的纹样定制。”
高丽商户马先生摸了摸云锦的质地,满意地说:“好!我订五十匹,运回去给王宫的贵族们做衣裳。另外,你们这里的茶叶也很好,再给我订二十斤龙井。”
塞北区的皮毛摊位前,一名江南商户正和塞北商人讨价还价:“这狐裘的价钱能不能再低些?我要是运到江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但成本太高也不行啊。”
塞北商人笑着说:“李老板放心,咱们通过行会的商队运输,成本比以前低三成,我给你让两成利,怎么样?以后咱们长期合作!”
海外区的香料摊位前,吕宋的马科斯先生正给百姓们演示胡椒的用法:“各位,这胡椒用来炖肉、炒菜都香,比本地的花椒味道更浓。而且它还能入药,温大夫说能活血化瘀呢!”
百姓们听得新奇,纷纷掏钱购买,不一会儿,马科斯先生的胡椒就卖出去大半。
温景然的药材讲座前也围满了人,他拿着一株黄芪,给大家讲解:“这黄芪是塞北的特产,能补气健脾,适合气血不足的人。而这苏木是吕宋运来的,能活血化瘀,两者搭配着用,效果更好。”
讲座结束后,不少百姓和商户都围上来订购药材,温景然的药材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青娘站在高处,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沈行舟和温景然身边,说道:“你看,咱们当初成立行会,就是想让商户们互帮互助,让货物能顺畅流通,现在终于做到了。这商交会不仅让咱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还让更多人过上了好日子。”
沈行舟笑着说:“是啊,我已经和高丽的马先生谈好了,下个月就派船队去高丽,运绸缎、茶叶过去,再把人参、皮毛运回来。以后咱们的商路还要拓展到更多地方。”
温景然则说:“我和马科斯先生也达成了合作,他会每月给咱们供应苏木和胡椒,我再用这些药材研制新药,卖到各地医馆。而且塞北的医馆也说要派弟子来跟着我学习,以后南北的医术也能互相交流了。”
商交会持续了五日,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数不胜数,行会的商户队伍也壮大了不少,新增了二十多家外地商户和五家海外商户。商交会结束后,市集的繁荣景象丝毫未减,反而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商户慕名而来,本地的经济也越来越发达,不少人靠着做生意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产。
一日傍晚,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坐在“海贸杂货铺”里,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相视一笑。青娘的染布庄已经在江南、塞北开了分店,沈行舟的茶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温景然的药材生意更是拓展到了海外,行会的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
“接下来,咱们要在高丽和南洋设立中转站,让商路延伸得更远。”沈行舟满怀期待地说。
“我会跟着船队去南洋,看看那里的药材,说不定能研制出更多新药方。”温景然补充道。
青娘点头道:“我也会设计更多新的染布纹样,结合各地的特色,让咱们的货物在海外更受欢迎。而且咱们还要把商交会变成每年一次的盛会,让四海商户都来咱们这里做生意。”
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市集的街道上,给热闹的市集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三人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随着商路的不断拓展和市场的持续繁荣,通商行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而他们“通四海之货,利天下百姓”的初心,也会在这繁荣景象中不断延续。